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尚書趙勉看著手中的聖旨,隻感覺心裡充滿了苦澀。
“皇孫朱允炆誠敬孝篤,監理兵仗局有功,朕欲封其王位,詔令禮部擬定封號。”
“怎麼會這樣!”
“陛下怎麼突然生出封王之意?”
“一旦朱允炆封王,那可就跟朱允熥沒什麼區彆了!”
老朱也是被一眾文官煩得不行,這才隨手拋出一張聖旨敲打一下他們。
但他也沒把話說死,隻是小小地警告他們一下,讓他們彆太跳。
畢竟他現在一大把年紀了,指不定哪天就突然睡死過去,身邊總得留個備選吧?
然而,他的這道聖旨,可算是把禮部上下官員嚇壞了。
禮部尚書不敢亂動,他樹大招風,多少雙眼睛盯著呢。
但其他小嘍囉就沒那麼多顧忌了,一個個跟老鼠似的,在六部衙門裡一個勁地亂串。
不過,他們去得最多的地方還是都察院,找自己的同年好友抱怨。
都察院的人不是瘋子,就是在向瘋子進化的路上。
朱元璋在選擇禦史言官之時,就有意識地挑選出身貧寒,身家清白之人充任風憲之官。
因此,這些人不說疾惡如仇,那也是普遍有著仇富心理。
一個個站在道德製高點上,整天瞪著兩隻大眼珠子,替皇帝盯著滿朝的文武百官。
誰家多吃了兩隻雞,都能被他們上書彈劾,說某某人奢侈無度,頓頓山珍海味。
他們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主要歸功於他們的晉升機製。
因為禦史言官想要升官,就必須瘋狂在皇帝陛下麵前刷臉,同時瘋狂地彈劾官員。
這不僅僅是功利主義作祟,也有kpi考核因素。
每個月要是不彈劾幾個,那就是失職,會受到降級處分的。
皇帝也給了他們特權,那就是風聞言事。
所謂風聞言事,就是隻要他們聽說的事情,不管是真是假,都可以上書談論,而不用擔心獲罪。
當然,這隻是原則上不獲罪,但真把皇帝整急眼了,總是有辦法整治他們的。
比如說,給他們提一級,扔到偏遠地區當官……
呂氏在得知這件事立馬就慌了神,繡花針直接紮進手指裡,染紅了繡了一半的道德經。
但呂氏已經顧不上這些了,趕忙命人伺候自己穿衣,然後去文華殿那邊轉了一圈。
不多時,張宗浚手裡攥著一張蓋有太子妃印鑒的白紙,借著給彆人還書的由頭出了宮。
事實上,張宗浚是想讓太子妃將印鑒交給他保管,好方便他隨時跟宮外的官員聯絡。
然而,太子妃這人把這東西看得很重,一點想交給他的意思都沒有,他也隻能每次用的時候請示。
張宗浚溜達到工部,跟幾個相熟的朋友打了個招呼,就去了工部尚書秦逵的值房。
秦逵一看到此人過來,就趕忙將正在彙報的員外郎打發走,然後關上門窗接待這位“特使”。
當他查驗過信物,確認這位確實是東宮的特使後,這才詢問他下一步該怎麼做。
正常來說,工部尚書是不會將一個守寡的太子妃當回事的。最起碼,不會聽命於太子妃。
但上次太子妃的操作太驚豔了,讓二皇孫朱允炆親自下場,直接跟朱允熥對壘。
不僅給了朱允炆建功立業的機會,更是讓他們可以借助這個機會,狠狠地從武將勳貴身上割下一塊肉。
因此,朝廷六部的官員,無不對這位年輕的太子妃刮目相看。
至於眼前這個七品小官,秦逵是沒放在眼裡的,在他看來這不過就是個替太子妃跑腿的人而已。
卻不知,這一切的計謀,都是出自眼前這個不起眼的東宮侍講。
秦逵在查驗信物後,倨傲地開口道。
“太子妃這次怎麼說?”
張宗浚自然聽出秦逵語氣裡的倨傲,隻是他毫不在意,依然保持著恰當得體的低調。
“回稟秦大人,太子妃說圍魏救趙!”
“哦?”
秦逵一愣,不解地問道。
“此言何講?”
張宗浚從袖子裡摸出一張小紙條。
“此為吳王近些日子來的不法事,隻要照此彈劾,二皇孫之危自解!”
“嘶!”
秦逵看了眼紙條上的內容,暗暗倒吸一口涼氣。
他整天忙於工部的事務,還真沒時間關注朱允熥都乾了啥。看了紙條上的事情,他才知道這孫子這麼能折騰啊!
“太子妃的意思是,先找個禦史言官彈劾一下,然後再……”
秦逵一開始聽得很是敷衍,可聽了一會兒,臉上就露出驚訝之色。
太子妃可以呀,能想到此等計謀已經難能可貴,最讓人驚訝的是,竟連皇帝陛下的反應都算計進去!
“太子妃賢明啊……”
“你回去吧,替本官稟告太子妃,就說本官一定全力施為,必不令太子妃失望!”
朱元璋自打發出那道旨意後,果然過了幾天消停日子,沒人再敢給他上書為朱允炆請功了。
然而,這種安靜也隻過了幾天而已。
這一天,朱元璋剛上朝,就看到一個禦史跳了出來。
“陛下,微臣都察院監察禦史解敏彈劾吳王不法事!”
朱元璋聽到這話隻感覺眼皮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