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黛玉,出自蘇州林家。
我的家族曾經非常顯赫,傳到我爹這一代時雖無爵位,但他老人家年紀輕輕就高中探花,乃是官場中一等一的清貴人物。
我的母親同樣不簡單,出身一門兩國公的賈家,與我父親可謂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我的童年最開始很幸福,父母感情甚篤琴瑟相和,我常伴他們膝前無憂無慮。
正統二年,我兩歲的弟弟因病去了,那時我還小不懂這意味著什麼。
直到正統四年母親病重,沒過多久也撒手而去了,稍微懂事些的我感到了切膚之痛。
最疼愛我的母親,被放進了棺木中,再也不會對我笑了!
父親料理喪事後忙於公務,沒有太多時間可以安慰我,所以我不得不照顧好自己,那時我還不到七歲。
我不斷開解自己,母親是去了天上,化做了星辰永遠陪著我,所以我每天都會在窗邊看星星。
但在父親眼中,卻以為我是無法走出悲痛,或許是出於對我的愛護,亦或是他確實也割舍不下母親,亦或者兼而有之,之後他未如常人那般續弦。
為免自己傷心,父親轉眼又過了兩三年,待我八九歲時父親給我請了先生,乃是一位二甲進士。
我當時並不知道,二甲進士什麼意思,隻知那位先生姓賈名化字時飛,彆號雨村。
這位先生學問確實極好,但我看得出他其實不喜歡教書,否則他不會總是對著神都歎息。
後來他因善於交際,父親也覺得此人可以提攜,於是便去信都中賈家給他謀了職位。
父親萬萬沒想到,最終賈雨村得了應天知府之職,多次感慨說賈家沒這個本事,而太子也不會插手此事,所以此事困擾了父親很久。
我也是後來才從陛下口中得知,當年賈雨村能起複為應天知府,其實是睿王一係給太子設的陷阱,隻不過最終事情被引偏了方向。
當然,這些對我來說都不重要,當時我是跟賈老師去的京城,父親把我送到外祖母家安頓,說是讓我學些教養規矩。
我其實不願去都中,但為了不讓父親過多擔心,我還是依著他的話去了。
相比於在金陵的生活,京城榮國府要有趣得多,尤其與一眾姊妹伴在一起,讓我比以往多了不少笑顏,所以我很快適應了這裡。
也是在榮國府內,我認識到了寶玉,他是善良且蠢直的人,對我極好。
因母親過世的緣故,我其實比較早慧,所以那時我便以為,寶玉或會是我的良人。
大概過了兩年,時間來到正統十年。
在這一年,我第一次聽說了“十三爺”這麼個人。
他是皇家嫡嗣,但在京城名聲卻不太好,但因其身份確實太過尊貴,包括外祖母在內的所有人,提到他都謹小慎微。
唯有寶玉渾不在意,甚至還出言譏諷,為此連最疼愛她的外祖母,也極為難得的訓斥了他,當然這些對我來說還是不重要。
但我卻以為錯了,因為沒過多久這位十三爺,就賞賜了我好些貴重東西,這讓寶玉心裡非常不高興。
讓我好奇的是,這位是以父親有功的名義賞賜,卻把近在金陵的父親越過,反倒把東西送給了千裡之外的我。
那時我便覺得,這位十三爺確實和正常人不一樣。
之後又過了幾個月,寶姐姐一家來到了京城。
與寶姐姐初見麵時,我便覺得她與眾不同,那是很……玄妙的一種感覺。
拋開學問品貌不談,寶姐姐身上我看到了和自己一樣的堅韌,所以我對她有一見如故之感。
而她年少失怙,很小就學會了自立自強,協助母親打理家族事務,這一點讓我尤為欽佩。
我在家時,每日見父親案牘勞形,但卻什麼忙都幫不上,隻能讓他不為我擔心。
也是在這天,這位十三爺便回了京,但在當天就出了大事。
因其暈厥,宮裡來了人招寶玉入宮,因不明緣由所以闔府上下都很憂心。
而當夜發生的事,也確實非常之驚險,涉及到太子和睿王的爭鬥。
事後我聽外祖母私下感慨過,說那一晚若是稍有不慎,寧榮二府便會招致大禍。
後來我還聽說,也是因為十三爺出手搭救,才讓賈家和寶玉度過了難關,這讓我對十三爺生出了些感激。
寶姐姐到來後我們每日形影不離,而我也從她口中多次聽到十三爺。
在提到這位十三爺時,寶姐姐眼中明顯有不同的意味,我大概知道那應該是情愫。
對此我深感意外,因為我已經知道,這位十三爺蠻橫霸道,按理說寶姐姐這樣的人,對他應該深惡痛絕才是。
但不管怎麼說,我跟寶姐姐成了知心姐妹,而她也在之後進了宮做侍讀,而且很快得了皇後娘娘賞賜。
這些本是好事,寧榮二府都為此慶賀,以表明對皇家的感戴之情,但寶玉總是說些不合時宜之言。
我也不明白,為何寶姐姐那樣好的人,寶玉總是對她挖苦譏諷,甚至在府內慶賀時當麵說些不合時宜之言。
好在寶姐姐大度,每次都未與寶玉計較,這反倒惹得寶玉氣急敗壞,這讓我覺得他確實很小氣。
很快寶姐姐一家搬了出去,他們之間的爭鬥才停下,也不至於讓我太為難。
或許也是從這時起,我對寶玉的一些看法就改變了。
日子就這樣平穩過著,很快來到了太上皇聖壽節的前一天,這天於我而言意義非凡。
因白蓮教造逆,賊人闖進了榮國府內,十三爺親自督戰平叛之事。
賊人被拿,大舅舅及一眾長輩再三請求,才讓十三爺允下親臨賈家,接受闔府人丁拜謝其恩情。
也是在這一天,我第一次見到了十三爺,但當時他給我印象很差,就是個不知不扣的莽夫,甚至可以說是混賬。
當時所有人都在廳外拜見,之後他依次召見了寶玉和珍大哥,然後他又以太子的名義,把我也召了廳內問話。
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麵,當時他全說了些沒用的廢話,讓我心裡隻覺得煩人。
可要命的事情來了,他竟當眾賜予了我一枚香囊,這可讓我大感意外且震驚。
雖然他說得冠冕堂皇,但男女之間送出香囊,卻仍然顯得很不合時宜。
我雖心中甚為排斥,可他畢竟是皇家嫡嗣,我沒有拒絕他的權力,所以我隻能叩謝他的恩典。
之後我才知道,這香囊乃是寶姐姐給他做的,他沒戴兩天就轉贈給了我,這確實可以說是混賬之舉。
之後的日子平穩了許多,可以一提的是元春姐姐被冊封為太子妃,當時寧榮二府可謂是鮮花著錦。
但我卻隱隱覺得,他們似乎高興得太早了,隻不過這些話我隻能藏在心裡。
轉眼又是幾個月過去,京城裡再度發生了一件大事,既襄王受封然後要選王妃。
寶姐姐要去參選,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事,畢竟她年少失怙按理說不該去,所以我很佩服她的勇氣。
之後因她參選而退出坤寧宮,我因是忠臣之女而被皇後選入宮中,接替了寶姐姐陪在公主身邊侍讀。
因有皇後娘娘應允,所以寶姐姐過了初選和複選,來到了最關鍵的終選。
在正統十一年四月十五,這一天之所見所聞,是我永遠都忘不了的一天。
襄王妃的終選就在這一天,我和湘雲跟在公主身邊,親眼見證了王妃角逐的過程。
當時所有人也包括我,甚至連寶姐姐自己都以為,王妃注定會是那位楊姑娘,可接下來發生的事超出了所有人預料。
那位十三爺,竟強行將如意塞到了寶姐姐手中,即便陛下拂袖而去也未更改,當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我知道他傾心於寶姐姐,可卻沒想到這份情誼,在他心裡竟是如此之重,乃至於可以無視規則。
敢為天下先、雖千萬人吾往矣……
當時我心裡冒出了這些話,對這位十三爺好感頓生,隻覺得這是天下第一偉丈夫真豪傑。
甚至於當時,我還悄悄拿寶玉對比,頓時隻覺有螢火皓月之彆。
寶姐姐是命苦的人,但遇上了這樣的良人,我覺得她是這世上第一幸運之人。
也是經過了這次的事端,讓我對襄王觀感好了許多。
隻不過他們的婚事終究不合體統,之後不出意外引發了軒然大波,好在皇後是位慈愛的母親,最終幫他倆把事情壓了下去。
然即使如此,他倆的婚事也不順暢,之後即便完成了婚禮,還是被陛下趕去了上林苑種地。
後來公主帶我們去上林苑看過,當看到寶姐姐一身粗布衣服,作尋常農婦裝束時我著實被驚到了。
平日見她總是光鮮亮麗,如今確是這般貧苦形象,其中的反差確實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