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萬鈞之勢!
嗚嗚嗚,酷嗤,酷嗤……
薑萬鈞的座駕行駛在草原上,汽笛聲傳得老遠。
薑萬鈞偶爾興致來了,還會下令放兩炮助助興。
結果就是,不管是草原狼還是牧民,望風而逃。
寧軍所過之處,方圓百裡無人煙。
八隻熱氣球,用繩子栓在了特製的馬車上。每隻熱氣球上乘坐兩人,離地麵不超過兩百米。繩子既是防止風大把氣球吹跑,同時也是與地麵保持聯係的信息傳遞通道。
包武他們已經接受了幾個月的訓練,即便在天上遇到危險,也可以跳傘逃生。
薑萬鈞還為他們配發了望遠鏡,由他們負責在八個不同方向,監視周邊的動靜。
事實上,薑萬鈞派出去的斥候足以勝任警戒任務。
但薑萬鈞想用一萬人偽裝成十萬人,那就不能讓敵人的斥候靠近自己。
天上的瞭望員負責搜索目標,地上的斥候則負責清除目標,相互配合之下,敵人想要靠近薑萬鈞的大部隊,難比登天。
正式的戰鬥還沒有開始,情報戰,心理戰已經悄無聲息的展開了。
在薑萬鈞先進的作戰理念指導下,寧軍屢建奇功,深入草原十幾日便將整個草原攪動得翻天覆地。
各路聯軍的斥候在大寧折戟沉沙,使得寧軍仿佛籠罩在一層黑霧中,神秘莫測。
等到鐵勒人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們才發現,自己好像被一股神秘力量給“包圍”了,裡邊的消息傳遞不出去,外邊的消息傳遞不進來。
每日派出去的斥候,都沒有回來,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為了不被寧軍各個擊破,鐵勒將三十萬精銳全部聚集到一起,圍成了鐵桶陣,死也不露頭。
這一招的確管用,連續幾日,再也沒有傷亡報告遞上來。
可這卻把西突厥和吐蕃人給嚇了個半死,原本他們還在爭執先打誰的問題。
吐蕃人主張集中優勢兵力拿下敦煌,很顯然,這對吐蕃十分有利。
而西突厥則更傾向於占領居延海,毫無疑問,這對西突厥最有利。
而等到鐵勒被打得自閉了之後,西突厥和吐蕃也不爭了,為了儘快解鐵勒之圍,他們不惜下血本,兵分三路,一路直逼敦煌,不求拿下敦煌,隻要牽製住敦煌的守軍就好;一路兵臨居延海城下,同樣是以牽製為主;最後一路三十萬主力,深入草原,準備將薑萬鈞葬在狼神的故鄉。
察覺到西突厥和吐蕃分兵,李靖立即調整部署,做出不計代價也要衝出重圍的假象。
李靖的戰術相當成功,敦煌和居延海的寧軍拚得越凶,越讓西吐聯軍堅定自己的判斷是對的,他們仿佛已經預見到,在和鐵勒兩麵夾擊之下,大寧的皇帝被他們生擒活捉的畫麵。
為了加快行軍速度,西突厥和吐蕃在深入草原兩天後,丟下負重,全部輕裝上陣,那些跟不上行軍速度的,在後方構築起第二道防線,用來狙擊寧軍增援。
當薑萬鈞這邊得到斥候的稟報後,立即撤出陣地,放開對鐵勒的封鎖,佯裝向東“逃竄”。
鐵勒發現封鎖解除,猜到了增援可能已經到了附近,為了不讓盟友笑話,趕緊偽裝成經過一番殊死搏鬥的樣子。更是讓下邊人統一口徑,說鐵勒遭到了三十萬寧軍的連番猛攻。
為了讓戰場看上去更逼真,波斯王子還特意要人在戰場上挖了上萬個坑,做出剛掩埋過屍體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