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天涯!
七日後,柴榮升坐金殿,對滿朝文武歎息道“諸位愛卿,朕曾說過要三十年一統天下,可天不遂人願。這幾日朕越發覺得龍體不適,隻怕在世間的時日不多了。”
眾人聽了皇上的話,無不感到震驚難過,整個朝堂都被一種悲傷的氣氛所籠罩,隻有趙匡胤心中偷笑,“柴榮啊柴榮,你如果不死,我又怎能坐上這龍椅,實現我多年的夙願呢?”
“朕心中還有兩件事放不下,不知眾位愛卿可有人能為朕分憂?”柴榮俯視著群臣問道。
趙匡胤出班問道“不知陛下有何心願?”
柴榮緩緩說道“慕容愛卿大破南唐已近一年,如今四方諸國誰不畏懼我天朝聖威,故朕有意把當年石敬瑭獻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納入我大周版圖。還有朕見到奏報,說是洛陽發了大水。朕哪忍心見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要派一位愛卿前去賑災。”
趙匡胤一笑,“陛下,臣蒙聖恩多年,如今有了為陛下效力的機會,臣願親自統兵收複燕雲十六州。而賑災之事,依微臣看劉大人去督辦更穩妥。”
柴榮略一沉吟,“也好,劉愛卿,你才智過人,老宅又離洛陽不遠,此事就交給你去辦吧。”
劉寶恩上前道“陛下,百姓受苦,臣理應為陛下分憂。不過,微臣現領禮部尚書之職,內務繁雜,前去洛陽恐怕有些不妥吧。”
柴榮點點頭,問趙匡胤道“劉尚書所言有理。”
趙匡胤道“陛下,劉大人為官時間短,朝中無幫派,地方無勢力,一定能秉公辦差,依臣看隻有劉大人最合適。不如就讓劉大人暫為洛陽公,全權處理此事,等日後水患解決,再讓劉大人回京,重任尚書之職就是了。”
柴榮微微一皺眉,暗道“趙匡胤,你這擺明是在排擠朝中忠良啊!隻是朕恐怕撐不了幾天了,如果此時撥了他的麵子,日後朕不在了,他定然會加害於太子,朕隻能委屈劉愛卿了。”
他想到這裡,說道“劉愛卿,趙愛卿所言極是,朕就封你為洛陽公,去洛陽辦差。”
劉寶恩焉能不明白趙匡胤這是在報複自己,隻是皇上決心已定,也隻得照辦了,忙跪倒接旨“微臣領旨,定不負陛下所托。”
柴榮又道“趙愛卿要出征收複燕雲十六州,朕萬萬不能答應。朝中諸多事情要處理,朕還需仰仗趙愛卿,你不在朝中隻怕有些事情不好辦。”
趙匡胤心道,“柴榮,沒想到你雖將死,頭腦還是很聰明。小事上給足了我的麵子,到了大事上卻又委婉駁回,讓我又無話可說。不過幸好我早有準備,今日你的死期就要到了,等太子登了基,我就不信我出不了兵。”
“蒙陛下信任,微臣遵旨。”趙匡胤假裝受寵若驚的說道。
柴榮此時的臉色已由蠟黃變成鐵青,一張嘴又是吐出一大口鮮血,竟在金殿上氣絕身亡了。
趙匡胤見柴榮已死,欣喜若狂,表麵上卻顯得極是驚恐、悲傷,“陛下!您剛說完有許多大事要交給微臣辦,怎麼就這樣去了?古人雲‘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您去了,微臣怎麼辦,不如就隨您去了吧!”他說著竟一頭向大殿金柱撞去。
朝中文臣武將中都有趙匡胤的人,個個大驚失色,而忠於柴榮的幾位大臣卻恨不得趙匡胤就這麼一頭撞死。石守信、韓重贇忙上前拉住了他“趙大人,萬萬不可啊!陛下才剛駕崩,您再有個三長兩短,我大周豈不是要大亂了!”
趙匡胤聲淚俱下的說道“陛下對我有知遇之恩,當年一手把我從一個小小的將官,提拔到了如今的位置。我的一切都是陛下給的,如今他去了,我怎能獨活於世?你們快放開我,我要隨了陛下去!”
以宰相範質為首的許多忠臣見趙匡胤如此傷心,不像虛情假意,紛紛心道,“也許這些年我們是誤會趙匡胤了,看來他才是這朝中第一忠臣啊!”
劉寶恩卻暗道“趙匡胤,我劉寶恩今日算服了你了,做人能做到這般地步,實在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呀。”
趙匡胤想努力掙脫兩人,卻掙脫不出,竟一時氣極,昏了過去。
宰相範質搖搖頭,“石大人,你們快派人把趙大人抬回府中吧,千萬不要再出了什麼意外才好。”
石守信點頭,當即派人把趙匡胤抬回了府中。趙府中下人見到趙匡胤被抬回了府中,個個焦急萬分,忙把他放到床上。老管家趙福跑到趙匡胤床邊。見趙匡胤緊閉雙眼,氣息微弱,趕緊讓下人去喊小姐。
四下無人時,趙匡胤突然睜開了眼睛,放聲大笑,“哈哈哈,範質老兒,你上了我的當了!”
趙嬋雪趕來時,見父親醒了,在放聲大笑,當即明白這是父親為了蒙騙朝中群臣,而上演了一出戲。她嗔道“父親!你又在嚇我!”
趙匡胤笑道“為父如果不演這出戲,範質老兒縱然不設計取我性命,隻怕日後也絕不會同意我出兵的。如果為父不出兵,又如何實現對你的承諾呢?”
趙嬋雪哼了一聲,“父親,你以後不許用這種方法來騙人了,女兒很擔心,你知不知道!”
趙匡胤點點頭,“為父就要做皇帝了,再也不用騙人了!”
次日,宮中還沉浸在皇帝駕崩的哀傷中,趙匡胤卻沒有心情看柴家這最後的一幕。他心中想的隻有一件事,就是他命石守信製造的謠言,幾時能傳到這開封的朝堂上來。
他並沒有等太久,三日後,消息就在開封城中傳得滿城風雨了。
第四日,才七歲的柴宗訓還未來的及登基,就坐在比他高出半頭的龍椅上打理朝政了。偌大的朝堂,對於剛剛七歲的他來說實在是太大了,根本就不是他能把控的。他看朝臣的眼光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種說不出的緊張與恐懼。
“眾……眾位愛卿,朕聽說遼國已經出兵,要攻打我大周,不……不知你們誰能前去替朕平亂?”柴宗訓有些沒有底氣,他的聲音竟在發顫。
趙匡胤見柴宗訓如此年幼無能,心中大喜,出班道“陛下,微臣趙匡胤願出兵,還請陛下恩準。”
柴宗訓哪裡知道該派誰去,他的目光看向了範質。範質曾做過一段太傅,自然與他熟識一些。
範質知道柴宗訓是在向自己求助,連忙說道“陛下,趙大人武藝超群,治軍有方,又忠心耿耿。先帝在時就有意讓他出兵收複燕雲十六州,如今我大周尚在國殤時期,陛下又年幼,遼國這是欺我大周無人呀!依我看此時唯有派趙大人出兵最為合適。”
柴宗訓見範質同意趙匡胤出兵,忙說道“範……範愛卿所言甚和朕意,就這麼定了,三日後就起兵吧。”
趙匡胤心中極是得意,一拱手道“微臣領旨!”
眾臣見趙匡胤終是隨了心願,都以為他會就此罷休,沒想到趙匡胤接著又說“隻是我手中兵馬不足,難以與遼國的四十萬大軍相抗,如陛下能把兵馬大權交與微臣,節治天下兵馬,臣定不負陛下重托!”
範質一驚,果真如此,等於把陛下的身家性命,交到了趙匡胤手中,這可如何是好?
轉念又一想,如果不把兵馬大權交與他,這大周的江山恐被遼賊的鐵蹄踐踏,看他對先帝如此忠心,想來不會擁兵造反……也罷!於是說道“陛下,要想擊退遼兵的進犯,這滿朝的文武中恐怕隻有趙大人能擔此重任,不如就把這兵馬大權交與趙大人,等退了遼兵再收回不遲。”
“就依範愛卿所言”柴宗訓應允道。
下朝後,趙匡胤把趙普找來,兩人又密謀了許久,把起兵之事商量得天衣無縫,趙普這才離開。趙匡胤已經胸有成竹,隻待點將出兵了。
三日後,趙匡胤早早就來到點將台,放眼望去,台下旌旗招展,戰鼓咚咚,號角齊鳴,他不由心潮澎湃!點齊眾將,便浩浩蕩蕩向遼國邊界方向進發。
當晚,軍隊駐紮於離開封二十裡外的陳橋驛。
晚飯後,趙普、趙光義兩人見到眾將都圍坐在篝火旁談論著什麼,他們忙側耳去聽。
“先帝是有道明君,我們為他賣命,縱死又有何懼?可當今陛下年幼,凡事又隻聽信範質,真不知道我們是在為他賣命還是為範質那老東西賣命!”
“可不是嗎。隻怕我們在外拚死拚活,都不如範質說的一句的管用,這樣的皇帝我們保他作甚?”
“你說的有理,隻是我們又能怎麼辦,難不成還能去投南唐、大理等國嗎?”
“要是趙大人能當皇帝就好了,我相信他定能成為明君,至少比這柴宗訓要強。”
“那是,不過聽說先帝駕崩時,趙大人要隨之而去,這樣的忠臣怎麼可能反啊?”
趙普聽見這些將軍的話,不由暗喜,緩步走了過來,假意問道“諸位,你們在說什麼?也與我說來聽聽吧。”
為首一人見到是趙普來了,忙笑道“哈哈,我當是誰,原來是趙大人。我們不過胡說八道,趙大人還是不聽為好。”趙普莞爾一笑,並不多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