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撿到一隻戰神!
王恭來了,這便向在場的諸位大臣們表明了,我們現在是仇敵也能團結在一起了。
你們這些人,可不要再有什麼壞念頭了。
這是善意的提醒,也是衷心的警告。
北伐需要一個安定的後方,這是王謐不可能向眾位大臣明白宣布的,因為越是這樣要求,他們中的那些有心人就越是容易搞出事來。
還不如以這樣的方式點一點他們,在場的各位,誰不是聰明人,難道還能看不出他的意思來?
在王恭表現出了歸意之後,王謐便迅速行動,再度跳上了馬背,這一次他沒有過多的留戀。
也沒有什麼人再值得他留戀,他揮動馬鞭,帶著兄弟們轉身向後,向著京口的方向前行……
而在他的身後,無數的人們目送著他的身影,剛剛還很熱鬨的城門附近,忽然間便沉寂了下來。
沒有人再說話,也沒有人再吵鬨。
他們停下了手裡的活計,他們的目光即便是沒有看向那個方向,心也是朝著那個方向的。
沒有人不祈願北府兵獲得大勝,沒有人不希望北府兵連戰連捷,早日凱旋。
怎麼能不這樣想呢?
那是他們的父兄,他們是父親,他們是兒子,今日出征,是為了更加安定祥和的明天。
對於很多晉人來講,那遙遠的北方,或許真的已經是在夢中才能見到的地方了。
他們考慮不了那麼周全,也想不了那麼長遠。
他們隻是想要讓自己的親人能夠儘可能免於被屠戮的命運。
雖然,誰都如願的可能幾乎是沒有的。
但這種願望也是無法抹殺的。
送彆了王謐,王恭便鑽進了馬車,很多大臣湊上前來,想要和他攀談幾句,卻連一個照麵都沒有混上。
在王恭經過的時候,王貞英已經登上了鑾駕,卻也沒有著急離開。
透過輕飄飄的紗帳,可以看出,王貞英的視線也正是向下走的,而那目標,也自然是王恭那裡。
是該說幾句話的,畢竟是親兄妹。
在場的大臣們也都等著這一幕呢,這可是個大熱鬨,誰能不關注?
那些跑到街上,歡送北府兵的建康市民,在北府兵開拔之後,便被趕回了家。
於是,街麵上又恢複了安靜,也寬敞了許多。
這也是很正常的,接下來,太後娘娘的鑾駕就要返回皇宮了,他們難道不應該給讓出一條道來嗎?
老實說,剛才能夠讓他們在這裡看熱鬨,都已經是格外開恩了,這要是司馬曜還活著的時候,想都不要想。
根本就沒可能。
一切仿佛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一切都好像是那麼的自然,然而,伴隨著王恭的前來,這個建康城裡便多了一個可憐人。
你道那個可憐人是誰?
北伐開始了,隻要進展順利,不日大家就可以恢複舊都,一起浩浩蕩蕩的到中原去過好日子。
在這樣的好光景裡,哪裡還會有可憐人呢?
就算是城裡的叫花子,也因為百姓們今天心情好,多要到了許多銅板,甚至還有酒館主動送給他們酒肉。
誰還會可憐?
說說看!
有!
誰說沒有!
看那烏衣巷上,郗氏府內,那個跳腳的老者,不就是一位嗎?
沒錯!
說的就是郗恢,郗將軍。
郗將軍慘呐!
一直以來,他都是王恭最為鐵杆的同盟,最為忠實的戰友,甚至連殷仲堪的死,他都未曾怪罪王恭。
甚至還認為,那是殷仲堪咎由自取。
誰讓他背叛了王恭呢?
在本來己方就處於弱勢的這種情況下,殷仲堪的選擇就更像是陷入危局之後的主動投靠。
他這是看準了王恭沒有希望了,不能雄起了,就轉投王謐的懷抱。
這樣的叛徒,誰能忍得了?
若說有錯,也就錯在不應該用如此激烈的方式解決此事,甚至是,隻針對殷仲堪一人也沒有什麼好指摘的。
快意恩仇,也算是這個時代的主流了,如果真的是不可原諒的仇恨,拿起武器,自行解決也並沒有人會認為太過分。
但是,很顯然,王恭的做法是過分了的,超出了這個時代可以接受的範疇。
於是,殷家人不饒了他,朝廷上的大臣也恥於與他為伍。
饒是如此,他的身邊還有一個人,那就是郗恢,郗將軍可是一直都沒有放棄他,可以說,在王恭困頓的時候,郗恢是他唯一的朋友。
為了王恭,郗恢可說是背棄了整個朝廷,幾乎天天也不上朝了,就算是以罷工來顯示自己的抗議吧。
怎麼會沒有錯呢?
他當然知道,王恭有錯在先,朝廷對他如何處置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呢,彆人都承認的事情,不代表我郗恢會承認。
郗恢還是依然故我,支持著王恭,並且認為,就算阿寧做的有錯,能夠懲治他的也不是朝廷,而是殷仲堪的家人。
他們要是有膽,大可以放馬過來。
隻要能夠取了阿寧的性命,他也不會說什麼。
然而,今天他才聽說,北府兵開拔,王恭居然去送行了,而且還和王謐說話了,還握手了!
這還得了?
這不是把他郗將軍當成了傻瓜?
這麼長時間的堅持,是為了誰?
郗恢不敢相信,王恭他居然背叛了自己!
最後受傷的人,竟然是郗恢自己!
郗恢他娘的!
早知道,老子也去送行了!
然而,就算是王恭走出了幽禁,又和王謐達成了部分和解,大晉上下,體體麵麵的。
但那又能如何?
所有的矛盾就能瞬間煙消雲散了嗎?
當然不可能,甚至,短暫的團結之後,便是長久的,徹底的分裂。
看看此刻的王氏兄妹就知道了。
王恭當然知道王貞英已經登上了鑾駕,他的馬車從鑾駕旁邊從容的經過,然而,就隻是這樣經過了一下而已。
所謂的對話,所謂的行動,沒有的,都沒有的。
有的,隻是更加刻骨的仇恨。
可能,王恭不出現還好,他一出現,這種矛盾就更加公開化,更加為人所知。
很多大臣之前對他們兄妹之間的矛盾還沒有一個概念,他們當然認為太後應該是向著王恭的,這是天然的親情,無法回避。
王恭能有今天的命,那都是王貞英保護的功勞。
但是,現在看起來,王恭根本就不是這樣想的,如果說,他的頭號異姓仇人是王謐的話,那麼他的頭號同姓仇人,就是親妹妹,王貞英了!
當王恭的馬車從鑾駕旁經過的時候,車簾猛地敞開了來,從車廂的側麵,那扇不大不小的窗子裡,斜斜的,可以看到王恭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