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也是對其中鳳鳴的故事有幾分相信的,其中期願,也是從圓台的名字中就能聽出一二。
這故事的真假,範仁不知,也不多做評判,不過峽穀中風景獨特,既然來了,那鳳臨台還是要去看上一看的。
一陣陣長風從峽穀之底吹過,他卻十分舒適。
峽穀內仿佛又是一方世界,摒除了外界的繁雜,隻有眼前的這一條路,一種奇異的感覺從心底浮現,範仁先前從未感到過神思靜淌,心情可以如此寧靜。
閉目感受風向,腳下卻還沒有停止腳步,風流淌在周身上下,人已然走在風中。
再睜眼來,他腰間的玉鈴鐺搖曳不停,不知風是人,還是人是風,總之,心思暢想哪處,人就跟著風,風就帶著人一齊吹蕩向哪裡。
不知不覺間,對於風的掌握,又更進了一步,前番虧空殆儘的功力、異力,也在這其中緩緩恢複,補缺增益。
範仁此時也有點明白了,有些異獸天生異力,如臂驅使、暢快運轉,該是何種感受了。
行到鳳連峽正中間的時候,抬頭已經看不見了天空,但光亮依然。
左側一處寬大的狹縫間,露出一條高聳曲折的石梯來。
順著石梯,上到鳳連峽上方,經過一顆枝葉繁茂的鳳連樹後,稍作轉折便能尋到鳳臨台前。
一片巨大的方形石地之上,立起了一座圓形的白色石台。
石台共分三層,每層有三階,共九階,每階目測大約有三尺高,圓形石台的最下方已經被高長的木欄圍起,一旁還貼有官府的告示,看樣子是無法上去的。
周圍兩三處加起來大約有七八個遊人,都沒有想要硬闖的意思。
範仁見狀,站在原地,等風來時,悄悄催力用畫龍點睛那麼一扇,頓時狂風四起,飛沙走石。
在場的遊人大多被迷住了雙眼,隻有兩三個運氣好些、角度正好的及時閉起了眼睛,用衣袖擋住了腦袋。
借此時機,範仁輕身縱力,一個點躍就上到了風臨台上,飛掠兩步就到了最高的位置。
四下觀察一番後,他發現這處石台之上並無異狀,四下望去,卻見台上風景獨特,正好能看到鳳連峽中間這條寬延的巨縫。
這條長約十二裡的峽穀,在範仁麵前左右曲折縱橫,不管看向哪一端,都捕捉不到鳳連峽的儘頭。
看起來就如同大地被鑿刻出了一條無法愈合的傷口一樣,怪不得要將這台子建在這裡。
隻可惜,就眼前的狀況看來,那位皇帝的期願還未達成啊!
狂風停息,有遊人互吹眼睛,也有遊人沒忍住眼皮下沙粒的難耐,揉了兩下。
而剛剛及時閉起眼睛來的遊人,遲疑了片刻,才將遮擋的衣袖放了下來,四下張望了一遍,下意識地就往鳳臨台上看去,發現上麵卻是空無一人。
就在範仁準備往山峽之下走去的時候,不遠處兩人的對話,突然引起了些他的興趣。
“此行,你我姐妹二人,一定要拜入寧棲庵中!”
“嗯?寧棲庵是尼姑庵麼?”範仁低聲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