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
諸葛亮收起思緒。
考察馬謖不用急於一時,諸葛亮目前還有更緊要的事。
漢中已得,劉備得稱王了!
然而。
稱王不是小事,不僅得在法理上讓劉備有足夠的理由稱王,還得有官職和威望都不低的漢臣聯名上表。
而在荊州這場爭奪天時的棋局中,劉備稱王也是極為關鍵的。
唯有劉備稱王,關羽才有大義去攻打襄樊。
曹操打劉備,可以假借天子名義征討不臣,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得到的大義。
而劉備想討伐曹操,就得有勤王討賊的名義,若隻是以左將軍的身份去打曹操,曹操來一句劉備是來劫天子的,劉備就變成了以下犯上。
被曹操打被迫防守和主動打曹操,性質是不同的。
諸葛亮提筆在竹片上依次寫下名字:平西將軍都亭侯馬超、左將軍長史領鎮軍將軍許靖、營司馬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朗將射援,軍師將軍諸葛亮。
蕩寇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征虜將軍新亭侯張飛、征西將軍黃忠、鎮遠將軍賴恭、揚武將軍法正、興業將軍李嚴。
諸葛亮列出的這些人,都不是簡單人物。
馬超出身世代公侯,是開國功臣馬援之後,同時也是僅次於劉備左將軍的平西將軍。
許靖年輕時就跟堂弟許劭以品評人物而揚名,董卓掌權時,以周毖為吏部尚書,董卓更是讓周毖跟許靖一同舉貶官吏,淘汰昏庸官吏,提拔有識之士。
許靖提拔了荀爽、韓融、陳紀等公、卿、郡守,拜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潁川張谘為南陽太守,陳留孔伷為豫州刺史,東郡張邈為陳留太守,許靖則補為禦史中丞。
就憑這次提拔,就足以令許靖名動天下。
這也是為何法正會勸劉備給許靖高位的原因。
許靖的名氣太大了!
在寫下這十一個名字後,諸葛亮又繼續將劉備麾下的文武按照官職高低記名,最終敲定了一百二十人。
有官職和威望最高馬超列第一,名動天下的名仕許靖列第二。
再有龐羲、射援、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賴恭、法正、李嚴等劉備麾下位高權重的文武等一百二十人。
這份名義上要聯名上表給劉協的奏請就能令士人信服。
雖說是聯名,但實際上都是由諸葛亮先起草,然後再召集名單上的文武來商討聯名的事。
將名單羅列後,諸葛亮又開始撰寫劉備稱王的理由。
先譴責曹操是漢賊,殺貴妃殺皇後殺太子,又濫殺士民,脅迫劉協封魏王。
再樹立劉備的正麵形象,左將軍領司隸校尉豫、荊、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備,曾與車騎將軍董承同討漢賊。
最後列舉漢初異姓王聯合勳貴鏟除諸呂之亂為例,表示隻有稱王才能討伐漢賊曹操。
表文修修改改,一直到了黃昏,諸葛亮才將勸進表的初稿擬出來。
初稿擬出來後,諸葛亮顧不得吃飯,又駕車來見劉備,將進位表的初稿拿給劉備審核。
這明麵上,劉備對稱王的事肯定得辭讓的;但私底下,劉備也是必須要對進位表仔細審核的。
這表上的一百二十人,在劉備稱王後就得升遷加賞,容不得劉備有半點的疏忽。
跟諸葛亮仔細討論了幾個時辰,一直到了深夜,劉備和諸葛亮才將進位表的名單和稱王理由的終稿敲定。
確定了終稿,就隻剩下以何處為王的封地了。
“漢中一戰,我擊退了曹操,力挫了曹操在朝中的威望,天下心存漢室的有識之士皆會以漢中論勢。”
“昔日高祖以南鄭定都封號漢王,最終掃蕩群賊有了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