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福運小娘子!
聞遠伯的兩輛馬車越走越遠,漸漸失去了蹤影。
趙掌櫃和夥計也把三個木箱搬上馬車,正等著連巧珍發話回程。
那邊賣給他們貨物的船主見馮達離開,連忙過來搭茬“這位娘子,您這是要回興和縣吧?”
連巧珍被馮達有的沒的說了一大通,警戒之心大起。
聽的船主詢問,她並未回答,而是反問道“這位掌櫃可是有事?”
船主連忙拱手,訕笑道“我是想拜托您,回去之後可不可以和人說說,我這邊有便宜的物品要賣。你也知道……貨物早些出手,總是能省些時間的。”
連巧珍看他一眼,心下不屑。說什麼省時間,應該是想早點把東西出手,好方便你跑路吧?
但她也答應了“若有人提到,我自然能替掌櫃說說。”
言下之意,她不可能敲鑼打鼓的替他到處宣揚。
船主也不貪心,一連聲的道謝,順手提來用草繩捆紮的一摞碗,一邊往馬車那邊送,一邊說道
“這幾個碗胎質還好,家裡用用還算不錯,便是送與這位娘子了。”。
船主把這摞碗送到趙掌櫃手上,這才客氣的離開。
連巧珍主仆則是直接上了馬車返回興和縣。
回到縣城,天色已然不早,但連巧珍還是讓香蓮包了一個硯台,拿了一對梅瓶,前往興和縣的筆墨鋪子和瓷器店試了試。
任她舌燦蓮花,居然真賣不上去價錢。
筆墨鋪子的人把硯台的價錢壓到三十兩銀子,一絲都不肯再漲。
瓷器店則壓的更狠,最高給到二十七兩,便一絲一毫也不肯讓了。
這個固然是做買賣的人心黑,但和興和縣是個小縣城、不夠繁華也有關係。
所以,連巧珍並不灰心,她倒是把那摞碗賣給了客棧,到手三錢銀子。順便也告訴客棧掌櫃,興和縣下遊沉船的地方,有船家打撈上來的物品就地賤賣。
那摞碗成色是真不錯,客棧掌櫃當時就動心了。看那樣子,實在是天色太晚,否則,當下就要趕車去撿一波漏。
連巧珍當然也知道趕時間的重要,當晚讓趙掌櫃又去雇了通州的馬車,約好第二天卯時末啟程。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連巧珍主仆便收拾行裝,和客棧結了賬。
說好的馬車已經等在門外,一行人把行李物品、以及三個木箱搬上馬車。
縣城的城門剛開,他們的兩輛馬車便出了北城門,直奔通州而去。
昨天那個船主沒敢讓馮達帶話,大約是怕他們私下賣船上貨物的消息傳到通州,會發生什麼意外。
這就是說,通州暫時還沒人來這邊大量買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