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連民和楊啟才相互對視了一眼,他們對這個想法不是很讚同。他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陳英,陳英始終保持著沉默,不知道她在想什麼。
“陳英,你怎麼看這個問題?”楊啟才點名問陳英。
陳英清了清嗓子,說“如果提高下崗職工的待遇,那麼下崗職工是滿意了,可是在崗的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就會下降。我們讓部分職工下崗,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在崗人員的收入。我們在淩水車站時安排中層以上乾部去運輸學校學習,我當時想過,讓職工也應該來學習,提高業務水平。現在我覺得讓下崗的這部分職工到運輸學校去脫產培訓,給他們基本生活費,這樣貯備了技術力量,提高了這部分人的業務水平,然後輪流競爭上崗,考試成績好的,就可以再上崗,不好的再下崗學習,這樣也造成個良性循環。”
“這個想法倒是不錯,可是年齡偏大的職工怎麼辦?他們怎麼學習?下崗了他們怎麼競爭得過年輕人?”李春山把問題考慮得很全麵。
“這個問題我也考慮過了,我們可以這樣,在考試的時候給年齡偏大的職工縮小範圍,可以照顧到這部分人。我們還可以在多經裡成立一個部門,用來組織一部分年齡偏大,不能脫產再學習人員進行創收,就是在原貨物大樓改造酒店和出租的門市房做服務工作。這樣不但安置了下崗職工,而且還增加了收入,來補我們的工資缺口。”陳英說得有理有據。
陳英的想法切合實際,而且具備可行性,得到了與會同誌的認可,在會議中用舉手表決的方法通過了陳英的建議,而且是一人不少的全部通過。
4
譚連民工作上春風得意,這讓他的心情始終處在一種興奮的狀態之中。快到家門時,他的腳步突然沉重起來了。譚連民自打上次去醫院看了嶽父,田小彤從黃士煒那裡回到醫院後,關係有些緩解。譚連民從那天搬回到了家裡,可是田小彤還在與他進行著冷戰和對抗。每天這個時候,田小彤一聽到他回來,就會關掉臥室的燈,顧自睡去。而今天意外的是臥室的裡燈還亮著。
田小彤在等著譚連民回來。因為孩子的校長想求譚連民幫忙照顧個人,那人在淩水車站工作,已經下崗了,還有處分。這次又弄競爭上崗,那人怕丟了工作,才找到校長,想讓譚連民幫著說句話,照顧一下。
譚連民聽了有些不耐煩,最近每天都有人找他跑關係。可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些人居然把孩子的關係也利用上了,這讓譚連民很氣憤,但今天的田小彤顯然為了自己的孩子,才跟他低三下下四的,他對自己的情緒進行了調整,說“你說那個人是誰呀?怎麼還把孩子校長的關係都給用上了?”
“就是祁一軍的外甥,李群。上回你還拿東西送給他姨夫,我看那小夥子不錯。這也是為了咱孩子好,讓校長也欠咱們個人情,現在孩子住校了,以後孩子需要他們學校照顧的地方多著呢,這也算是禮尚往來。”
聽到李群這個名字,譚連民笑了。譚連民一直在謀劃著如何利用李群這個人及他的這個關係網,上回帶著他去石油企業,還給了他一個機會,他考慮讓李群到多經去搞創收。他感到一陣輕鬆,爽快地答應了,“行,他的工作我會安排好的,明天你告訴孩子他們校長一聲,說沒有問題。”
田小彤聽了非常高興,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呢。
研究李群工作安排是在黨委會上。
合並後的車務段7個黨委委員中,除李春山和陳英之外基本都是原來站段的正職,大家對路局的工資缺口原來是有苦難言。他們最關心的就是車務段的效益問題,大家圍繞著車務段如何增效創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譚連民說“合並段後,鐵路局撥出的工資額卻大幅度削減,工資缺口可能超過一半以上,怎麼解決這個工資缺口,我看要靠多種經營創收來解決了。”
楊啟才接過譚連民的話“我同意譚段長的意見。我們段是8千多人大段,缺錢的日子怎麼過?多經就是我們弄錢的陣地,我們要利用好這塊陣地,充分發揮好這塊陣地的優勢。”
譚連民鄭重其事地說“雖說我們走入市場經濟很多年了,可是體製還不夠建全,尤其是我們鐵路,就像現在的工資缺口,如果沒有多經的收入,你讓我們拿什麼給職工開工資?楊書記,我說得不過分吧?”
“嗯,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可是我們還是要在主業的收入上多下些功夫,想辦法提高服務質量,增加客流。多經創收這塊也不能放鬆。”
“還是書記比我的覺悟高。”譚連民打趣地說。
最後大家又把問題的焦點集中在了多經新成立的這個部門經理的人選上。
“我看李群行。”譚連民斬釘截鐵地說,“這小子是市財政局祁局長的外甥,我也沒有必要隱瞞不說,我認為李群這個人的社會關係網很廣,當然這主要與祁局長有關,這樣的人我們應該給他發展的機會,我們用他的關係為我們創收。”
“李群同誌雖然犯過錯誤,可是我們還是應該給他改正的機會,而且李群同誌的頭腦靈活,我看可以勝任多經的工作。”楊啟才補充道。
一提到李群的名字,陳英與譚連民的想法不謀而合,陳英說“現在講三種人才,有才能的才,財富的才,還有就是豺狼的才,前兩種人才李群都占了。”
陳英的話逗樂了一屋的人,大家互相打趣對方是什麼樣的才。李群的工作安排也就是在這種輕鬆的氣氛中,沒有遇到任何阻力通過了。
楊啟才還專門為此加上了注腳,“現在是市場經濟了嘛,關係就是生產力。”
5
按照黨委會的部署,競崗工作首先是從淩水車站售票室開始試點,售票室現在都使用微機售票了,原來售票室有二十六個人,現在就不需要那麼多的人了,要有十人下崗。
譚連民和楊啟才在競崗這件事上,都有許多顧慮,售票室的那些人大多數都有背景,都是靠著各種關係去的,如果這件事搞不好會出現不良的後果。結果卻是大相徑庭,上邊沒有幾個來走後門說情的,大家都在認真準備。
考試當天,譚連民和楊啟才來到淩水車站,他們找到陳英,詢問考試的情況。他們怕考試會受到各種關係的乾擾。
“我們今天考今天就出成績,試卷全都由運輸學校的老師批閱,這樣保證了不會受到內部的乾擾。二位領導看看。”陳英拿出了自己的手機,“我早把電話關了,外麵誰都找不到我,這樣我也好跟職工交待,也好跟上麵的領導交待。除非……”陳英眨著大眼睛,下麵的話隻說了一半。
“除非什麼?”譚連民好奇地問。
陳英莞爾一笑“除非你們二位領導找我說情,那我真是躲不過去了。”
譚連民跟楊啟才相視而笑。“看來我們的小陳站長是在堵我們的嘴嘍。”
楊啟才爽朗地說道“你放心,我們給誰都不說情,這競崗的辦法是我們車務段定下來的,要是我們再來找你說情,那我們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嘛。”
楊啟才和譚連民也都拿出了自己的手機,他們的手機也都關著。
陳英看了一下手表“現在考試成績差不多出來了,我要去看一下,二位領導有沒有興趣跟我一起去看看?”
“好啊,我們來就是打算看看你們淩水車站這競崗動作得怎麼樣,要是有好的經驗,一定要向其他的站段推廣。”楊啟才說道。
公布考試成績結果貼在了客運主任的辦公室。楊啟才和譚連民在陳英陪同下來到了客運主任室,陳英怕對試卷的成績有爭議,特意讓請來的運輸學校評考的老師們都在那裡等著人們來看成績,可是通知下去半個多小時也不見人來。陳英跟譚連民、楊啟才都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倒是客運主任很熱情地忙乎著。
“這樣吧,二位領導回辦公室等等我,我去看看到底怎麼回事,都這麼長時間了,怎麼連一個看成績的都沒有呀。”陳英說。
“不會是因為我們在這兒,人家不敢來看成績吧?”譚連民望著楊啟才說。
“我看不至於吧,淩水車站的這些售票員好像沒有我們不認識的吧?咱們在淩水車站的時候,這些人哪個怕過咱們呀。”楊啟才語速平緩地說著,他對淩水車站的這些麵孔再熟悉不過了,“這樣吧,陳站長,你去看看,我跟譚段長在這裡等著,有什麼事情要及時向我們報告。”
陳英答應著走了。
6
陳英心裡也七上八下的,因為她也不知會出現什麼事件,溜溜達達地到了售票室來觀察。售票室主任那屋裡二十六個人一個不差地等在那裡,氣氛異常沉悶,售票室主任正在給大家做工作,讓大家去看成績,可是沒有一個人動窩的。主任看到陳英進來了,迎了過來說“現在是讓誰去看成績誰也不去看,都怕自己會落下來,連我都不敢去,客運主任也真是的,到這來宣布一下就行了嗎。”
陳英解釋說“咱就是為了讓大家看到這次考試考評的公平合理,連考卷都放到那裡了,所有的考評判卷的領導老師都等候在那裡,以便於大家直接谘詢。”
陳英這麼說,但大家還都不動彈。有那麼一會兒的功夫,一位年齡較大的男售票員說“還是去看一看,該死該活屌朝上。”
他就率先走出去,後麵的一行人也就跟了出去。陳英尾隨著隊伍來到客運主任室,她向譚連民和楊啟才簡單地說了一下這些人的心情。
一時間整個主任室熱鬨非凡,所有的人都哭了,考上的高興的掉眼淚,下崗的難過的掉眼淚。那個第十六名欣喜若狂,拍著那些考官們慷慨地要請他們。
譚連民見售票室主任躲在角落裡流眼淚,走過去問她怎麼也在流眼淚。
她說“下來的大部分都是老售票員,大部分都是一起從農村抽回來上班的。”
譚連民沒有說什麼。他與楊啟才走出來,對跟他們一起出來的陳英說“你要多安慰這些老售票員,多做些思想工作,儘量安排好他們的工作,彆讓他們起什麼負麵的作用。”
段上采取乾部競聘,工人競崗的辦法,這項工作做得很到位,由於措施得力,並沒有出現大的波動,很順利地完成了並段後的人員安置工作,平穩順利地進入到了春運。淩水車務段的工作受到了北方鐵路局的認可,局長王誌康在全局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其他的站段要向淩水車務段學習,要以淩水車務段為榜樣,在全局範圍內推廣淩水車務段的改革經驗。
譚連民和楊啟才把陳英叫到了車務段,譚連民說“陳英,這次合並站段後能夠順利地進行改革,還多虧了你的建議,要不然,我們不會有這麼好的開始。”
“二位領導太抬舉我了,你們給我了這麼好的機會讓我發展,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再者說,我的建議全靠你們的支持,才會被認可。”陳英漲紅了臉說。
楊啟才說“不要謙虛了,謙虛過度就是虛偽了。小陳啊這次咱們段的改革工作進行得這麼順利,你是功不可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