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聽到大孫這話,氣得臉都快歪了。
敢情這孫子折騰這麼多事,就是不想上早朝啊!
一眾文武官員也算是聽明白了,皇太孫為啥一反常態的跟老皇帝置氣。
不過,他們非但沒有老朱那麼生氣,反而心裡有點小竊喜。
某個老頭瞅瞅吧,您每天這麼早上朝,您親孫子都受不住了吧,哈哈哈。
事實上,大明的官員也挺苦逼的,每天天不亮就得被老皇帝拎進宮裡上朝。
可謂是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乾得比牛多,掙得還很少。
有些不想起早的官員,都恨不得在紙上畫小人詛咒老皇帝,讓老皇帝趕緊嗝屁,然後讓新皇帝登基。
那樣一來,他們就不用每天起這麼早了。
朱允熥在拿到不用上早朝的口諭後,倒也沒直接拍屁股走人,而是開心地躲到人堆裡跟傅友德和馮勝說悄悄話去了。
沒有了朱允熥攪局,早朝總算能正常進行了。
隻是可憐了詹微,被朱允熥接連打岔,搞得他都不知道咋奏事了。
“陛下,這次臣能說了嗎?”
老朱已經被自家的逆孫整怕了,趕忙瞅了眼逆孫,見逆孫跟馮勝那大嘴巴聊得還挺起勁,一點想出來攪和的想法沒有,這才朝著詹微點點頭。
“說吧!”
“諾!”
“微臣擬定了幾個人選,請陛下過目……”
老朱工作效率是非常驚人的,哪怕被逆孫耽誤了一個時辰,也很快就進入了皇帝的角色。
對於詹微擬定的人選,老朱劃掉了兩個,又填上去兩個,就將事情給解除了。
至於其他人啟奏的事情,他也能立刻給出決斷,絕不拖泥帶水。
傅友德看到皇帝處理朝政如此乾脆利落,不由對朱允熥一陣奚落。
“某皇太孫學學,這才是皇帝的做派呢!”
朱允熥現在頂看不上傅友德,覺得傅友德隻是披了個武將的皮,骨子裡比文官還傳統,有事沒事就勸諫他,讓他勤政、孝順皇爺爺之類的。
上次朱允熥去鳳陽拜祭祖陵,就是聽了傅友德的一通忽悠,害得他沒隔幾天,還得跑第二趟。
“傅國公,皇爺爺那是瞎忙活!”
“孤要是當皇帝,才不會像皇爺爺那麼累呢!”
馮勝倒是非常欣賞朱允熥的作風,覺得皇帝就該吃喝玩樂,遊山玩水。
如果活成老皇帝這樣,那當皇帝還有什麼樂趣?
“皇太孫說得對!”
“皇帝嘛,掌握住軍政大權就行了,要是連雞毛蒜皮的小事都管,那還不得累死?”
朱允熥聞言朝著馮勝翹了翹大拇指。
“精辟!”
馮勝得到朱允熥的稱讚,美滋滋地看向傅友德,並向傅友德投去一個挑釁的眼神。
那意思再明顯不過了,你不是一直覺得你能耐大嗎,看看還是咱比你更懂皇太孫吧!
“皇太孫,您對我家那倆孫女印象咋樣?”
馮勝逮到機會就向朱允熥推銷自家的孫女,聽得傅友德一陣暴汗,趕忙離這個臭不要臉的老東西遠點。
朱允熥聞言在腦子裡想了半天,愣是沒想到哪個是馮家的孫女。
不過人家當麵問了,直說沒印象豈不是太沒禮貌?
因此,朱允熥再一次施展了胡說八道技能。
“好!”
“蕙質蘭心,天姿國色!”
馮勝見朱允熥對自家的孫女評價這麼高,美得他大鼻泡泡都快出來了,當即一把抓住朱允熥的胳膊。
“賢婿!”
“既然你對咱家的倆孫女這麼看重,不如跟你皇爺爺說說,先把咱們兩家婚事定下來吧!”
“啥?”
“馮國公您先忙……”
朱允熥撂下這話就腳底抹油溜了,馮勝則在後邊追,死不要臉地喊著賢婿。
老朱看著在自己眼皮底下鬨騰的兩人,隻是冷哼一聲,當即有禮部的官員上前,將死皮賴臉的馮勝給攔了下來。
“宋國公!”
“注意朝堂秩序!”
“奧……”
馮勝滿懷遺憾地看著大門口的方向,恨不得追上去跟皇太孫把婚事敲定。
朱允熥從奉天殿跑出來,就徑直去了文華殿。
現在文華殿已經獨屬於他,是他個人的辦公場所了。
朱允熥來到文華殿,文華殿內的一眾屬官全都跑出來拜見。
文華殿不僅僅是太子、太孫的專屬辦公室,實際上更類似於一個小朝堂。
裡邊有不少官員,分為府、坊、局等部門,都是用來輔佐太子的官職。
不過這些官職主要都是圍繞著“學習”兩個字來展開的,比如說左右率府、左右春坊、司經局等等,無不跟讀書相關。
由此可見,在老朱設計之初,文華殿的主要任務就是輔佐太子讀書學習。
朱允熥在接受了文華殿屬官們的拜見後,當即給他們開了個會。
“諸位都是文華殿的屬官,孤對諸位的能力都不甚了解。”
“現在孤要乾一番大事業,身邊急需用人。”
“諸位可以將自己的才能,擅長的領域,以及想要做的官職、事情之類寫成奏折遞給孤。”
“孤會根據你們的能力和誌向來安排你們的職務!”
“不用管朝廷那邊的品級之類,孤的太孫府有額外的津貼,保證比你們的俸祿隻高不低!”
自從朱允熥被封為皇太孫,文華殿的一應屬官就整天提心吊膽。
一來怕皇太孫不好伺候,二來怕摸不透皇太孫的脾氣,被皇太孫給開革。
現在聽到朱允熥這番話,他們徹底放心了。
皇太孫遠比他們想象的還要乾脆利落!
“臣等謹遵皇太孫之命!”
朱允熥將他們打發回去寫奏疏後,就自己趴在桌子上開始規劃未來的新政。
鐵路是肯定要修的,唯一的問題是怎麼跟朝廷分配利益。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鐵路的控製權必須掌握在皇帝手中。
至於鐵路的收益嘛,大頭也必須是皇族!
郵政部也是要建的,不過步子不適合邁太大,可以先覆蓋京畿地區。
衛生部倒是迫在眉睫,必須馬上著手開始培養醫生、護士之類,建立健全科學的診療體係。
朱允熥在朝堂之上雖然有跟老朱賭氣的成分,但對於大明的醫療衛生情況也是非常擔憂。
現在大明最大的問題就是嬰兒的夭折率太高了。
然而,這也不是大明所獨有。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現代醫學發展起來之前普遍存在的。
大明的夭折率高,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夭折率隻能更高!
朱允熥想要殖民全球,就必須要有充足的人口。而對於人口提升阻礙最大的就是醫療水平。
朱允熥敲定了這三個部門後,也遇到了跟老朱一樣的問題。
缺錢!
雖說他手裡握著幾隻下金蛋的公雞,但動輒幾千萬兩銀子的花費,依然讓他愁眉不展。
鐵路建設這一塊,三千萬兩銀子都是保守估計。
醫學院的建設,三百萬兩也不算充裕。
相對來說,建設教學樓花不了幾個錢,但培養學員,給學員發各種津貼之類花費就大了。
畢竟,這年月還是學而優則仕占主流。
讓讀書人放棄當官的夢想,轉而過來學醫,就得給予他們更高的福利待遇才行。
好在有一點還不錯,那就是他現在頂著大明皇太孫的身份,可以明目張膽地乾很多事了。
朱允熥在規劃著未來發展的時候,黃子澄那邊已經寫好了奏疏,並且第一個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