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弟歐陽詢!
我們在太常寺乾了個十多年吧,然後這個隋朝就換了一個皇帝。
之後就是一紙詔書,換都城!遷到東邊的洛陽,那時候特洋氣,叫“東京”,大興(長安)隻是陪都了。
嗯,就是和現在北京二環的政府機構都要遷到通州去那樣,對公務員們來說這事兒最煩人了。我那時候已經快五十歲了,我老婆對我這仕途已經基本絕望,知道要跟著遷去洛陽更是生氣,吵得我心煩不已。
那時候從大興(長安)到東京(洛陽)怎麼地也要走半個月多月吧,搬家要帶的東西就更多,會更麻煩。
像我這種七品小官,家裡仆人兩個、丫鬟兩個,兩匹馬一個小馬車,走這麼遠的路的確是非常不方便的。
我便去我那兄弟那商量兩家路上結個伴去吧,誰知,很神奇的,他說之前有人問了搬家需要不需要幫忙,他已經連帶我一起給人報了,之後會專人來接。
我再細問他又不肯多透露,但是給我的感覺不是隨便差幾個人來幫忙這麼簡單,那意思起碼得有一搬家公司開車過來。
我第一反應就是,虞世南找人來幫你了?但是虞世南好像沒這麼豪,要不他哥咋還寫網文掙錢呢。
他又說不是,就叫我收拾好東西在家門口等著就行了。
“哎呀,兄弟呀,你這是攀上了什麼權貴望族發達了吧!”我調侃道。
我可不是在亂說,這十多年歐陽詢在隋朝的書法已經很有名了,很多達官顯貴都會請他書丹刻碑,他也掙了不少外快,早就把欠我的兩錠金子還了。
以前剛“北漂”來的時候吧,我倆還能一起喝悶酒,現在可不一樣,他的交際活動多著呢,而且都是高級文人圈裡的賞玩古籍書畫、吟詩對文論道,他倒也不是不帶我,隻是我去了根本搭不上話,是我那浮躁的內心與他們高潔的氛圍格格不入了,於是我自己便也不再去了。
所以說現在的歐陽詢能有幾個達官顯貴願意幫他是很正常的。
我便按他說的收拾好行禮在家門口等。
這一等,謔,可不得了,給我來了一隊軍爺,後麵跟著仆人駕著好幾輛空馬車。
“這位是……太常寺太常博士江老爺?”那軍爺問道。
“哎,哎,是……是的!”我忙點頭。
“兄弟們,乾活了!”軍爺一揮手,二三十個士兵都過來幫我們拿東西。我剛才雖然叨叨我們家仆人少,但是這麼多士兵上來搶著拿東西,我家裡那點細軟也就很快就分光了吧。
後麵那幾輛空馬車勉強隻裝了一輛半便再也無物,士兵們便吆喝著出發了,我們一家就架著自己的馬車跟在最後,我看著隊伍最前麵那兩個軍爺還舉著旗,上麵寫著一個“唐”字。
唐……是什麼意思?我在腦海裡過了一遍,一直覺得是哪個武將的姓,應該是我不認識的。
“哎,你看看人家歐陽詢。”我夫人在我耳邊聒噪道“原是你的家世要比他好過百倍,現在人家倒是發達了,成了你去沾他光。”
“明明是一家子人哪裡來什麼家世誰比誰好?”我糾正她。
“一家子?那你那親大哥怎麼不來接你!他現在做到幾品官了?”她提高了聲音。
我懶得再與她說話,哪壺不開提哪壺。
這隊伍往前走,到了歐陽詢的宅子處,又開始幫他家下人搬裝行李,好不麻利。我下車找了一個士兵隨口問道“軍爺,你們是誰的屬軍啊。”
“唐國公。”對方答道。
唐國公!?我嚇了一跳。這開局王炸是要怎麼地。
要說我們這檔次的官,那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小處長?可能都算不上。縣處級乾部找找關係讓廳局級乾部幫忙就不得了了,這一炸怎麼直接就變成榮譽副國級了?
這個唐國公應該與當今聖上有什麼親戚關係,而且倆人還是發小兒。
收拾完東西,我趕忙上到歐陽詢的馬車上問他“兄……兄弟,你這……你這關係也太頭鐵了,這……這個唐國公也是愛書法?”
說完我就在想,我得讓我這兄弟好好再教我兒子學書法,簡直是攀附頂層之捷徑。
他卻道“這個人,其實你原來也見過的。”
“啊?”我撓破了腦袋也想不出我見過這麼高地位的人。
“你還記不記得十年前,我刻出那第一塊碑立在街市的廟宇門前,我倆看著那碑的時候,碰到過一個人?”
我撓撓頭道“我記性這麼不好,你還讓我記這麼久遠的事情。”
不過好像模模糊糊地記起來,我倆對著那碑傻樂的時候,好像是有個小年輕看了我們倆半天,爾後又看了看碑文,轉頭問道“你倆在樂什麼?”
我已經不記得當時是怎麼回答他的了,肯定不會老老實實告訴這小孩兒,我這兄弟寫不了碑帖的字,差點工作績效不合格要被炒魷魚,幸好通過我倆徹夜努力他的飯碗保住了。
“那個時候,他是聖上的千牛備身,貼身侍衛,正好在街上行走。”歐陽詢見我不答,便道“那時有與他小敘,之後他就‘雀屏中選’,名揚京城了。”
我便追問我這兄弟那時我們和他敘了什麼,答案是可怕的,居然和他談了“夢想”談了“未來”,簡直就是那歌詞“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奇跡。”
我不記得這件事情,是因為我根本沒對這個年輕人上心,覺得他不過是一介武夫罷了。而他與歐陽詢當時的心境,似乎是對於夢想與未來都有著那種憧憬與期望的,所以才能說到一起去吧。
後續,這位當時的小年輕在街市上參加“比武招親”,射中了遠處屏風上孔雀的兩隻眼睛,名揚天下,這就是“雀屏中選”的來曆了。
他大婚的時候歐陽詢專門給他寫了一副字表示祝賀,他看見歐陽詢能來也非常高興,之後還經常邀請他來家裡頭做客。
現在我回憶起這件事情,確信歐陽詢與他最初的相識是誠摯而純粹的,兩個人分頭在一個新的國度中尋找自己的機會,無意之中擦肩而過,便欣欣相惜。無關門第,無關家世,更加無關政治。
當時在石碑前問我們為什麼發笑的少年,後來竟然成為了中國最偉大的王朝之一的開國皇帝,他叫李淵,是歐陽詢一生之中結識的最重要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