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亂世斬鬼神!
其實杜淮山的三體式站樁,在眾多新兵中並非最好的。
架子隻顧漂亮,不得其意。
有些虛無縹緲的感覺。
一打聽,果真也隻是學了一點點。
這便是常隨安點名讓杜淮山出來的原因,他要通過互丟沙袋,告誡對方,同時也是告誡新兵們,如何用三體式正確發力。
第一輪。
他看出來杜淮山是在用上半身硬抗,但這麼做,一兩回尚可,三回四回,手臂就會酸痛,脊椎小關節更可能錯位。
可沒想到。
第二輪訓練,這家夥竟然就掌握了正確的發力技巧,領悟能力之強,實屬罕見!
常隨安不知道的是。
杜淮山有四年武術格鬥知識經驗積累,再學習其它武術,等於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問題。
“不錯,歸隊吧。”
常隨安難得開口讚賞一句,轉身望著隊列
“所有新兵兩人一組,拎一袋沙子,按我和杜淮山剛才的動作,反複進行訓練!”
回到隊列內。
杜淮山找到譚海作為訓練對象。
“淮山哥,這訓練方法可真累,兩三下,胳膊就酸了。”
譚海用身子硬接著沙袋,隻感覺手臂上的肌肉像被撕裂了一樣。
“你要多利用腰腹核心的力量,用大肌肉群去發力,手臂隻作為力的傳遞工具。”
杜淮山咧嘴一笑,將自己的感悟講解給譚海。
現在的他,興奮得就像是一位找到了玩具的孩子。
他本以為常隨安教授的形意,會跟現代那些武術套路練習一樣,先站樁,擺動作,再重複練熟。
可沒想到,教完站樁,跟著就用站樁去丟沙袋。
在傳統武術中,這叫做單操。
在現代訓練中,被稱為抗阻力。
很多搏擊運動員,都會進行抗阻力訓練,比如手持啞鈴或彈力帶進行揮拳,比如搖大繩,比如翻巨型輪胎。
啞鈴揮拳,是為了充分體會揮拳發力,保持動作穩定性,增強力量和速度;
搖大繩則是鍛煉腰腹核心,上肢控製力,以及肌肉耐力;
翻輪胎則是鍛煉下肢力量和爆發力,以及身體協調性。
而常隨安這個單操,明顯要更高明些。
它不但通過此法,強迫新兵們體會發力,強化了站樁的穩定性,還將上下肢體的肌肉,全部鍛煉到位,形成一個整體。
最重要的是,人在互丟沙袋過程中,每回發力大小不一。
這就需要你控製接受的力,也不一,保持發力的靈活性!
長此以往,樁功越站越穩,肌肉越練越大,力量越增越強,怎麼會不能打?
格鬥的本質,還是身體!
果然。
中國武術能傳承數千年,不可能沒有真東西。
杜淮山並不是一個死腦筋,他從來都不過度追求某個格鬥術有多強,那是迷信,所以他很擅長思考和接納新事物。
難怪這套軍隊訓練,僅一年,就能讓新兵上戰場,砍妖鬼。
上午賴彥龍第一課,教的是集體性和耐力。
林兆書的第二課,則是敵人的原理和知識;
周鐘愛的第三課,強化了方向感和平衡性;
常隨安的第四課,鍛煉了身體力量、速度。
任何新兵,隻要認真學習鍛煉這四大樣兒,一年後,絕對會徹底蛻變!
但我卻擁有21世紀更科學的訓練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可以修改增加一些項目,將我的身體素質,變得更強!
“停!原地拉伸放鬆一下。”
眼見黃昏的太陽落到小山邊兒,常隨安終於喊了停。
“譚海,幫我按按肩背!”
杜淮山拉伸完畢後,喊了一嘴。
“好嘞!”
譚海興衝衝地走到他背後。
多虧自己跟淮山哥學習了散打,果然,一切武術的基礎發力方式都是相通的,今天學起這個形意三體式,輕鬆多了!
譚海心滿意足,手底下的力道也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