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伸手去拿,奇道:“二叔現在是都督府的人了?你想當檢察官?可以讓我也一起去嗎?”
朱厚照的功課很多,有李東陽,有楊廷和,有王華,每一個都是有學問的人。
這麼多的作業,讓朱厚照都有些厭倦了。
朱檀隨意的應了一聲,道:“阿壽想走就走!這樣,我也能給二叔撐腰,讓他們對我刮目相看。”
這句話說得不錯,朱檀畢竟是親戚,又不是勳貴。
貴族中有一種風氣,就是看不起這些皇親國戚。
有了朱厚照這個靠山,扯旗當老虎,他就能壓著他,讓他不受那些權貴的欺負。
從明朝開始,明朝的軍隊裝備逐步衰退,軍隊的疲勞和邊疆的鬆懈。
為了重振軍力,朱佑樘借助以馬士勝為首的大臣們,對京軍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和守禦。
使弘治中興有了較為穩定的外在條件,從而在某種意義上改善了當時邊防兵力不足的弱勢局麵。
然而,由於積習已久,弘治王朝兵防方麵的問題依然存在,僅憑這點小改動,就很難改變明代軍力日漸衰微的局麵。
朱檀受朱佑樘之托,協助馬文進行軍事準備,主考官以京城軍隊為主。
其中,就有五大營,三千大營,還有神機營。
五大營,由蒙古軍隊從全國各地調來,駐守京城,現在的三千多人,名義上是一支由投降的蒙古軍隊組成,大部分都是騎兵,但是數量卻比他們多得多。
至於說神機營,那就比較出名了,那就是槍械單位了。
明朝皇帝陛下,為了提升武器的品質和效率,甚至將越南王子抓來當武器,封他為工部尚書,當時越南的武器技術甚至超過了明朝皇帝。
朱檀得了朱佑樘的聖旨,怎麼可能不想做點什麼。
於是在中午的時候,他讓張威帶著八件禮品,親自給馬文升送了過去。
弘治年間,馬文升以一己之力,征服了吐魯番,治理了哈密,平定了遼東,被譽為明朝最了解軍事的文臣。
不過馬文升這段時間也有些頭疼,他當了這麼多年的軍丞,按規定是要調調的。
他把主意打到了吏司這個職位上,自從明代不再有宰相之後,吏司就一直是百官頭。
隻是朱佑樘卻不肯提拔馬文升為戶部的侍郎,馬文升為此很是不滿,為此作了一首小詞,以示抗議。
朱檀來到這裡的時間,正好是他抱怨得最厲害的時間。
馬文升一聽,建昌伯來訪,先是一怔,隨後就記起了什麼叫建常侯。
張延齢,是皇帝最小的弟弟,也是個麻煩纏身的遠房親戚。
馬文升一向看不起勳貴,更看不起旁係親戚,不過作為一名伯爵,他還是要保持應有的禮貌,於是打開大門,將建昌伯請了進去。
朱檀便讓張威將禮物清單交給馬府的管事。
那管事接過來一看,頓時嚇得雙手一抖。
這一次的禮單上,一共就八件東西,不過每一件都極為珍貴,至少要一千兩白銀以上。
“馬先生,晚輩有禮了。”
朱檀看見了在大廳裡迎上來的馬文生,發覺這位老人看上去已有六十多歲。
他的頭發用一條方形的頭巾包住,一身便裝,看起來很是魁梧。
馬文升是個讀書人,有一定的修養,雖然對皇親國戚不屑一顧,但表麵上卻不動聲色。
微微回了一句,示意她進去坐下,讓管事端上茶水。
管家小心翼翼的將禮物清單往馬文升麵前一推。
馬文勝看了一眼,頓時皺起了眉頭。
雖然禮物多了也就算了,可這禮物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馬文升身為戶部尚書,自然知道李廣收受賄賂的事情,建昌伯是其中一員,莫非是出了問題?
不過,就算出了什麼事,也輪不到他頭上來!
朱檀也不給馬文升繼續猜測的機會,飲了一杯茶水,便直入主題:“馬先生,陛下命我去做都督府的總管,協助馬大人檢查軍備,這件事情是馬大人說了算,我想知道這件事情的具體流程。”
馬文生本來在旁邊裝模作樣地喝著茶,一聽到這個消息,差點沒被嗆到。
朱檀最多也就二十歲掛零,怎麼就當上了都督府的總管?
這可是正三品的大官,還是個皇親國戚,真是讓人討厭,讓人瞧不起!
心中暗罵朱檀的運氣不錯,但馬文生也沒有表現得太過隨意。
畢竟,這是朱佑樘的命令,也是他的責任,所以,他必須要做好準備,一日不能懈怠。
檢校武備,有兩個方麵,一是人手,二是設備。
如今,軍隊中已經開始有了克扣軍餉的征兆,而京營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人手不足。
然後是武器、鎧甲、馬匹、槍械等。
馬文升說得很有道理,覺得皇帝的命令來得正是時候,對他的管理也很有幫助。
弘治初期,一口氣罷免了三十餘位將軍,更是把很多世襲勳貴、武將都給得罪光了。
不過京營的作戰能力,卻是有了很大的提高,為之後的戰爭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現在已經十年了,京營也有了腐敗的苗頭,確實應該徹查一下。
朱檀仔細的聆聽著,他要洗刷自己的罪名,不隻是要名譽,更要有什麼成就才行。
既然朱佑樘是自己的妹夫,那就一定要把握住。
所以他對馬文生還是很尊敬的,有什麼問題他也會虛心請教。
馬文升微微一愣,張國舅在外界的口碑並不好,可是和他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他才知道,自己這個叔叔並沒有傳說中的那樣一無是處。
這些問題,都是一針見血,讓馬文升更加嚴肅了。(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