第一百四十六章 載入史冊的細胞觀測(6.2k)_走進不科學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遊戲競技 > 走進不科學 > 第一百四十六章 載入史冊的細胞觀測(6.2k)

第一百四十六章 載入史冊的細胞觀測(6.2k)(1 / 2)

根據現存的一些手稿來看。

惠更斯設計的磨鏡工具,外觀上有些類似古代行刑的刀閘,也就是路易十六快樂架:

‘刀閘’上掛著一個小球,通過外力推動小球旋轉,從而對玻璃進行加工。

這套工具製備起來並不算難,也不需要太高的精度。

畢竟在原本的17世紀,歐洲還沒開始工業革命呢。

不過與惠更斯設計有所不同的是,徐雲對力矩方麵進行了一些優化:

一來是加了兩根輔助繩,縮短了左側的偏轉力。

二便是先讓驢去給發條蓄力,接著再通過發條提供推力,省去了人力的支出。

發條形變產生的能量持續時間很短,但瞬時量級卻很大,對於精加工來說是個相當合適的工具。

反正那頭驢也是老苦力了,辛苦就辛苦點吧。。

說到頭還是那句話。

驢再累,關徐雲什麼事呢?

總而言之。

按照徐雲的規劃。

整個望遠鏡的製作耗時,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

預計在八月中旬上下,便能進行第一次星空觀測。

至於顯微鏡嘛.....則要簡單一點。

畢竟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一關,已經在不久前被老賈他們解決了。

哪怕沒有乾涉儀進行輔助,顯微鏡級彆的小口徑透鏡還是不難製備的。

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代加工玉石的技術就有些類似透鏡製備,並且形成了產業。

那種性質甚至已經超過了“雛形”的概念,都可以歸屬到早期應用的範疇了。

隻是那時候沒有光學的詳細概念,先民們算不出kθ)的函數而已。

因此眼下有了相關曲率半徑的數據,在徐雲拿出曲率設計圖後五天不到,齊格飛便帶來了個好消息。

“王公子,幸不辱命。”

院落中。

齊格飛指著石桌上的三個小盒子,笑著道:

“公子所需的兩類鏡片都已製作完畢了,就在這幾個盒子裡頭。

左側盒子中的鏡片倍數最低,中間其次,右側的則倍數較高。”

徐雲朝他道了聲謝,沒急著去驗收,而是先從隨身的袖帶裡取出了一副由羊腸製成的手套。

羊腸這玩意兒,在古代其實不算在美食的“羊雜”裡的,而是另有所需:

它經常被用作小雨傘,甚至唐朝開始還有官方的店鋪售賣羊腸套。

因此在橡膠工業趨近於無的古代,它其實是個非常優良的手套材料。

隻要通過之前製備的高濃度酒精浸泡去味,基本上和後世的橡膠手套沒太大區彆,至少做些基礎實驗那是綽綽有餘的。

戴上手套後。

徐雲按動開關,打開了三個盒子。

隻見此時每個盒子的中心,赫然都擺放著一枚靈巧的小透鏡。

按照齊格飛先前所說。

其中左邊的是十倍目鏡,中間和右邊的分彆是40與100倍的物鏡。

對顯微鏡有基礎了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目鏡倍數x物鏡倍數,就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但你彆看10x100和25x40的放大倍率看起來同樣是1000,實際上,二者的成像效果卻差異很大。

因為目鏡反饋的是虛像,倍率並不需要太高,

真正決定顯微鏡分辨率的鏡片,主要在於物鏡。

不過高倍率的物鏡好是好,但它的使用要求也是非常麻煩的。

比如它需要配合滴油才能使用,也就是術語上的油鏡。

這裡的油通常指的是香柏油,通過柏木提取,特殊情況下用水也能勉強應付。

這些油不僅要滴在物鏡和蓋玻片之間,還要求滴在在聚光鏡和載玻片上。

如果不滴油的話。

呈現出的圖像雖然能看,但畫質會下降的很厲害,嚴重乾擾觀察。

經常下小電影的同學應該比較能理解畫質下降這四個字的意思。

因此早在兩天前,

徐雲便用之前蒸餾酒精的設備,配合電解池,再次對柏木進行了蒸餾。

還記得當初徐雲為啥特意交代要用彎曲的銅管嗎,就是為這事兒準備的。

隻可惜,徐雲身邊的一群鮮為人沒法明白他的苦心,白瞎了他的連環操作。

失望.jpg。

當然了。

縱使有香柏油協助。

由於設備方麵的硬傷,齊格飛打磨出的鏡片也不可能真正的達到百倍物鏡的水準,也就是na1.25。

按照徐雲的判斷。

這枚物鏡的na大概在1.101.15之間,也就是0.28微米左右吧。

這個分辨率比40倍的0.42微米要高,但比百倍物鏡的0.22微米要低,

隨後徐雲將幾枚鏡片小心拿起,來到了身邊一架空置的顯微鏡上。

這架顯微鏡通體由精鐵製成,比先前粗製的那架要精細很多,還被很上心的鍍了銀。

當從外觀上來看,就能吊打胡克和列文虎克的顯微鏡了。

顯微鏡的底部還有一枚印章,這是齊格飛的私印,代表著出自名家之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這架顯微鏡采用的是類榫卯結構。

也就是全程沒有一根釘子,組合後的顯微鏡卻牢固無比,用力搖晃都不會解體。

一刻鐘後。

哢哢哢——

徐雲將幾處旋鈕閉合,重重一拍手,對周圍眾人道:

“搞定,目鏡和物鏡都裝好了,誰來試試?”

一旁的小李聞言,頓時墊著腳尖揮了揮手:

“我我我!”

徐雲看了眼這根滿臉飛揚的小豆芽。

小李的這幅表情,讓他想到了後世老頭環發售當天的某些人:

“行,李姑娘,有勞你了。”

在過去的這小半個月時間裡。

小李幾乎每天都要操弄顯微鏡,對於顯微鏡的掌握度已經超過了老蘇,堪稱這個時代徐雲之下的第一人。

不過哪怕是她,此前也從未接觸過如此高倍率的顯微鏡。

光是10x40的倍率,都足夠這姑娘開一番大眼界了。

不過考慮到小李的任務主要是校驗雙鏡的組合效果,核心是判斷兩枚透鏡的清晰度,觀測倒是其次。

因此徐雲並沒急著上好東西,而是依舊選擇了老龍套......

美洲大蠊的玻片。

畢竟從觀測角度上來說,美洲大蠊確實是數一數二的標本選擇。

哪怕是後世,都有很多科普博物館會把美洲大蠊的後腿作為第一玻片樣本,供愛好者們體驗甚至購買。

比如香江尖沙咀的科技館,便對外售賣蟑螂腿玻片,一片折合華夏幣接近兩百塊錢。

曱甴賣曱甴,也是奇景一件。

視線再回歸原處。

隨後依舊是調光、扭動粗細準焦螺旋。

片刻不到。

小李從顯微鏡上抬起頭,一臉驚訝的對著徐雲道:

“王林,此鏡真乃神物,曱甴腿上的每根毛皆可看的清清楚楚!”

徐雲見說主動走上前,替過小李,親自體驗了一番觀測效果。

果然。

就像小李說的那樣。

在高倍率的鏡頭中,美洲大蠊後腿樣本上的腿毛,清晰的就像郭冬臨腦袋上的跳蚤似的。

眼睛毫不費力,便能看的一清二楚。

隨後徐雲又試了100倍物鏡,滴油觀測。

過了幾秒鐘。

他抬起頭,看向了身邊的老蘇,儘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平靜:



最新小说: 顧南北靳涼川 穿書之成為女將軍 修真修到末世 重生第一天,校花學姐對我表白 打工小夥得到一洞天福地, 快穿問宿主太愛扮豬吃虎了怎麼辦 農家刺繡師 星辰汙染,我用危險變強大 遊戲提取APP 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