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9章 鹽泉_秦有銳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0069章 鹽泉(1 / 2)

秦有銳士!

在烏氏城整整逗留了半個月,補充糧草軍需,秦王蕩又帶著一千宿衛南下,前往巴蜀、漢中巡視。

其間路途遙遠,跋山涉水,耗費了他們不少的時間。直到秦王蕩元年的冬季,他們才趕到成都。

成都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古城,早在大約公元前五世紀中葉,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雙流)遷往成都,構築城池。

其名也,大概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曆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

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

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

六年前,秦國先後吞並蜀國、巴國,張儀、司馬錯築太城。次年,張儀在太城以西築少城。現在秦王蕩巡視到巴蜀,就住在原來的成都蜀王宮。

郡守張若隨即將蜀郡曆年來的政務、案籍、財務、軍務等一大堆的竹簡一股腦兒地送到秦王蕩這裡來,足足放置了三輛車!但張若考慮到秦王蕩一時之間無法理清這些頭緒,所以一早就寫了幾封竹簡,做了概括,一同呈與秦王蕩。

對於張若的善解人意,秦王蕩心領神會,他隨機抽取了一遍蜀郡曆年來的大小軍政要務,又看了張若特地呈上來的竹簡奏本,發現後者果真能把蜀郡的各種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的,讓人歎為觀止。

這張若還真有治國安邦之才,做一郡守,實在是屈才了。

秦王蕩要是記得沒錯的話,蜀國滅亡後,惠文王就以張若為蜀國守。而張若亦是不負重任,主持修築成都城和郫城、臨邛城。

曆史上的張若在蜀地三十餘年,輔佐了三代蜀侯公子通、蜀侯輝、公孫綰,三代蜀侯都獲罪被殺,隻有張若居官如故。秦昭襄王殺死公孫綰後,不立蜀侯,專以蜀守張若治蜀。

後張若東征楚國,得到巫郡和江南之地,作為秦的黔中郡!

也就是說,這張若其實跟甘茂、樗裡疾等人都差不多,是一個上馬能統兵打仗,下馬能治國理政的“全才”!

雖說在這個時代,文武兼備的牛人是大有人在,但是能達成張若這般成就的甚是罕見。

“張若,你做的不錯。”秦王蕩讚賞地說了一句,又道“先王任命你為蜀國守,真是一個明智之舉!”

“大王過譽了。”張若顯得謙遜不已。

“你不必謙虛。張若,寡人已經視察過了,你乾的確實很好!你奉命主持修築臨邛、成都、郫三城,僅一年時間,便已經全部竣工。若是這三城在關中,倒是不足為奇,可這是在巴蜀!巴人、蜀人生性桀驁,又剛並入我大秦疆域不過六七年,寡人很好奇,你究竟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

張若回答道“大王,其實這並不難,故蜀王蘆子霸王,貪婪無度,不恤民力,蜀地之百姓飽受折磨。蜀人雖屢屢作亂,不服秦法,但為了混口飯吃難免將心中所謂的大義拋之腦後。”

聞言,秦王蕩含笑道“雖是如此,你能在這窮鄉僻壤之中,一年修築三座城邑,真可謂是能人。且臨邛、成都、郫三城非小城邑也,據寡人所知,成都城周回十二裡,高七丈,郫城周回七裡,高六丈,臨邛城周回六裡,高五丈。造作下倉,上皆有屋,而置觀樓射闌!這三城一體,若無內部叛亂,有人裡應外合,便是十萬之兵,恐怕都無法撼動。”

在張若修築的這三座城邑中,都修有高大的城牆,上有觀樓和射闌,下設糧倉,街道、府舍、市肆與民宅樣樣俱全,為秦了駐守和掌控巴蜀之地的便利,同時,還促進了當地鹽鐵行業和農業經濟的發展。

對此,張若笑而不語。

秦王蕩又道“張卿,蜀郡,為我秦國之後方大糧倉,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是頭等大事。不知道你打算如何治理蜀地?”

“大王,其實臣已經在做了。先王在位之時,臣已經主持此等大事,當時臣到任以後,發現巴蜀之地,土地肥沃,人口較少,故而請奏先王徙民。自四年前開始,我秦國就遷移關中居民萬餘戶到蜀中安家。”

秦王蕩微微頷首。

張若又道“但這隻是出於政治和軍事上的考慮,為的是防止蜀人作亂,同時爭取同化蜀人,讓他們打從心底歸附大秦。欲將巴蜀之地,作為秦國的穩定的大糧倉,還需大力發展農桑!蜀地的各種條件都很不錯,其絲織、冶鐵和煮鹽是蜀地的經濟命脈,為此,臣還設立了專管絲織的機構——錦官(後來的錦裡之名就是由此而來)。”

“隻是……大王,這煮鹽是臣最頭痛的問題!”

“何故?”秦王蕩十分困惑地道。


最新小说: 花若盛開,青春自來 職場小聰明 我睡夢中穿越了 覺醒彈幕後閃婚隨軍,渣男悔紅眼 梧桐街記事 麵具下的欲望2 漢奸攪屎棍後續 團播神豪,從加入麵包大軍開始 洪荒:打卡萬年,截教第一仙 殺穿雙界後,我開宗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