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球形的頂是逐日者文化中莊重的象征?
探測器魚貫進入建築內部,最大的圓頂中。
裡麵放著……一台計算機?
北極星不敢確定是不是,這台晶體管環繞的巨型機器體積比北極星本體還要大些,但複雜度還不如一片存儲器。
像是人類20世紀時的產品。
但它被珍重的存放在圓頂之下,似乎曾經進行過什麼極其重要的工作。
長久的低溫讓機器徹底失去了作用,連固定的數據都無法取出來。探測器開始搜索周邊,大量破碎的信息被彙總到北極星的數據庫中。
“……120萬個控製單元已經全部進入太空,抵達預定軌道……”
“……磁場運行穩定,與預計結果有偏差……忽略……”
“……不會再有機會了,成敗在此一舉,文明的未來就在我們自己手中……”
結合著“大記錄核”中黑匣子裡的記錄,北極星大致還原了“逐日計劃”的原貌。
那個能產生強烈磁場的衛星是一個“控製單元”,功能很少,隻能吸收光能並產生強磁場和進行有限移動。
但大量控製單元聚集在一起則可以形成天象級彆的強力磁場。
逐日者文明把文明所有的資源聚集在一起,足足製造了120萬個這樣的控製單元,在近軌道上構建一個強度甚至超過地磁的極強電磁場。
紅巨星吹散的物質含有大量的氫,當時在太空中輕易就能獲取幾乎無窮無儘的氫氣。
因此,逐日者想要在磁場束縛中引爆數顆億噸當量的氫彈,並不斷向高溫等離子雲中輸入氫燃料以維持聚變持續進行。
逐日者想要在天上製造一個自己的太陽,讓它繼續維持生物圈運轉!
規模龐大的可控核聚變,那團被強磁場約束擠壓的高溫等離子體真的會像恒星一般運轉。
這應該就是“逐日者計劃”的全貌了,北極星把得自“大記錄核”的信息重新調了出來,再次看著那幅取自雕像底座的畫,這次他看懂了。
藍白色的光暈照射著逐日者的城市,明亮的光芒均勻的灑在大地上,那是逐日者文明自己的太陽。
此前記錄中的內容能夠被完全解譯出來。
“我們一直崇拜著太陽,認為祂是創造一切的神靈,祂愛著我們,可是祂的光芒卻越來越微弱。所有的祈禱與哀求都無濟於事,人們恐懼而迷茫……”
“最優秀的科學家提出了方案,這簡直是荒謬的妄想……渺小凡人怎麼可能製造出‘太陽’……”
“……我們接受了,這是唯一可以讓我們生存下去的方法。‘太陽’熄滅了,我們就自己製造一個。逐日者會延續下去!”
“所有資源被重新分配,製造計劃已提上日程……”
“天氣越來越冷,要撤離進入地下了,但我們還有著希望,等逐日者自己的太陽亮起,大地會重新恢複生機,我們也會重新回到這裡,我們的後代還會在這裡生活……”
“……要離開了,我們先把這個故事存放在這裡。無論未來逐日者是否還存在於這片大地上,我們需要告訴你,我們曾經也努力爭取過自己的未來,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記錄到此為止,完全被翻譯出來。
位於太空中的北極星轉動旗艦上的鏡頭,環視著四周,試圖想象那個光芒刺目的人造‘太陽’正在軌道上運行。
但鏡中所見,隻有行星單調的漆黑與星空冷漠的孤寂。
他甚至自始至終都沒能找到一個真正的控製單元衛星,即使它們曾經傾儘了逐日者文明的一切。
一個困死於地表的文明,在時光與虛空麵前顯得無比渺小。
但北極星卻不覺得逐日者文明是什麼螻蟻,他迫切的想知曉故事剩下的一角。
即使故事的結局早在探索開始時就已注定。
……
在研發中心的深處,狹窄走廊的儘頭,探測器發現了研究所裡唯一一具逐日人的屍體。
他身穿貼身的白色長袍,四條手臂環著伏在台桌上,相對人類而言瘦小的身軀顯露出被凍結後的乾癟扭曲。
他似乎曾經是這類的研究員。
燈光在黑暗中掃過,看到牆壁上,桌上,地麵上,密密麻麻的用尖銳物刻著字。
這似乎是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