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皺眉,正要看個分明,忽然耳旁傳來佛音禪唱,“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如天鼓海潮般衝入識海,憑虛凝聚出一尊青黑明王。
此尊上下四臂,一手拈蓮華,一手持數珠,下方雙手結印,對準王景陰神落下,如日月傾懸,天地反複。
“扶桑舒光!”
事發突然,陰神躍然起身,手中道氣纏結,化作古木神桑,瞬息膨脹開來,如天柱般抵住了這一擊。
其上燃起青陽靈火,無物不灼,沿著明王雙臂攀援而上,直接將其化作一道火炬。
焰光躍動,明王相卻是不動不搖,背負猛火,麵上柔和神情不再,轉成忿怒,手中蓮華升起一柄智劍,斬向王景,如當頭棒喝。
劍鋒所指,陰神猛然一滯,百八煩惱浮現心間,種種雜亂念頭剪不斷,理還亂,讓他難以解脫,隻想迎向那柄智劍,在其摧斷下與種種纏縛一同消泯。
此乃不動金剛明王,密教八大明王之主尊。
眼見智劍臨身,王景思緒回歸,刹那之間做出決斷,竟是放開了陰神防禦,主動將自家心神歸入空寂之中,念根滅儘,無想無思。
明王手中智劍落下,其上突地燃起金剛寶焰,色如琉璃,如清風撲麵,從道人陰神之上一掠而過。
嘭!
下一瞬,王景陰神炸裂,散作漫天光點,旋即又如乳燕投懷,向著紮根在識海中的那株七葉扶桑蜂擁而回,在樹下凝聚成形。
陰神淡薄了不少,但透明之餘卻又更顯靈動,似乎更勝從前。
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
在佛門看來,妨礙覺悟之一切精神作用者,皆被稱為煩惱;而與此相反,斷絕世間一切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者,便是菩提。
將菩提視為貪、嗔、癡等煩惱的法體。
明王手中智劍的原理,乃是以智慧之刀斷裂煩惱之網,觀五陰舍宅悉皆空寂,而證無上道。
如果不能於刹那間做出決斷,將自身煩惱一拋而儘,依然著迷於生死憂懼之間,自然會被這一劍連帶定障徹底斬殺,識神不存,空留一具行屍走肉在此。
而若似王景這般於智劍加身之際入無心定,一生滅間無想、無念、亦無所求,自然也就沒有煩惱纏身,再不受智劍影響,隻是因為明王臨時變招,被劍上所帶的金剛光焰傷及了陰神,日後須得修養一陣方可恢複。
“有七葉樹護我真靈,這一舉動看似冒險,實則穩妥異常。
“而且還借助佛門大智慧法劍斬去了不少纏繞真靈上的虛妄,讓陰神更加活潑,本質也有所提高。
“實則是賺了。”
王景陰神端坐七葉扶桑之下,對麵不動明王相持劍在手,陷入沉寂,點點檀光從其上飛出,湮滅成空。
這尊明王相本是憑著冥冥中一點因果聯係在王景識海中顯化,本質雖高,但力量卻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般,後繼乏力。
那一劍揮出後,更是將自身存在消耗一空,得不到補充的情況下,隻好自行散去,未儘全功。
“難怪大肖王朝不曾化作人道龍庭,難怪朝堂之中無有修行世家!
“原來王朝氣運根本就不在雒城,而是被莫名手段接引離開,與天地四極氣運一起,彙向某處地界。
“隻是那最後升騰而起的佛光,又代表了什麼?莫不成此事還與佛門有關?”
河洲閣堂之頂,王景豁然睜目,氣機跌入低穀,他卻無暇顧及自身,而是看向日出所在,麵沉如水,凝重至極。
京師氣運巨龍飛離的方向,正是天之東方。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