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既然立誌北伐中原興複漢室,就不能偏安蜀地以蜀王自居。”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就以漢中為王地,我稱漢中王,討伐漢賊,再興祖業。”
劉備字字鏗鏘,壯誌在胸,儘顯豪邁英氣。
諸葛亮對此也表示認可。
稱漢中王,不僅僅表達了劉備“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雄心壯誌,更是在提醒天下士民。
曹操,已經不再是那個不可撼動的曹操。
我劉備能在漢中擊敗曹操,就能在其他戰場上再次擊敗曹操!
諸葛亮的心中也多了幾分激動。
隻要漢中王的名號正式確定,就是關羽攻取襄樊的戰機。
“主公準備以何人為王太子?”諸葛亮又問起了更關鍵的問題。
要稱王,就得立王太子。
劉備有四子,義子劉封,親子阿鬥,以及尚是稚童的劉永和劉理。
劉備頓時遲疑:“阿鬥年幼,恐難當大任。”
諸葛亮一聽劉備這話,頓時明白了劉備的想法:劉備想以劉封為王太子。
劉備有這樣的想法,諸葛亮也能理解。
劉備年近六旬了。
而北伐中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劉備的願望是在去世前能完成諸葛亮的隆中對大戰略,然後交給嗣子去匡扶漢室。
曹操的王太子曹丕,劉備是見識過的。
那是個心思深沉且繼承了曹操奸詐的俊傑,劉備不認為年少的阿鬥有這個能力可以跟曹丕抗衡。
而義子劉封作戰驍勇,頗有劉備七分風采。
這讓劉備頗為喜歡。
雖然劉封的器量不夠,但劉備自認為可以帶在身邊多調教。
畢竟劉備年輕的時候也是個暴脾氣,如今不也一樣器量弘雅了?
劉備不同意讓劉封屯兵秭歸助關羽,就是有意將劉封留在身邊,讓劉封來當這王太子。
“主公,你若立劉封為王太子,恐令群臣寒心。”諸葛亮沒有去說劉封有什麼缺點,隻是委婉的說“恐令群臣寒心”。
劉備頓時沉默。
許靖是阿鬥的老師,諸葛亮同樣是阿鬥的老師,關羽和張飛更喜歡阿鬥,趙雲更是兩次救了阿鬥,諸葛喬又視阿鬥為弟。
即便劉備的考慮更注重劉封和阿鬥的個人能力,也不能不去考慮其餘文武的想法。
良久。
劉備悠悠一歎:“若立阿鬥為王太子,恐令封兒心寒。”
從認劉封的那一刻起,劉備就將劉封視為繼承人來培養,劉封也同樣是這樣認為的。
而現在要告訴劉封,王太子隻能是阿鬥。
這任誰是劉封,心中也不會好受。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