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他歪著腦袋,不確信道,“大概有了吧?我反正等了快半個時辰了。”
兩人正交談間,一個灰撲撲的小姑娘氣喘籲籲地從密道爬了出來,探出半個腦袋,對著他們招手,大聲吼道,
“你們少主說請你們喝酒,愣著乾啥,趕緊搬進來,快點跟上,趕緊的!”
見來人是宋小姐,且說出了約定好的接頭話語,雲蒼提著的一顆心,這才稍微地放了下來。
他招呼著兄弟們有條不紊地將賑災款物往裡搬運。
不多時,一塊塊青磚從密道裡麵層層壘好,又恢複成了原來的模樣。
……
戌時二刻,青川城大雪蔽日,寒風呼嘯,風雪愈烈。
城門吊橋上,聚集了大量的逃難百姓,他們聚作一團,抵禦著風寒。
青川太守吳朝恩站在城牆上,望向城門外的難民,眉頭皺得更緊了。
這是他作為太守,唯一能為這些難民做的事了。
早間時,雪還不大,城門處地上偶有積雪。
深者最多能沒過鞋背,而今鵝毛大雪,深者竟能沒過小腿了。
青川城屬平原,氣候相對於周圍其他地方溫和一點,儲存款物豐厚一些,都已捉襟見肘;更彆說青川城周圍更冷的山村了。
凍災發生時,莊稼全部絕收。
剛開始,百姓們消耗些存糧,抓些小動物,吃些野菜,野草,樹皮之類的,勉強能活下去,到後來隻能到處挖點觀音土吃了。
再後來,雪越發大了,依山而建的村莊陸續遭了雪崩,僥幸的躲過雪崩的人陸續往青川城裡趕,年老生病隻能在家裡等著死神降臨。
饑寒交迫的災民們,自四麵八方而來,逐漸彙集到一起,聚在了青川城門口,盼望著城門大開,看不能到城裡討點吃的,暖和一些,有點活路。
吳朝恩派人天天趕,天天有。
他已經記不清楚,這是第幾波了。
庹師爺扒在城牆馬麵上1,看著結冰的小舌頭2,還有那吊橋上的難民們,重重地歎了口氣,轉身拱手道,
“大人,護城河結冰,實在危險,城牆外間又積雪頗深,您將文定門吊橋放下供百姓站立,但雪愈發大了,遲早也會積雪,如此下去,怎生了得。”
吳朝恩拍了拍官服上沾染的雪點,望著遠處白茫茫的一片,眉頭皺成了川字型。
庹師爺說的這些擔憂他都知道,但是他也難啊。
這些日子裡,他醒來寫奏疏,睡前也寫奏疏。
求援的奏疏一封封地往雲京送,但都杳無音信,仿佛青川城已經被聖上遺忘了一般。
好在內閣大臣們體恤民情,奏請聖上下撥了一部分款物前來再次賑災。
按來信所講,這時辰差不多也該運到了。
吳朝恩雙手背在後麵,“無礙,待會兒護送賑災款物的官兵們一來,自會動手驅趕這些災民。”
庹師爺暗道一聲薑還是老的辣,這樣做既省了事,又落得個好官聲,實乃雙贏局麵,立馬拍馬屁道,“還是大人思慮周全。”
吳朝恩很是受用,捋了捋胡子道,“放災民進城,乃官場大忌。這些人凍慘了,餓急了,進城就會打破規則,擾亂治安,屆時會弄得我們手忙腳亂。這些災民們,燒殺搶掠還是小事,萬一引起暴動逆反,那就是殺頭的大罪,我們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自古以來,每個朝代,最不缺的就是老百姓。
等這次凍災過了,但凡給他們一點喘息時間,又像野草一般,春風吹又生了。
吳義聚在人群中,看著周圍凍得嘴唇青紫的人們,怒火難抑。
他抬頭看著那一排排蓄勢待發的弓箭兵,垂在身側的手緊緊捏作一團。
這些官差寧願站在高高的城牆上,觀望他們瑟瑟發抖,也不願意放他們進城,真是豈有此理。
1馬麵:古城牆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突出的方垛,方垛的牆麵稱為馬麵(或稱為敵台、墩台、牆台),因外觀狹長如馬麵而得名。從外表看與城牆相同,這是城牆向外凸出牆體部分用以三麵防敵的建築,是在環城全線防禦的基礎上構築的重點防禦設施。
2小舌頭:又稱“水舌”,是城牆排水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布於城牆主城門區域,作用和流水槽一樣。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