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內衛!
讓縣令更意外的是,山東布政使來了,按察使來了。
這都是什麼情況?發生了什麼事?
沒等他想明白昵,有人來報,山東巡撫李精白到了。
作為一個縣令,知府還能經常見,但親自到場是罕見的事。
至於布政使、按察使,一個管政務,一個管訴訟,都是山東一地的大員,知府的上級領導,是縣令平時想巴結都未必能進門的,現在全來了。
最後是山東巡撫李精白,總攬山東各項事務,還掛著兵部侍郎的頭銜,他能出現在曆城縣衙,真是想都不敢想。
這些人到齊之後,誰都不理縣令,掀開官袍衝堂下的年輕人跪倒。
縣令錯愕的看著,聽這些人一起,山呼萬歲。
不知被誰推了一把,縣令也跪在地上,口呼萬歲!
敲響鳴冤鼓,闖入曆城縣衙,此人正是皇帝公孫劍。
他的親友團陣容強大,從內閣文震盂、工部周延儒,到錦衣衛劉文炳、新科狀元劉若宰,還有內宮的皇後和皇貴妃,以及太監劉若愚和王承恩。
公孫劍被請到了堂上,坐在剛才縣令坐過的地方,他驚堂木一敲,有冤的訴冤,快快說來!
大家都站起來了,唯獨縣令和師爺,長跪不起,頭也不敢抬。
剛才誰要給皇帝用刑的?
公孫劍不是睚眺必報的人,示意兩人先起來,咱們就事論事,有罪的嚴懲,沒罪的,你不能拿人家怎麼樣。
公孫劍先看縣令,“朕沒有表明身份,你用刑沒什麼,朕不怪你。”
縣令剛鬆一口氣,沒想到皇帝話鋒一轉,問道“西街劉掌櫃的案子,你是怎麼判的?此事交由按察使、濟南知府複審,你若有包庇嫌疑,立即查辦。”
山東按察使和濟南知府連忙站出來領命,他們隻從皇帝的語氣判斷,必須查辦曆城縣令。
公孫劍聽完原告劉掌櫃,以及被告的陳述,他想先發表點個人看法。
“劉掌櫃欠錢,是否是被告欺詐,此事值得推敲。若證明劉掌櫃是正常生意賠錢,那麼被告有權要求償還,此其一。”
其二,劉掌櫃償還有多種手段,包括借錢,典當東西,賣了店鋪、祖產,等等。他沒有同意賣出女兒,那被告便不能強行索取。
所以昵,被告必須立即將人家女兒送回去。至於劉掌櫃怎麼還債,官府要協助審理確定。
其三,公孫劍看向太監王承恩,寫信告訴刑部尚書公孫純臣,像被告與縣令有親密關係的情況,是否應該回避?如果大周律沒有明文規定,那刑部應該想辦法補救。
王承恩答應下來,大周朝在這方麵是考慮過的,隻是皇帝沒那麼清楚,既然已經提起來,可以讓刑部重新修訂。
好了,此案就是如此,劉掌櫃和女兒團聚,欠債的事還需審理。
公孫劍接著看向師爺,你的事怎麼算?
師爺嚇壞了,當即帶著哭腔表示,立即賠錢,厚葬趙五。
公孫劍很滿意,你如果沒犯彆的錯誤,這麼安排是妥當的。
但公孫劍要的不是這些,他今天闖入縣衙不是搗亂,不是要展現皇帝的威風,他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做。
“諸位以為朕想做青天大老爺,想為民做主,想體驗決定彆人生死的感覺?”
公孫劍直搖頭,都沒有。
“朕今天來,讓諸位共同見證兩個看起來不起眼的案子。劉掌櫃那件事告訴大家什麼?趙五之死又意味著什麼?哪位愛卿給朕說說?”
公孫劍示意濟南知府,你是地方官,管著曆城縣,先說說自己的看法。濟南知府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官員應該體察民情,凡事處理妥當
公孫劍聽他長篇大論,漸漸沒了興趣,還是讓山東按察使說吧。
此人是個小塊頭短胡子的中年人,言道“微臣踏入仕途多年,從縣令、知府到按察使,見過的類似案件層出不窮。身為父母官,每起案子詳細斟酌,根據情況作出判決。微臣以為,大周律雖然齊全,在細節上仍有欠缺,為官者無不期盼,大周律能不斷補充修訂。”
公孫劍點點頭,按察使的水平比知府高,他站在實際工作的角度,提出“有法可依”的重要性。
大周律很全,很好,但是要與時俱進。
為官員,也為百姓,日常的行為準則。
公孫劍滿懷期待,看著李精白,“巡撫大人,你也說說吧!”
李精白誠惶誠恐,他新納的小妾有問題,在德州府的燒雞店內剛被皇帝批評完。
他已經做了補救措施,並想好怎麼回答,隻是現場人多口雜,多少有幾分不好意思。
公孫劍早看出來了,多說一句,“朕問你對劉掌櫃、趙五兩起案件的想法。”
李精白多聰明的人啊,見皇帝給台階下,他立即領會到意思,眼神裡滿是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