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檀見他語塞,也不逼迫,隻是耐心地解釋道:
“本王並非要架空朝廷,而是要讓朝廷的治理更加高效,更加貼近百姓的需求。”
“這地方議事會,說白了就是朝廷與百姓之間的一座橋梁。他們了解民情,能夠將百姓的訴求及時反映給朝廷;同時,他們也能夠將朝廷的政策傳達給百姓,消除誤解,避免矛盾。”
“至於朝廷,則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製定宏觀政策,維護國家穩定等方麵,而不是事事都要親力親為,最終反而顧此失彼。”
王大人聽得眉頭緊鎖,他雖然不太認同朱檀的想法,但也不得不承認,朱檀的這番話並非毫無道理。
“可是王爺,”
王大人麵露難色:
“這自古以來,都是民不與官鬥,您讓百姓自己管理自己,這,這豈不是要亂了套?”
朱檀微微一笑:
“亂?本王倒不覺得。王大人,你可知曉大禹治水的故事?”
王大人雖然疑惑,但還是點了點頭,這大禹治水的故事,他小時候就聽過。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靠的是什麼?是依靠百姓,疏通河道,才得以成功!”
朱檀語氣激昂:
“百姓的力量是無窮的,隻要我們給予他們機會,他們就能創造奇跡!”
“本王相信,隻要給予他們機會,他們同樣能夠管理好自己的地方……”
朱檀頓了頓,意味深長地說道:
“這地方議事會的成員,也並非完全由百姓選舉產生……”
“哦?”
王大人聞言,頓時來了興趣:
“難道王爺還有其他安排?”
朱檀微微一笑,賣了個關子:
“此事說來話長,待本王將這新政的細則整理成冊,再與王大人詳細探討。”
王大人雖然心中好奇,但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隻得按捺住心中的疑問,繼續聽朱檀講解新政的其他內容。
接下來的時間裡,朱檀詳細地向王大人闡述了新政的各項措施。
包括如何建立水利工程管理機構、如何打破門第之見選拔人才、如何籌集資金、如何推行地方自治等等。
他旁征博引,從曆史典故到民間故事,從治國方略到百姓生活,娓娓道來。
將原本複雜難懂的政策講解得通俗易懂,甚至還帶了幾分趣味。
王大人聽得時而點頭,時而皺眉,時而恍然大悟,時而陷入沉思。
他原本對朱檀的新政充滿了懷疑和抵觸。
但隨著朱檀的講解,他心中的疑慮逐漸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震撼和敬佩。
不知不覺間,夕陽西下,茶樓裡隻剩下跳動的燭光。
將兩人的影子拉得老長老長。
“王大人,本王這番話,你可都聽明白了?”
朱檀放下手中的茶杯,笑著問道。
王大人從沉思中驚醒,連忙起身,對著朱檀深深一躬,語氣激動地說道:
“王爺雄才偉略,心係蒼生,下官佩服之至!”
“王爺今日這番話,令下官茅塞頓開,猶如醍醐灌頂!下官以往真是井底之蛙,坐井觀天,險些誤了王爺的大事!”
朱檀見狀,連忙起身扶起王大人,笑著說道:
“王大人言重了。本王今日所言,也隻是一些粗淺的想法,能否真正實施,還需要王大人多多費心。”
王大人聞言,神色一凜,正色道:
“王爺放心,下官定當竭儘全力,輔佐王爺推行新政,造福山東百姓!”
朱檀滿意地點點頭。
他早就說了。
貪官,也並非是罪該萬死。
這隻是第一步,接下來,他要讓整個山東,都成為他新政的試驗田!
幾日後,朱檀下令。
召集山東所有官員和地方士紳,前往濟南府議事。
消息傳出,整個山東都為之震動。
這些年來,山東官場腐敗不堪,地方士紳勾結官員,欺壓百姓,百姓早已怨聲載道。
如今,這位新來的魯王殿下,竟然要對他們下手了?
一時間,各種流言蜚語,在山東各地蔓延開來。
有人說,魯王殿下是得了失心瘋,想要造反;
有人說,魯王殿下是想要將山東變成自己的獨立王國;
還有人說,魯王殿下是想要效仿唐太宗,開創一個盛世封地。
各種猜測,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濟南府,魯王府。
議事大廳內,氣氛莊嚴肅穆。
山東各級官員和地方士紳,濟濟一堂,一個個正襟危坐,大氣也不敢喘一口。
他們都知道,今天這場會議,將決定著他們未來的命運。
朱檀坐在主位上,目光掃過眾人,嘴角帶著一絲冷笑。
這些平日裡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官員和士紳們。
此時此刻,在他麵前,卻一個個像鵪鶉一樣,瑟瑟發抖。
“諸位,本王今日召集各位前來,是有要事相商。”
朱檀的聲音清朗洪亮,在大堂內回蕩。
眾人麵麵相覷,皆是一臉茫然。
朱檀也不理會眾人的反應,自顧自地說道:
“本王此次巡視黃河,發現河堤年久失修,百姓苦不堪言。本王痛心疾首,決心整治黃河,造福一方百姓!”
眾人聞言,皆是一臉的恍然大悟。
原來是為了治河之事。
“殿下仁義,我等佩服!”
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顫顫巍巍地起身說道,“隻是這治河之事,非同小可,還需從長計議啊!”
這老者是山東有名的大儒,名叫孔祥林。
乃是孔子的後裔。
在山東士林中極有威望。
他這一開口,其他人也紛紛附和。
“是啊,殿下,這治河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得從長計議啊!”
“殿下,這治河需要大量的銀兩,不知從何而來啊?”
“殿下,這治河需要征調民夫,若是耽誤了農時,百姓可怎麼生活啊?”(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