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喬泰然而笑:“定罪才需要證據,懷疑隻需要名單。”
諸葛喬的回答,讓關羽多了幾分驚訝。
“此子不簡單啊!”
“軍師向來謹慎,若諸葛喬真的是才疏學淺的人,軍師又豈會讓諸葛喬來江陵城。”
想到這裡,關羽不再小覷諸葛喬,看向諸葛喬的眼神也多了幾分看女婿的味道。
“糜子方久隨兄長,對兄長向來忠心。”
“昔日曹操以糜子方為彭城相,多有拉攏之意,然而糜子方依舊選擇了棄官追隨兄長。”
“南郡乃荊州重鎮,兄長以糜子方為南郡太守,亦是對糜子方的信任。”
“沒有證據就懷疑糜子方,你就不怕兄長定你的罪嗎?”
關羽目光凜冽,看似簡單的話語中卻有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威勢。
諸葛喬輕笑:“君侯多慮了。”
“小侄來江陵城,不是為了查誰在貪墨,也不是為了定誰的罪。”
“古語有言:千裡之堤,毀於蟻穴。”
“任何細小的隱患,都可能影響大局的勝敗。”
“小侄要做的,也隻是防患未然,僅此而已。”
關羽見諸葛喬思路清晰,內心也不由多了幾分讚歎:“既然你不想查誰在貪墨,為何還要查實賬?豈不是多此一舉?”
諸葛喬道:“不想查誰在貪墨,不代表不能去查實賬。”
“西川有流言,君侯跟糜太守不和;小侄初來江陵時,也見關平兄長對糜太守的態度頗為冷淡。”
“而方才,君侯又說糜太守對左將軍向來忠心。”
“既然君侯和糜太守都是忠於左將軍的人,那麼這極具挑撥意味的流言又是如何傳到了西川?”
“是誰在促使這樣的流言出現?亦或者,是誰在促使君侯跟糜太守不和?”
“兵書有雲:軍旁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翳薈的時候,必須謹慎反複的探查,因為這些地方極有可能埋伏了敵人的伏兵。”
“糜太守是否貪墨,不重要;糜太守是否跟君侯不和,這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誰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查實賬,隻是假象;小侄的真正目的,隻是想打草驚蛇。”
“看看這藏在草叢中的,是毒蛇,還是鼠輩。”
諸葛喬的回答,令關羽越聽越心驚。
作為劉備部署在荊州、且督掌荊州諸事的大將,關羽對荊州的局勢是很清楚的。
南郡的關羽,襄樊的曹仁,陸口的呂蒙。
誰都想執掌荊州全境!
極具挑撥意味的流言傳入西川,誰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曹仁?
還是呂蒙?
諸葛喬這跳出固有思維和井底思維的思路,讓關羽對荊州的局勢有了新的思考。
求追,求追,求追,有追讀才能上試水推。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