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萬鈞之勢!
薑萬鈞在李靖的陪同下,見到了馬周。
馬周代李世民向薑萬鈞主動請纓要求西進,不過他也提出了遼東集團的難處,那就是燕王可能無法完全約束自己的部下,最終能夠帶走多少人,誰也不清楚。
早有心理準備的薑萬鈞同意了馬周所請,並讓馬周帶回自己的問候。
三日後,李世民以配合寧軍西征為由,將能夠調動的兵力全部抽調了出來。
至於那些陰奉陽違,麵對他的軍令找各種理由推諉不執行的,李世民直接丟在了居延海。
武將這邊,李績,尉遲敬德,段誌玄,侯君集,李大亮,張亮柴紹等義無反顧的選擇繼續追隨李世民。
而文臣那邊的情況就有些尷尬了,除了馬周,剩下的都在裝聾作啞。
裴寂病了,虞世南病了,孔穎達也病了。
李世民的怒火竄起三丈高,可他還是忍住了。
他知道,裴寂在這其中一定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或者說,背後的李淵,終究還是沒有原諒他這個兒子。
站在居延海新城的成樓上,李淵並沒有李世民想象中的那麼得意。
事實上李淵此時也是身不由己,一開始,的確是他授意裴寂進行策劃的,可是慢慢就有些變味了。
世家無孔不入,他的幾個小兒子也不爭氣,被人拉攏收買脅迫,最後都變成了各個勢力的代言人。
在他們想來,李世民可以稱孤道寡,他們也可以。隻要他們手上有實力,就可以和寧皇進行談判,能不能稱孤道寡暫且不談,隻要給他們一塊封地,讓他們牧守一方,他們這輩子就知足了,總比被李世民像牲口一樣圈養起來強。
可是他們哪裡知道,想要和寧皇談判不是那麼容易的,即便是李世民,也是因為得到寧皇的欣賞,所以才有資格被另眼相看。
李世民的大軍才離開居延海,大寧皇帝便下令要收回居延海,限期三日,城內大大小小的“頭目”,必須離開,否則將視為叛軍。
這讓不少人大驚失色,說好的談判呢?
不存在的。
恐慌過後,人們想起了李淵,這個時候他們隻能將希望寄托在李淵的頭上。
可是他們找遍了居延海也沒有找到李淵,不僅李淵失蹤了,裴寂,虞世南,姚思廉,薛元敬,顏相時,孔穎達,蓋文達,張儉,張公瑾等。曾經遼東集團的核心人物,一個都找不到。
而此時李淵已經乘坐馬車,由李孝恭趕車,隻帶了不足百人的親信,駛進了張掖。
李孝恭原本也是要和李世民一塊離開的,但在李世民勸說,李孝恭決定留下來。
一方麵是為了保下李淵,以免李淵落入賊人之手,那樣一來李世民就要被動了。
另一方麵,李孝恭可以留在寧皇身邊,當做是李世民的聯絡人,也可以當李家的話事人。
不管李世民最後在西域混成什麼樣子,李家不會垮。
這時候最尷尬的莫過於裴寂了,他前腳與鐵勒那邊達成協議,轉身發現,李淵溜了。這一下子把他晾在了原地,進也不是,退了也不是。
沒有李淵,他裴寂在鐵勒人眼中什麼都不是。
氣急攻心,一口氣沒上來,裴寂倒在了馬車裡,等到隨從發現時,裴寂已經咽氣了。
在前往長安的路上,李淵收到了裴寂的死訊,老淚縱橫,久久沒有開口……
大寧收複居延海的速度,遠遠超出了大家的預料,大將軍炮一字排開,校正坐標的炮彈才打出去,城中便舉起了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