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集中所有火炮,猛烈攻擊西側的城門,看架勢是必須將其炸塌了,然後才會出動軍隊。
守衛的軍卒其實很辛苦,大炮砸在外側城牆還好,一旦打歪了,落在他們附近,小命都保不住。
大周朝這幾年不去專心訓練騎兵,重點放在火器上,造出來的大炮越來越厲害。
如果他們持續不斷的轟擊,再堅固的城牆,遲早也會被轟塌了。
到那時,遼陽城這點兵馬根本擋不住對方,城池必破。
袁可立有他的作戰策略,穩穩的拿下遼陽,然後以此為基地先站住腳跟,打通遼陽與大淩河以西的連接,便不怕皇太極率領主力反撲。
更何況,東麵的毛文龍不是吃素的,即便他最後難以取勝,至少能拖住皇太極一兩個月,讓女真的主力部隊損失慘重。
如果皇太極回師的時候隻剩兩三萬,還是疲憊不堪的隊伍,袁可立完全可以戰而勝之。
到時候,大周草從海路運送一支隊伍,很容易收複朝鮮全境,蠶食皇太極的東征成果。
袁可立謀劃的沒問題,可一封軍報把老人家嚇一跳。
軍報上說,毛文龍的東江軍大敗,一戰便損失幾千人,主力已經退回皮島。
袁可立急忙朝後看,懊悔的直揮拳頭,蠢材!蠢材!怎會犯這樣的錯誤?
祖大壽跟在旁邊,問道“督師,東江軍到底怎麼了?”
“毛文龍中計了!”
他見女真人也有船,而且皇太極親自登船,毛文龍大喜,率領船隊要圍住對方,擒住皇太極大功一件。沒想到這是個圈套,女真人的水師的確是弱,但是毛文龍這邊出了叛徒。
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等數名將領造反,臨陣叛逃到女真這邊,於是毛文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險些被對方活捉,堪堪逃回皮島後,與對方大戰一日一夜,因為女真軍隊運送不及時,毛文龍才燒幸逃過一劫。
雖說毛文龍和他的東江軍還在,但是此戰死傷六七千人,加上受傷的,還有尚可喜那幫子逃跑的,東江軍的能戰之士不足萬人,守住皮島都是個問題,已經沒有能力出兵對付皇太極。
袁可立看後氣憤不已,皇太極的第一場大勝已經產生,大周朝的平遼總兵官被人痛打一頓。
仔細想起來,這皇太極的確是厲害。
他派出阿敏為首的高規格使團,主要目的是迷惑大周皇帝和整個朝堂,營造他們短期內不會出兵的假
象。
在攻擊方向上,他選擇所有人預料的東征,但是連毛文龍都沒有猜到,皇太極在東江軍中有內應,尚可喜等人關鍵時刻的反戈一擊,為皇太極贏得一場大勝。
現如今,濟爾哈朗的軍隊已經逼近朝鮮國都,以皇太極的性格,他一定想好了怎麼破城。朝鮮那邊很可能頂不住,像一年前麵對阿敏的進攻一樣,早早的議和投降。毛文龍那邊從皮島又出不來,那皇太極在東線便取得決定性勝利,他會迅速的回師向西。
將領們問袁可立,接下來怎麼辦?
女真主力折返回來,如果沒有朝廷援軍相助,我等未必是皇太極的對手。
袁可立堅定的說道“不管朝鮮戰事如何,我等先拿下寧遠城,便可在此處堅守,等待朝廷援兵,再尋破敵之策。”
攻城吧!早一天拿下寧遠!
接到東江塘報的時候,公孫劍在趕往山海關的路上,感覺頃刻間形勢嚴峻了很多,他不得不加快腳步。
實在是無法想象,東江軍會如此的不堪一擊,朝鮮那邊更是弱的不像話,在鴨綠江到國都的路上,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反抗,任由女真騎兵直抵漢城。
在路上,公孫劍已經發出幾道旨意,命令登萊水師運送登萊及山東的軍隊,直接進入朝鮮的平壤,守住平壤可以斷了女真先頭部隊的歸路。
接著,夷州那邊戰事告一段落,尼德蘭人已經同意投降,鄭誌龍率廈門水師火速北上,這支前身的“海盜大軍”從東側沿海登岸,隻要是女真的城池,一概都可以發起進攻。
另外,催促白杆軍、狼兵加快行軍速度,不用去北京城報到,直接奔向遼東前線。
還有察哈爾軍,這支騎兵走北麵的草原,直接從西側進攻沈陽城。
公孫劍同時還寫了一封信,讓出使科爾沁的楊嗣昌儘快行動,督促科爾沁人從北麵夾擊女真。
這不是簡單的寫寫畫畫,公孫劍知道每一道命令背後的艱難。
單單是軍隊的糧草供應,要不是事先有準備,公孫劍根本不敢調動這麼大數量的軍隊。
劉文炳問他,為何不調陝西的三支軍隊?
公孫劍的做法的確讓人不解,目前在陝西的義烏軍、天雄軍和秦兵都是精銳,此外還有陝西巡撫、三邊總督洪承疇統領的陝西兵。
公孫劍明確告知,這四支隊伍的任務是剿滅匪患,按照原計劃在指定期限內必須完成。
在原本曆史上,滅亡大周朝的不是女真,而是流民起義,是李自成和古獻忠他們。
公孫劍收服了李自成和古獻忠,以及高迎祥、羅汝才等一批原來的“反賊”,讓他們做了自己的護衛,還有被授予其它官職的李自成。
但是,流民起義還是開始了,公孫劍怎能不重視?
這一次遼東之戰,少了這四支隊伍,大周朝一樣占據優勢,隻要戰略得當,軍卒們人心不散,大周朝不會大敗,到最後受損失更大的還是女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