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朱皇帝的信譽!_朱元璋:咱真不想當皇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朱元璋:咱真不想當皇帝! > 第三百四十九章 朱皇帝的信譽!

第三百四十九章 朱皇帝的信譽!(2 / 2)

張天佑這話一出,在場的人更加沉默了。

本來想買幾十萬兩銀子試試水的人,心裡也打起了退堂鼓。

幾十萬兩銀子雖然不多,但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能省點還是省點吧。

羅貫成見自己說的話被人全給否了,心裡登時有些不樂意。

“那依你們說,咱們現在該咋辦?”

“皇太孫在鬆江府的市舶司馬上就要開業了,咱們以後從事海上生意,是走鬆江府的明賬,還是繼續想以前那般……”

張天佑打斷羅貫成的話,嘿嘿冷笑幾聲說道。

“你是不是傻!”

“白花花的銀子咱們自己賺不好麼,憑啥要讓朝廷分走一杯羹?”

“再者說,朱元璋的貪婪是有目共睹的。就怕咱們老老實實交了稅,最後還被朝廷給盯上,落得個抄家滅族的下場!”

張天佑這話一出,所有人神色都是一凜。本來還有些騎牆的人,更是一邊倒地支持張天佑,放棄心中不切實際的幻想。

有些人更是看向沈家家主沈從興,目光裡充滿惋惜之色。

如果不是沈家老爺子被朱元璋抄家滅族,這江南第一富豪的稱號斷然不會落到陸家和張家頭上。

沈從興見眾人看向自己,不由苦笑一聲道。

“諸位叔伯兄弟不用看我,我就是一條看家犬,跟著諸位叔伯兄弟混碗飯吃,養活沈家的幾百口子人而已。”

沈從興說得卑微,但卻沒人敢小瞧他。

沈萬三當年白手起家,創建偌大的商業帝國,強大到能讓皇權都感到恐懼,手裡的底牌必然不少。

否則,沈家都被抄家發配了,為何短短十幾年再次興盛起來,並成為江南九大家之一?

沈老爺子當年打下的基礎,結交的人脈,讓沈家再興盛三代都沒問題!

沈從興自嘲的笑笑後說道。

“不過我覺得張兄說得有理,咱們還是先觀望觀望,不急著走市舶司的明路。”

“萬一露了富……”

“我沈家的下場還不夠慘嗎?”

眾人聽到沈從興這話,心中無不升起兔死狐悲的戚戚然。

但凡朝廷給個活路,誰又願意當反賊?

他們也是被逼得沒辦法了呀!

陸士原見眾人意見達成一致,當即起身拍板道。

“既然諸位都不打算去鬆江市舶司,那咱們就繼續按照以往的路子貿易。”

“下邊諸位說說今年想要多少份額,咱們研究下具體的策略。”

“好!”

接下來的談判就不像剛剛那樣團結了,因為每一分、每一毫都是錢啊。

而商人這個群體,隻要談到錢就沒什麼感情可講。

正所謂談錢就彆出來做生意。

在鎮江會館的九大家研究今年的海貿份額時,朱允熥那邊也遇到個難題。

鬆江市舶司的主管官員上書,從今年開年至今,還沒招到一個像樣的海商。

隻有一個海外番商,還是因為遭遇暴風雨,被迫靠岸才來投靠的。

而且目的性非常強,希望大明朝廷能幫他修補商船,他才願意在大明貿易。

朱允熥看到這個奏疏氣得恨不得將其給撕了。

什麼時候他大明天朝這麼卑微了,還要求著海外番商來貿易?

不應該是大明一手拎著茶葉,一手拎著瓷器,一票番商上趕著求著跟大明交易嗎?

楊新爐正在修改請罪奏疏呢,他已經寫了好幾版了,但總是覺得不滿意,感覺可能會惹惱老皇帝,因此一直在塗塗改改。

見到朱允熥無端發怒,登時伸頭過去瞅了一眼。

雖說楊新爐跟另外兩位師傅,已經掌握了幫助朱允熥草擬意見的權利,但並不是所有奏折他們都有權利看。

比如說海事方麵,他們就隻能等著朱允熥自己發落。

楊新爐瞟了一眼,見是關於市舶司之事,不由微微一笑。

“皇太孫是不是實在奇怪,為何海外番商不願來我大明市舶司?”

“是啊!”

“這不科學……不不,這不合理呀!”

“明明咱們是朝廷,從咱們手裡買最劃算,為啥不來找咱們?”

楊新爐聞言笑得更神秘莫測了。

“微臣冒昧的問一句,皇太孫殿下,您覺得朝廷手裡是掌握著茶葉,還是掌握了絲綢,還是掌握著瓷器?”

“這……”

朱允熥還從沒想過這個,他本能地以為這些都該是大明朝廷掌握的。

但既然楊新爐敢這樣問,那必然不是他想的那般。

“敢問楊先生,咱大名的絲綢、茶葉、瓷器在什麼人手裡掌握?”

楊新爐伸出手指沾了點茶水,在桌子上寫了個“九”。

“據老夫所知,大明的海上貿易早就被九大家所壟斷了。”

“九大家是什麼玩意?”

“九大家來頭可就大了,有的甚至能追溯到宋朝。”

“宋朝之所以能以區區江南之地對抗金國和蒙元百年,靠的就是海上貿易的豐厚利潤。”

“否則,光是連年征戰、歲幣之類的,就將宋朝的財政拖垮了。”

朱允熥也是非常重視海貿的,認為海貿利益巨大。可是他最近翻看了大明開國以來的海貿稅收,最高的一年也不過三十三萬兩!

這點錢彆說朱元璋看不上,就是朱允熥也看不上啊!

他想要的可是一年三千萬兩!

就算一年沒有三千萬兩,那也得爭取達到一千萬兩啊。

再少就是對大明的侮辱了,大明人口放在明麵上,有戶籍可查的都接近一萬萬人了。算上逃戶、隱戶,以及老少邊窮地區那些不願意上戶口的人,少說也能達到一億兩千萬以上的人口。

大明地大物博,人口繁多,一年連一千萬兩銀子的稅收都完不成,那簡直丟人丟大發了!

“錢呢?”

“為啥南宋靠著這個能跟金國和蒙元打仗,並且堅持那麼多年。到了咱們大明頭上,一年就三十幾萬兩銀子?”

楊新爐聞言搖頭苦笑道。

“其實,這事說來話長,簡單點說就是蒙元人太傻,被江南的海商給糊弄了,每年定額收個三兩百萬兩銀子的稅收就算完事,剩下的全是海商自己的賺頭。”

“你想想看,海商們做慣了元朝的生意,能受得了咱大明的製度?”

朱允熥聽到這裡,頓時有種茅塞頓開之感。

“懂了!”

“您說的是元朝的包稅製!”

“皇太孫英明!”

元朝自從在西域學到了包稅製這項製度,就普遍運用到大明的各個領域。

礦山可以包,商行可以包,甚至田地稅收都能包。

再加上元朝官吏不識字的很多,戶籍管理得一塌糊塗,整個大元百年就沒把賬算明白過。

到了後期最亂的時候,他們甚至要求百姓在自家門板上寫上幾口人,家裡有幾畝地,好方便他們征稅。

因此,從宋朝就活躍的大明海商,經過元朝百年的粗放式管理,哪能受得了朱皇帝的製度。

彆說朱皇帝肯定要收稅,就算朱皇帝不收稅,他們都不敢去。

因為朱皇帝信譽太差,連親自頒發的丹書鐵券都不認,實在是沒人敢冒險。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神瞳撿漏,十個女總裁為我殺瘋了 誘娶小可憐,京圈太子跪地吻孕肚! 嬌嬌一退婚,痞帥軍少嘴角壓不住 我一新人女主播怎麼那麼多老公粉 被讀心後,我在娛樂圈當大師 一首原創開始,把路人捧成天後! 上岸後,我靠擺爛當星際霸主 末世:一個人 大明重啟:年方三歲,登基稱帝 異形:重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