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福運小娘子!
穿成福運小娘子正文卷第729章顯得分外突出通州知府李長治前一天接到朝廷的公文,正跟那兒犯愁呢。
限半月之內,把六十萬石糧食送往津州永彙倉。
這麼多的糧,這點時間,哪能運走?
長策河運在民間,已經是很大的河運行,四個月才運了四十萬石糧。
現在,半個月要送走六十萬石……就是把刀架在長策河運上下人等的脖子上,他們也沒這個能耐啊。
他一點轍都沒想出來呢,京城督辦此事的人就來了。
還是閣部的相爺。
廖相爺一行人是轉到津州,乘船而來。靠岸、停泊的時候,他看到熙熙攘攘的運糧船隻擁在碼頭邊,不由的皺了皺眉。
待到李長治帶著一眾官員前來迎接,廖相爺也沒去驛站修整,直接帶著手下官員隨從去府衙問事。
府衙前堂門外,長測河運的魏玄林已經誠惶誠恐的候著了。
一行官員進門,廖相爺當仁不讓,在主位坐下。沒有寒暄也不等端茶,開口便是詢問“李大人應該知道昌河水位在漲吧?”
剛坐下的李長治連忙站起來了,苦著臉回道“稟相爺,下官知道。”
廖相爺“嗯”了一聲,接著問“半個月之內運走六十萬擔糧食,李大人可有安排?”
李長治的神情更加苦澀。
他哪有什麼安排?去年年底,朝廷關於搬遷萬頃倉的公文中,根本也沒提限定時間啊。
他陪著小心,試探道“要不,還是調漕軍運糧怎樣?民間實在沒有太大規模的河運行,也不像漕軍那樣有條理。”
跟著廖相爺前來的一個戶部官員麵色不悅,說道“若是這樣,年初動用漕軍就是了,何苦拖到現在。”
李長治額頭冒汗,沒敢吱聲。
廖相爺調轉視線,看向候在一旁的魏玄林,問道“你就是長策河運的主事人?”
魏玄林忙上前兩步,深深的躬著腰,顫著聲音答道“回相爺的話,草民正是長策河運的東家魏玄林。”
廖相爺淡淡問道“把你的船全調來,六十萬石糧,需要多少時間運走?”
魏玄林心下惶恐,不但滿腦門子的汗,感覺後背都是濕的。
“回大人,草民……草民的船都調來,若垛工跟得上,六十萬石糧,差不多月餘能運走。”他這已經是往最好的方向上說了,具體能不能做到,卻是沒把握的。
這也是他疏忽了,接到這個差事,完全沒想過竭儘全力。
本來就是不著急的事情,若是做的快了,日後再有此類事務,說不定運費就得下調。
他不急不緩的,還不怎麼耽誤河運行的日常運輸,所以才導致他四個月運了不到四十萬石糧。
結果,這不就誤事了嗎?
廖相爺搖了搖頭,轉向李長治“李大人掌管通州郡多年,對這六十萬石糧的運輸,可有什麼見解?”
李長治也是滿頭冷汗,他能有什麼見解,不是已經說了調漕軍嗎?
除了漕軍,再也找不出有這種規模的河運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