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高黨的底蘊!
其實張四維也是被高務實稍稍帶偏了了思路,因為高務實問的是最有希望遞補入閣的人選,而不是問可以遞補入閣的人選。
“最有希望”和“可以”,看似差彆很大,但如果內閣之中有強力奧援,“可以入閣”就能等同於入閣,而如果皇帝本人有明顯的傾向,那就更穩妥了。
實際上,實學一派雖然在“最有希望遞補入閣”方麵比不過心學派,但如果說“可以入閣”這個資格,那倒是也很有幾位人選的。
除開已經是兵部尚書的吳兌,也不提彆科,單說高拱為主考的嘉靖四十四年乙醜科,在接下去幾年內有希望入閣的實學派門人就有如下這些:
二甲第七名陳經邦;二甲第二十名宋應昌;二甲第二十二名劉自化;二甲第三十四名陳懿德;二甲第四十四名顧養謙;二甲第四十七名韓楫;二甲第六十五名何洛文。
以及雖然名列三甲,但卻通過了庶吉士考試,入了館選的三甲第三名沈鯉;三甲第四名塗夢桂;三甲第十二名宋良佐。
以上都是有機會或者說有資格、資曆在往後幾年或者十幾年內入閣的人選。
還有些因為考試成績“一般”,而通常不大可能入閣,但依然有可能身居部堂高官位置的高拱門生,如:
三甲第三十四名光懋(沒缺字,就姓光);三甲第二十五名張孟男(高拱妻張氏侄兒);三甲第四十二名宋之韓;三甲第五十八名楊家相;三甲第一百二十三名匡鐸;三甲第一百二十六名胡涍;三甲第一百五十五名張學顏;三甲第一百六十七名楊相;三甲第二百三十五名劉良弼;三甲第二百四十九名雒遵;三甲第二百六十名程文;三甲第二百九十六名李純樸;三甲第三百零二名杜化中等人。
順便說一句,許國許閣老在這一科名列三甲第一百零八名,按理說這個成績已經不咋地了,但他會試考得很好,是會試第七名,且後來館選考中了庶吉士。接下去運氣也好,很快當了日講官,所以資曆很夠,這才超越了考在他前麵很多的一批同年搶先入閣。
再順便說一句,高務實去年初入翰林時的掌院陳思育,是這一科的三甲第二百三十二名,名次也不怎麼樣。但他也跟許國一樣,是會試考得好,又過了館選,成了庶吉士並一直留在翰林院的那一類。隻不過,他的卷子不是高拱點中的,而是同考官申時行點中的。
雖說他也可以認高拱為師(即座師),但他沒有燒高拱這個熱灶,而是去燒了當時申時行那個冷灶,思路可能跟早年的張居正之於徐階類似。
以上還隻是高拱主考的嘉靖四十四年這一科的人才,沒有算郭樸和張四維主考時的其他科實學派門生。
然而,這一科裡有希望入閣的就有十人!除了這十位“儲相”之外,其他能躋身部堂級彆高官的,還有至少十三人。
要知道,高拱做主考雖然就這一科,但他做同考官那可有好幾科。
而這些人,現在幾乎也都有一批各自的門生在了,這是一個何等龐大的官僚群體?
新鄭高氏門生故吏滿天下,那不是說著玩的。
何況,這以上還隻是門生,沒談“故吏”呢。高拱兼任了那麼多年的吏部尚書,提拔了多少人?那些人理論上全是故吏。
高務實為何這麼牛逼,連郭樸這個老師能夠坐穩首輔位置,某種程度上都有賴於他的支持?
因為高拱留下的這些門生故吏就是他的政治資源,他才是高拱的衣缽傳人。
再加上他在皇帝麵前的特殊地位,以及在宮中龐大的利益關係網,他不牛逼誰牛逼?
十年的“小閣老”,不是白乾的!
而現在,郭樸快要去位,張四維即將繼任首輔,雖說高務實是他的親外甥,他又怎麼可能僅僅把他當做一個小兒輩看待?
說得不客氣點,沒有高務實的支持,他就算做了首輔,也不見得能穩住實學派這麼大的盤子!高拱的這些學生,可以賣高務實這個“世兄”的麵子,卻未見得一定會賣他張四維的麵子。
為什麼?因為實學派的根基是以前的“高黨”,而張四維實際上是出身晉黨的。
張四維成為實學派的魁首,就好比帝室變更的時候,“小宗入繼大宗”的那種狀況。如果“大宗”沒有一個說了能算數的人支持,這位“小宗皇帝”的日子可不會怎麼好過。
三甲以後的那些先不說了,實在太多,單說接下去幾年內有望入閣的二甲“半路修仙”們。
陳經邦上個月剛剛從左春坊左諭德,升為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仍充經筵日講官。他這講官從隆慶年間乾到現在,資曆是足夠的了,大概在翰林院掌院事一兩年就要“放部”,去做尚書或者至少侍郎,而且通常來說應該不脫吏、禮兩部,都是為入閣打基礎的部。
宋應昌麻煩一點,他去年二月時升山西副使(提刑按察司副使,一般兼任兵備道),今年年中改任於河南,現在的正式職務是“分守大梁道管開封歸德二府副使”。資曆雖然夠,級彆也還行,但現在仍在外任,一時半會兒想要入閣是沒戲的了,什麼時候能混回中樞了再說。
劉自化也是外任,現在為山東登州知府,不過他的去向高務實前幾日跟郭樸會麵的時候,他問過郭老師,郭樸表示已經在運作,劉自化不久後就會升任山東鹽運使。不過這沒什麼意義,依然還是外任,什麼時候能回中樞那真是鬼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