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稅改大幕拉開_大明元輔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大明元輔 > 第1400章 稅改大幕拉開

第1400章 稅改大幕拉開(1 / 2)

第1400章稅改大幕拉開

高務實管理自家的京華都是習慣於自己隻做規劃,具體事務分配到人,他頂多把負責的幾個人叫過來麵授機宜一番就算放手了。因此,指望他做這個戶部尚書的時候去管“二十八兩銀子的蜂蜜”,那是絕無可能。

洪武型財政的最大特點,就是消耗部門與納稅人直接對接,而中樞財政部門——也就是戶部,並不具備中樞調控作用,這會導致什麼?當然是導致在這種財政分權之下中樞沒錢。

你看,每個消耗部門都擁有財政權:兵部征收軍備物資和兵役,工部征收營建物資和勞役,宮廷征收皇室用度消耗……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些衙門誰更強勢,誰就能收更多的稅。那麼戶部乾嘛?戶部就管著那點糧食和一條鞭法施行地區的糧食稅。

然而即便如此,有明一朝的戶部尚書也並不好當。據黃仁宇統計,1380年後上任了89位戶部尚書,其中25人致仕離職、22人轉任他職、16人被解職、7人死在任上、7人因病告退、3人被處死、3人被流放、1人未經允許而離職、1人死在戰場上、1人自縊殉國,最後還剩下三位更神奇,堂堂地官大人,史書裡居然沒有詳細資料說明下落。

高務實很清楚這個洪武型財政是個什麼東西:朱元璋居然將這麼龐大的帝國,隻視作一個自產自銷的農村!

他以為隻需要降低田賦,安撫好農民,國家就可以長治久安。可惜現實很骨感,這種各部門自給自足的財政體係,僵化而沒有彈性,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該收稅的人群收不上來,就隻剩下一條路:把負擔攤派給看起來不會反抗的老百姓。

何其嘲諷啊!這幾乎跟當初朱元璋的設想南轅北轍,他最想保護的人變成了這個製度下麵最好被剝削的人。

那麼“洪武型財政”是如何演變成到這個地步的呢?

眾所周知,明朝名義上的稅率其實相當低,這跟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窮苦出身有關係。

他瞧不上桑弘羊和王安石等輩如奇技淫巧一般的擴張財政收入,而是給各地規定好了稅率,把各省市的稅糧收入刻在石板上,樹立於戶部的門堂之內。

這意思再明白不過了:朕就是要永不加稅。

然而正如高務實此前在《取用疏》中強調的那樣,低稅收的代價是國家放棄了許多政府職能,於是大明朝隻能要求軍隊屯田自給軍糧,推行鄉村裡甲自治管理等等。

事實上,高務實在京營改製中搞出來的生產建設兵團與禁衛軍“分立加合作”,某種程度上而言都是在給朱元璋擦屁股。

然而朱元璋還不僅如此,他立下的祖製使得大明朝廷給官員發放的俸祿也很少。後來寫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就感慨大明官員待遇之差,是“自古百官俸祿之薄,未有如此者”。

有多差呢?你以為隻是銀錢少?那可不止於此,洪武型財政的實物經濟下,官員們的俸祿並不全是銀子、銅錢和寶鈔(現在幾乎是垃圾了),被折算成了千奇百怪的物件,比較著名的有胡椒、蘇木等都曾被當成工資發給文武百官。

至於布帛那就更常見了,甚至各地產出的不同布、帛、絲、絹、綢、緞等等,都能給你折算一下然後當成俸祿下發,而戶部很不幸就管著這個折算——你折算高了戶部虧空,折算低了百官唾罵。

類比一下後世的話,就好比你在政府機關上班,平時打交道的都是各種上級文件精神、下級工作報告,然後到了給你發工資的時候,政府說組織上現在不發錢,反而給了你幾百斤雞蛋說這玩意就是你的工資,請問你什麼心情?

我在朝廷上班,回家以後還要去開個雜貨鋪才能把工資真正換成錢嗎?

所以說實話,在這種沙雕製度之下,官員很難不貪。

但是朱元璋不怕,他有他的解決方案。

他的解決方案就是用重典。他撰寫了恐怕可以稱之為中國第一部反貪教材的《醒貪簡要錄》,這裡頭有明確規定,貪汙六十兩白銀就會被斬首示眾,還要把皮剝下來塞進稻草掛在官府辦公室作為警示,這就是著名的“剝皮揎草”。

後來的情況大家都知道,這種血腥的鎮壓也沒能阻止貪汙,因為官員們實在太窮了,比如正德年間的內閣首輔李東陽去世的時候,居然窮到“不能治喪”。

最終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官員們巧立名目增收,綱銀、辦銀、兵役、餉費等攤派逐漸失控。雖然名義上的稅率低,但百姓的負擔卻越來越重。

官僚係統飛快黑化,終於到了無官不貪的地步,誰不融入這種利益鏈條,誰就無法立足官場。接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大明官僚,在經曆這種“要理想還是要現實”的思想鬥爭時,大多都選擇屈服。

於是,身在朝廷的每個人都開始拚命給自己創收,而中樞財政卻一窮二白。看起來每個部門各司其職,然而各掃自家門前雪,最後形成了巨大的公共服務真空帶。貨幣發行、商業物流、戶籍統計、土地丈量等社會責任漸漸無人問津。

政府的缺位,催生了明朝中後期相當程度的基層自治。都不說其他地方,隻說河南新鄭,如果當地有什麼事高家不點頭,新鄭的縣尊老爺能辦得下去嗎?然而高家在鄉梓還屬於良宦良紳,換做土豪劣紳會是怎樣,那幾乎不言而明。

這種近乎於“民間無政府”的狀態導致大明產生了奇特的社會景象:一方麵,安土重遷的農民因橫征暴斂而放棄戶籍,四處遊蕩;另一方麵,城市手工業者自發聯合起來,形成了所謂資本主義萌芽,僅蘇州一地在隆慶年間就至少有一萬名手工業者。但由於財政體製的僵化,政府對工商業的征稅始終辦不下來,直到高拱當政、高務實崛起。

洪武型財政就像《金瓶梅》裡的胡僧淫藥,當浸淫其中者都成為既得利益集團時,便沒有人在意副作用。

大明的由盛轉衰,最先就體現在財政的入不敷出上。作為國家最主要的稅收,田賦一直呈現下滑。永樂年間田賦收入保持在3000萬石左右,到了嘉靖元年,這一數字已經滑坡到2500萬附近。也就是說大明社會經曆了一百多年的發展後,政府最主要的財政收入不僅沒有提升,甚至還減少了近兩成。

後世紅朝建立才幾十年,經濟規模翻了多少倍?縱然時代不同,發展速度總有區彆,可是兩相對比,高務實怎麼能忍受這種不僅落後而且奇葩的製度!



最新小说: 為諸天解憂,竟是車禍後的金手指 和重生的摯友戀愛了【夏五】 重生在四零一路苟到新世紀 太子妃被全員讀心後,太子寵瘋了 我的高冷女學姐,總是那麼可愛 收徒,為師真的和你天下第一好 為了寶藏女孩,隻能一統天下了 從神話開始的超脫之旅 高武:複讀三年,我靠簽到無敵了 創生多元宇宙係統造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