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中山王,比本王想得還要愚蠢。”
鐵甲戰艦上,朱檀大口喝著涼茶,對站在身旁的馬和開口道:“本王也高估了這中山國的能力。”
馬和恭敬地站在一旁,指揮著下人給朱檀傳膳,耳中雖聽著朱檀的話,但卻根本不敢搭腔。
關於國朝之事,不是他一個宦官能評頭論足的。
朱檀顯然有點餓了,風卷殘雲狼吞虎咽,毫無親王形象。
主要還是中山王武寧給他準備的東西實在難以下咽,在他看來,那就不應該是人吃的東西。
所有的膳食都擺放上來,馬和就恭敬地站在一旁,默默地聽著。
“中山這地方海路還行。”
朱檀一邊吃著,一邊輕聲開口道:“隻是中山國的人力不多,又沒有經驗,想短時間內修建能停靠艦船的港口來,無異癡人說夢。”
“馬和。”
“奴婢在。”
“上次在遼東都司,造辦處的人說後麵的艦船需要多久才能造完?”
“回殿下。”馬和微微躬身,輕聲道:“造辦處的掌事曾說過,就算造辦處所有人連軸轉,造出東征需要的艦船,至少也要五個月。”
“這還是已有基礎的情況下。”
“五個月。”
朱檀聞言,輕輕摸了摸下巴,大概想了一下,道:“那時間應該差不多。”
“你去擬奏章,給父皇送去,讓他往琉球這邊派一些工匠,再調集糧草和物資來。”
“琉球小國,真要靠他們修建港口,黃花菜都涼了。”
“是。”
“哦,還有。”朱檀往自己嘴裡扔了一塊醃肉,又道:“如果不出意外,本王到此處的消息也都傳到另外兩國耳中了。”
“他們最近必然會有動靜。”
說著,朱檀看向馬和,眯著雙眼笑道:“讓那幾個倭人準備好,這幾天放他們。”
“是。”馬和輕聲道:“奴婢清楚了。”
……
傍晚,琉球山南國,國都。
“王,大明魯王已到中山浦添城了,咱們……”
王府之中,一個麵色略黑的壯碩漢子看著坐在首坐上的人,輕聲問道:“咱們不需要派人過去嗎?”
“過去做什麼?”
首座上的南山王承察度眉頭皺起,瞥了那漢子一眼,道:“大明魯王願意到何處就到何處,本王管得了?”
“再說,本王去他中山做什麼?”
“你以為武寧是什麼好東西?”
承察度說話很不客氣,讓中年漢子微微皺眉,但他還是壓住心中怒火,又開口道:“王,中山國和我山南畢竟還是表麵同盟,是一同接受大明冊封的。”
“此番大明魯王抵達琉球,於情於理,我們都應該……”
“見了大明魯王,你讓本王說什麼?”
承察度眉頭皺得更深,道:“本王是接受了大明的冊封,可不代表就是大明的奴仆!”
“若大明魯王到了山南,本王當然要禮遇接待,可他卻繞過山南直接去了中山,說明山南在他眼中根本什麼都不是。”
“既然看不起本王,那本王為何還要去巴結?有什麼好處?!”
聽到這話,漢子不再言語,臉上露出輕笑,悶聲喝酒,心道。
你以為你是什麼東西,大明親王憑什麼看得起你?
虧你承察度還是去過大明京師的人,竟一點眼力都沒有。
大明親王親至琉球,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級居然看不見,真是可笑。
前夜時分,宴會結束了,漢子孤身一人上了車駕,帶著自己的奴仆往府邸走。
離開王府不遠,漢子輕聲開口道:“通知下去,今日不歇了,直接啟程返回佐敷。”
兩邊的仆從聞言都是一愣,但卻不敢多說什麼,默默地答應。
這轎子上的漢子便是山南國的佐敷按司尚思紹,按司是琉球一地的官名,權勢較大,但管轄的範圍,大概相當於大明的一個村兒。
山南國國都距離佐敷並不遠,午夜時分,一行人已入了佐敷之內,返回尚家府邸。
進入院落之後,尚思紹發現院中涼亭內,自己的兒子章安靜地坐著,一雙眸子閃閃發亮。
“爹。”
見到父親回來,少年立刻起身,臉上露出燦爛的笑意。
“怎的還不睡?”
尚思紹麵上帶笑,幾步到了近前,拉著自己的兒子坐下,眼中全是笑意。
眼前的少年是尚思紹的寶貝,聰明伶俐,思慮深沉,一點都不像個十五歲的少年,某些時候表現得比他這個父親還要老練。
少年名為尚巴誌,原時空中,是一統琉球三國,創立第一尚氏王朝的開國君主。
“坐在這等爹,也想聽聽國都的消息。”
尚巴誌麵上帶笑,直接開口問道:“爹,大明親王來咱們山南嗎?什麼時候來?”
尚思紹聞言,輕輕摸了摸自己兒子的頭,隨即歎了口氣。
大明皇帝給琉球下旨的事已傳遍了山南國,但全國上下的百姓都不太當回事,連山南國王承察度也都不太當回事。
尚思紹原本是不打算去王都問此事的,但架不住兒子一直勸,他自己也能看出這裡麵的事,故此才去了。
“大明魯王沒來咱們山南,去中山了。”
尚思紹對兒子道:“我和大王說去中山見魯王,被大王訓斥了。”
“他為何訓斥父親?”尚巴誌聞言一怔,問道:“他看出其中的問題嗎?”
“可能看出來了。”尚思紹搖搖頭,道:“但他就是不願。”
“可能在他看來,大明是要拿下山南國土吧。”
“如果大明有意在琉球建行省,那不是天上掉餡兒餅的好事嗎?”
尚巴誌直接開口道:“隻要大明出麵,琉球必將一統,大王也能做富貴閒人啊。”
“嗬。”尚思紹聞言,笑了笑,搖頭道:“事不是那麼簡單的。”
“山南雖小,卻也是大王自己的領土,不受人製約。”
“若大明真想收了琉球做行省,他必會失去統治權,還怎麼作威作福呢。”
聽到這話,尚巴誌微微皺眉,沒再說話了。
“況且大明魯王直奔中山國,說明在大明皇室眼中,中山顯然和他們更親近。”
“現在山南再靠過去,有獻媚之嫌,大王心中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