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吏!
敖山一戰成了整個河南戰役的轉折點,經此一戰,建武漢在河南郡瞬間崩盤,基本屬於被一記重拳打中了命門,突然死亡。
第五倫孤軍守敖山,臨陣斬陳俊,幾乎以一已之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因其在此戰中的神勇表現,被建武漢軍稱為“第五煞神”,成為一個令敵軍聞風喪膽的存在。
祭遵在前線因缺糧而狼狽後退,被劉茂銜尾追殺,損失慘重。為籌集軍糧,讓大軍能堅持下去,祭遵四處搜刮,威逼百姓,勒索豪強,遭到了河南士民的一致抵製。
河南豪強本就與劉秀有歐陽歙一案的宿怨,又見建世漢兵鋒強勁,不可阻擋,於是紛紛起兵響應劉茂,不斷襲擊祭遵與來歙之軍,爭搶著拜見河間王劉茂,迎接洛陽王師。祭遵和來歙兩軍在敵軍與自己百姓的打擊下,根本無法在河南立足,全軍大潰,四散奔逃。
劉秀大軍此時正在河內,剛剛在渡口打了勝仗,他手下將領要乘著大勝之威發兵南下,增援河南。
劉秀歎道“河南之事,非是缺兵少將,而是失了敖倉,軍中無糧。派兵越多,越是乏糧河南之事,已不可為,讓祭遵、來歙退保陳留吧!”
他憂心忡忡,攬鏡自照,頭上白發愈多,胡須也已變得斑白。
半年時間,建武漢連失大郡,實力大減,在與建世漢的對抗中明顯處於下風。歸根結底,除了軍事裝備上嚴重落後於對手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經濟,是缺糧。
如今失了敖倉,缺糧狀況加劇,劉秀已無力發動戰略反攻,隻有暫時收縮防線,爭取先守一守,頂住建武漢的進攻,等到敵軍疲累、已方糧草有所積累時再圖反攻。
劉秀寄希望於他的屯田之策與入粟拜爵之製有所成效,能在一兩年之內使他迅速恢複實力,可以再與建武皇帝爭鋒。
當然,保住齊梁等人口眾多的繁華富裕之地也是保存實力的關鍵,可建武漢多路大軍齊頭東進,兵鋒正盛,那些膏腴之地能否保住,劉秀也是心裡沒底。
縱然如此,從人口上看,建武漢依舊占據上風,雖然在洛陽和河南戰爭中損失了二十幾萬精兵,但是境內依舊有足夠的兵源,可以大發士卒,充實軍隊。
可是人口愈多,需糧亦多,缺糧便愈發嚴重,而征青壯入伍,是從地裡搶勞動力,種田之人便越發不足,田地中的產出更少,這是一個無解的惡性循環。
何況洛陽一戰損失的都是老兵,是百戰精兵,新征發的士卒根本無法與之相比。劉秀除了種田之外,還有練兵的艱巨任務。
幽冀之地多有鐵山,劉秀可以大造馬鐙,將軍事裝備升級換代。可是經過洛陽和太原一戰,幽州突騎損失慘重,代郡上穀一失,劉秀的騎兵兵源嚴重減少,幽州處北部邊郡,在他如此落魄的情況下,是否還會無條件的支持邯鄲朝廷也是一個未知數。
劉秀縱使能造出足夠的馬鐙,奈何騎兵不足,造多了也沒處裝。反觀建世漢,不僅建起了皇帝直屬的羽林騎兵,還有涼州大馬、並州兵騎、代郡和上穀突騎,騎兵數量遠超劉秀。
騎兵是戰場上的王者,往往能在戰役關鍵時候一錘定音,決定戰局,缺少了這個關鍵力量,劉秀拿什麼和劉鈺抗衡呢?
如今建武漢的大規模騎兵都在吳漢之手,吳漢剛剿滅了淮南李憲,屯兵壽春,兵勢正盛。
在岑彭和祭遵兵敗、馮異被俘、耿弇歸降長安的情況下,吳漢成為建武漢碩果僅存的方麵大將。劉秀期盼著吳漢能再發神威,取得一場大勝,挽回一些頹勢。
他給吳漢寫了一封信,告誡他要將大軍集結,保持足夠的兵力,然後看準機會,重拳出擊,與敵決戰。他還叮囑莫要分兵,以免被敵軍各個擊破。以殲敵積勝為上,莫要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
劉秀安排了沿河一線的防務,留耿純、邳彤在河內收拾殘局,力爭將田況逐回河東,便回鑾邯鄲,準備他的屯田練兵大計去了。
長安長樂宮,建始殿。鄭深、耿弇、班登等人侍坐。
皇帝在看洛陽傳回來的戰報,看樣子十分愉快。
“第五煞神?”劉鈺放下戰報,笑道“這就要怪他的姓了,他若是姓第一,豈不是天下無敵了?”
耿弇歎道“第五校尉憑一腔孤勇,直搗敖倉,斷敵糧道,乃釜底抽薪之典範。”
“此乃大勇!”皇帝讚歎道“第五伯魚智、勇、韌兼備,足當大任!”
耿弇道“此事說起來真是巧,這一陣大風,早不起晚不起,怎麼偏偏在行船時起,把第五校尉吹到敖倉,此非天意乎?”
鄭深起身道“陛下,此事雖看起來是湊巧,是意外,但其根源,乃是陛下氣運旺盛,上天欲使大漢在陛下手中複興。想當初銅馬帝昆陽一戰,名聲遍於天下,孤身入河北,得貴人襄助,掃平流民,克定王郎,奠定基業,一時風頭無倆,當是時,銅馬帝氣運之旺,無人能出其右。可等到陛下踐位,定關中,平隴西,安集並州,河西來歸,巴蜀俯首。陛下出關與銅馬帝爭鋒,屢屢克之,洛陽一戰,更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銅馬帝一向戰無不克,新莽四十萬大軍亦不在話下,為何遇到陛下便屢戰屢敗,喪師失地?臣以為,此乃陛下氣運之強,遠勝劉秀,陛下不出,尚容其縱橫關東,陛下一出,劉秀便沒有能為,隻能俯首稱臣了。因此,第五校尉此戰看似偶然,實乃天意使然,陛下上應天命,下順民心,定可成就高皇帝一樣的偉業。”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何況身為大儒,鄭深這馬屁拍得還這麼有水平。皇帝龍心大悅,說道“全賴眾卿同心,將士用命,才有眼下的好局,朕得諸卿之力,得複祖宗基業,卿等的功勞,朕都記得,第五伯魚之功,理當重賞。”
於是皇帝下詔,拜第五倫為敖山將軍,封為列侯,以表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