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光影之王!
“所謂火到以色列,那不過是去那裡領取一個科學獎項,這是我的榮幸,也讓我誠惶誠恐。畢竟我現在是影視人,不是數學工作者。所以整體來說,是組委會厚道,沒有因為我離開某一個領域而忘記我……”
“你因為生病住院,不能研究數學了,所以轉行去做了作家?”
“其實算不上作家,隻是寫手,青春校園小說寫手。”
“你後來還寫論文論證《絲路山水地圖》價值?”
“是,這幅畫是2000年的時候,國內收藏家易蘇昊先生斥巨資購回國內。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傅熹年先生去鑒定的時候,我有幸隨之去欣賞了這幅畫,接觸了這幅畫大約三個小時,根據我對曆史書籍的研究,寫的這一篇論文,林梅村教授看了之後,便收了我做學生,我也得以順利在北大畢業……”
葉楚說的風輕雲淡。
但阿郎也是采訪慣了各路明星,對於每句話背後的含義有著很深的警覺。
所以立刻感受到了不一般。
阿郎可是做過功課的,知道傅熹年先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響當當的學界大佬。
一般人能隨著去嗎?
隨著這樣的大佬去鑒賞一幅畫,足以說明葉楚的背景不簡單。
而且他還能近距離接觸這幅畫三個小時啊。
那時候他才多大?
十八九歲吧!
也就是說,十八九歲的少年,跟著業內大佬、工程院院士去鑒賞收藏家花巨資國寶級國畫,還能和這幅畫近距離接觸三小時。
這得多深厚的背景才能做到?
他真的是資料所說的農家子弟嗎?
阿郎對此產生了深深地懷疑。
難道這個葉楚出身不凡?
又或者他是一個軟飯男,傍上了超級金大腿?
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
將這些無聊的猜測拋之腦後,阿郎繼續提問“那你是怎麼想到拍攝電影的呢?從寫手跨到導演,這個跨度有點大啊。”
“是有點大,不過也是順其自然。”
葉楚笑道“我寫了幾本書,火了,就有人邀請我參加各種活動,所以在一次大型活動中,我就有幸認識了張導。和他交流很多,對他的學識十分的佩服。”
“所以你便生出了跟他學習做導演的念頭?”
“是。”
“那跟著張翼眸導演拍攝電影,有什麼收獲呢?”
“……當然是很興奮,很開心。不過每天都很累,隻想著趕快拍完,好好睡一覺。張導的精力實在是太旺盛了,身強體壯的年輕人都比不上……”
葉楚侃侃而談,言辭既不激烈,也不低沉,十分順暢,讓人聽了也不由得想繼續聽。
阿郎也感覺到,這是一個十分爽朗且十分認真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