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弟歐陽詢!
正如我這兄弟預料中的那樣,竇建德後來就不大行了。
大概是在農家樂裡過了兩三年吧,我們就聽說他被秦王李世民大破於武牢關了。但是好歹此時我們已經多多少少打探清楚了各種割據勢力的人是什麼性子的,這個李世民是淵哥的兒子,而且在當時的俘虜界口碑是真叫一個好,比竇建德還要好。
不但從來不殺投降的俘虜,還會正式接見,詳細詢問之前都做的什麼官,會點什麼,隻要有點用的,就招攬收編。用現在的話說“打仗往死了打,收人往死了收。”所以文官們是絕對不用擔心的。
我們這些在竇建德麾下的隋朝公務員,知道他要來這農家樂都城接見我們,都歡欣雀躍,我唯一擔心的就是我這人沒什麼本事,他會不會不想要的問題。
那一日,好像他也知道隋末被宇文化及劫持的隋朝官員很多都留在了竇建德處,還認真準備了一翻,沐浴更衣才來到這簡陋的大殿中與諸位見麵。
可是當他一跨入這大殿,眼睛掃視一圈,便看見了站在角落裡的我的兄弟。
不得不說我兄弟這顏值和身形的識彆率還是夠高的。
“哎?這……這是……這不是歐陽伯伯嗎?”他驚呼,立即快步走到了歐陽詢麵前,認真地行了個禮。
歐陽詢卻也不是太殷勤,隻是微微欠了欠身子,像極了長輩對待晚輩那樣。好像根本沒有把這李世民作為“審閱”我們這些俘虜的將領。
“父王一直念叨您!說這天下亂世,也不知道您身在何處、是否安康!”李世民握住歐陽詢的胳膊,語氣似乎有些激動“他知道您在此無虞,定會非常高興!”
“聖上掛念,感激涕零。”歐陽詢道。
李世民的態度卻是殷勤得很,轉頭對跟在他周圍的文臣道“這位是歐陽先生,我小時候常來我家做客的,還教過我寫字呢。”
文臣也都點頭誇讚道“歐陽信本在隋朝書法冠絕,他的大名誰人不知。在此遇到是少主的福澤!”
接著他身後這幾個文臣也是紛紛來拜會我這兄弟,然後一通彩虹屁誇道天上去。我這兄弟卻是表情漠然,應該是不適應被這麼多人環繞成核心,冰山症又犯了。
“歐陽伯伯何故會被困於此啊?”李世民接著問道。
“並非被困,天下紛亂,自願在此效力。”歐陽詢勉強答道。
“那您今後有何打算?”李世民又問道。
歐陽詢沉默地垂下眼。
“您先回長安見一見我父王吧!”李世民提議道“他真的特彆掛念您!我會差人護送您一路過去!”
說罷他就吩咐身邊的侍衛。此時歐陽詢也未搭話,但是卻已經被周圍人殷勤地簇擁著走出了大門之外。他個子不高,縮著腦袋在眾人之中像是個不知所措的孩子。
我不知道為什麼他見到了老故交的兒子會如此反應,好像並不興奮。
然而此時我都來不及叫他一聲讓他帶上兄弟我,他便已經被人引出了門外。
這場李世民的“招聘海選”,我兄弟很意外地被直接封了大神,剩下的我們站在大殿內也隻能認真應對了。
這李世民的確是器宇不凡。與那竇建德相比那是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竇建德隻能說我待你誠懇,有什麼好的,我不要,都分給你。可是竇建德在精神層麵是沒有辦法和我們這樣的官宦世家出身的人交流的,他也沒有自己的信息網,並不知道我們這些人的來曆和背景。
而李世民可就不同了。
試想,一個人與你握手之時,隻聽了一下你的名字,便能說出你家族的高光時刻,然後又對你之前的職業生涯大加讚賞,知道你的喜好,會和你談一談你喜歡的愛豆,之後再誠懇地對你說“跟我混吧,一統江湖,有酒一起喝,有肉一起啃。”你會是什麼心情?
人找份工作,也不就是想要“跟對人、被尊重、拿夠錢”麼。他這一通操作,現代企業管理方式中能用的激勵方式基本上都用到了。
在場的人無不被李世民的魅力所折服。
自然,這虞世南又被李世民熱情擁抱了一下,誇他是王羲之的正統傳人,又誇他品德高尚,文采出眾。後來第二日他就跟著李世民離開了這裡。
我倒也沒有被鄙視,因為李世民情商太高,他還與我熱情交談了一陣子,用不用我另說吧,起碼場麵不尷尬。
歐陽詢已經先行一步被加急被送往了長安。這麼多年了我還真不太適應忽然我這兄弟不在我身邊了,尤其是這兩年顛沛流離的生活,我幾乎是和他相依為命,一時間隻覺得心裡空落落的。
但是畢竟人家是人家,我這個小透明雖然已年過花甲,還要自己想點法子養老。之後的幾天,我和一眾小公務員在這農家樂繼續等著秦王的安排,覺得日子遙遙無期。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大概一個月之後,忽然又有人專程來此地找我,說是長安派來的,接我過去。
這也是奇了,當時李世民發offer好像直接是發一個函件讓人去哪裡報道,好像並不能享受有車專門能接的。
而我又沒有這個自信覺得自己能厲害到直接有專車接去首都。
你們一定都猜出來了,這車是我兄弟差來的。
來接我的人說他在長安已經被任命為“給事中”一職,專程請人來把我接到長安。怎麼說呢,那時候的我的這個小心臟呀,真的是心、花、怒、放。也快六十五的人了,走兩步居然要蹦起來!
我和我這兄弟的關係一直很難形容清楚。
我有自知之明,知道如果是正常結交,我這才學和性子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
可是好賴我倆也算是一起長大,又因為工作的關係在一起了這麼多年。
他在我心中的份量是很重的,但是因為他沉默寡言,時不時就會因為我的覺悟問題批評我幾句,做什麼事情我也是跟著他混,並不能知曉他對我的看法到底如何。
再加上我與我大哥的事情,讓我對於人間這親疏關係也產生了懷疑。所以我雖然不止一次地幻想過我這兄弟在長安發跡了能回來帶我一起飛,可是每每又自己給自己潑涼水,讓自己不要抱過大的希望,否則就像三十年前給我哥寫了好幾封書信沒有回應一樣,又會失落卑微道泥土裡。
但是這一次,我的兄弟終是沒有讓我失望。
在這專車去長安的路上,我仿佛騰雲駕霧一般美滋滋。想著就算前程沒有似錦,我也能再回到繁華之都,不過這農家樂的日子了吧?
不過現在我才知道,那個時候我要去的地方,居然之後是那樣一個偉大的城市,它正要成為當時世界最發達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