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這邊熱鬨,朱允炆那邊也不冷清。
首先戶部行文各地府縣,督促他們儘快調運木料、皮革等物,支應兵仗局開工生產。
同時戶部尚書還請示皇帝陛下,是否給兵仗局也撥十五萬兩銀子。
老朱想都沒想就答應了,畢竟不能厚此薄彼麼。
隻是對於兩邊的情況,老朱顯得非常關心,可謂是一日三問。
“今天又有多少人給小逆孫送銀子?”
“回稟陛下,曹國公李景隆、全寧侯孫恪各送去三千兩銀子。”
老朱聞言點點頭表示知道了,隨即又問朱允炆那邊的情況。
“燕王給二皇孫那邊送去一萬兩銀子,秦王送過去三萬兩……”
老朱聞言眉頭皺了皺,暗暗思索起來。
事實上,正如百官所想的那般,老朱也打算通過這件事來看一下朝臣的風向。
如果放在以前,他隻有朱允炆這一個選擇之時,他就不費這個事了。
可今時不同往日,他的選擇裡又多了個朱允熥,那就有必要比較一下了。
不過,他比較的不是兩人的能力,而是比較兩人的人望。
武將這邊果然更中意朱允熥,文臣那邊則權利配合朱允炆。
隻是讓他沒想到的事,滯留在京的藩王,竟然也親自下場了。
“其他藩王什麼動靜?”
“回稟皇爺,周王也派人給二皇孫送去兩萬兩銀子。”
“其他藩王現在沒什麼動靜,隻有晉王、蜀王、湘王給少主送了銀子。”
“但蜀王、湘王就藩時日尚短,兩人又是個恬淡的性子,每人隻送了五千兩。”
“現在小逆孫那邊的銀錢有多少了,可夠完成今年的兵器打造?”
“回稟皇爺,還差不少呢,但現在的錢支應兩個月問題不大。”
老朱聞言點點頭,在心裡盤算著兩個月後,朝廷的秋稅也就收上來了,國庫應該不至於像現在這樣緊張。
“繼續盯著吧!”
“諾!”
二虎從宮裡出來,又給一些中下層勳貴送信,告訴他們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此時不幫襯著點三皇孫,等三皇孫將來上位,再想拍馬屁可就沒機會了。
於是乎,朱允熥那邊又收到一批銀子。算上戶部給撥付的銀兩,他現在手頭掌握的資金,已經達到六十萬兩之巨了。
雖然朱允熥得了不少銀子,但他卻不急著生產,而是先成立了一家名為“明鋼”的商會,將所有人送來的錢折算成股份,並給每一家送去了股權認證書。
他這邊不緊不慢,朱允炆那邊卻是乾得熱火朝天。
半個月後。
朱允炆看著堆成山一般的馬鞍、馬轡,以及馬鐙等其他器具,心中隻感覺萬分自豪。
經過半個月的磨礪,他的心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像以前那樣狹隘和急躁了。
甚至對於朱允熥那個弟弟,也多了幾分理解。
朱允熥說得對,想要管理作坊確實挺難挺累的,哪怕兵仗局設在皇城左近,他每天奔波勞碌,依然感覺有點吃不消。
一想到朱允熥的兵器局都在城外,朱允炆對弟弟充滿了同情。
據說他已經很久沒回過城,一直吃住在城外的作坊裡,也真是夠辛苦的……
朱允炆將第一批軍用器具交付給兵部,立馬獲得滿朝文官的吹捧。
戶部、兵部、工部更是聯名上書,請求皇帝陛下對其予以嘉獎。
朱元璋看了看眾人的奏疏,笑了笑就將其扔到一邊。
“二虎,小逆孫那邊怎麼樣了?”
二虎一聽這話心裡咯噔一下,磨蹭了半天這才硬著頭皮回答。
“回稟皇爺,三皇孫那邊還沒動靜,據說正在打製鍛打兵器的什麼床……”
“床?”
老朱聽到這話隻感到一陣頭疼,時間已經過去半個月了,這孫子竟然一件武器都沒生產出來,這是要把人急死呀!
“你去傳達一下咱的旨意,若是月底之前還不能投產,咱就收回聖旨,把他扔到大本堂裡繼續讀書!”
二虎一聽這話也慌了神,心裡暗道皇爺這是動了真怒啊。
如果真這樣做,豈不是風頭都被朱允炆那孫子給奪了去?
可一想到朱允熥那邊的進度,二虎也是一陣無語。
武將勳貴,以及宮裡的王爺們,都給他送去了幾十萬兩銀子了,就算是頭豬也能按時完工了吧,怎麼過去這麼久一點動靜都沒有?
二虎答應一聲,就帶著幾個錦衣衛快馬去了城外。
工部尚書秦逵和戶部尚書陳宗禮進宮辦事,正好看到疾馳而去的二虎,兩人見狀會心一笑。
“這是急了吧,哈哈哈……”
“可不嘛!”
“他們以為有錢就能買到鐵?”
“殊不知,各地衛所的鐵錠想要進京,那也是需要時間的!”
雖然兩人不敢明著跟皇帝作對,但是大明的各級文書,可都是要過他們手。他們隻要拖上一拖,或者發了文後不催促,底下的人自然怠慢。
他們這一怠慢,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京城鐵價騰貴,已經漲到五百文一斤。
“哼哼!”
“這些年武將們仗著功勞,在民間橫行鄉裡,欺男霸女,也該讓他們吐點銀子出來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