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洞悉道:“魏王,我以為這是劉備在故布疑兵。”
“必定是劉備得知關羽在樊城大勝,擔心魏王引兵去救,故意如此。”
“劉備雖然得了漢中,然而漢中凋敝,西川路遠,劉備根本無力再走漢中和武都出兵。”
“此舉也暴露了劉備在益州的疲敝,隻要孫權如約偷襲荊州,魏王就可以雄兵鎮洛陽許都等地,伺機漁利。”
曹操微微頷首:“劉備在漢中取得小勝就敢如此小覷我,還真是沉不住氣啊。”
“這是敗得太多,心氣難抑,略有小勝就變得驕矜狂妄了。”
“驕兵必敗啊!”
“傳令張郃,莫要擔憂劉備,謹守陳倉即可;若有突變,彰兒會斟酌出兵的。”
洞悉了劉備的這兩路疑兵,曹操不再疑慮班師回許都的決定。
曹丕督軍宛城難以兼顧,鄴城雖然有鐘繇鎮守,但曹操依舊不放心。
鐘繇雖然忠心,但終究不是魏王世子。
若遇突變事件,鐘繇未必能果決的鎮壓不服。
永安。
假借巡視為由離開成都的劉備,也輾轉來到了永安。
黃權、吳班、馮習、張南、陳式、輔匡、向寵、趙融、杜路、劉寧十將,也各引五百本部兵,分批抵達永安。
再加上護軍將軍法正、翊軍將軍趙雲、宿衛統領陳到,劉備在永安的兵雖然少,但都是嫡係精銳。
“白帝城果然是養病的好居處,這剛來幾天,我就感覺身心舒爽,這病仿佛也痊愈了。”法正立在白帝城城樓,望山水而感慨。
劉備亦是感慨:“我亦覺得成都太偏遠,諸事多有不便;不如等荊州事了,就將治所搬到白帝城如何?”
法正攤手:“大王的想法雖然很好,可蜀中眾人未必會同意。”
“倒不如留軍師和世子在成都,我與大王以督鎮荊州為名,移治白帝城。”
劉備以手指法正,笑道:“孝直啊,你才是尚書;伱不在成都,誰來負責尚書的政務?”
法正不以為意:“相對於政務,我更喜歡跟著大王出征,效仿昔日留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軍師謹慎穩重,又能服眾,不似我常與眾人生忤起怨,可讓軍師效仿昔日蕭何,鎮國家,撫百姓,給糧餉,不絕糧道。”
劉備大笑:“孝直自比張良,又以軍師為蕭何,那誰可為韓信,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
法正不假思索:“自然就是荊州的關君侯了。”
“關君侯以三萬軍力,不僅讓曹仁隻敢死守樊城,更是借漢水山洪淹七軍擒於禁。”
“古之名將,也不過如此。”
關羽過往的戰績,自然是不能跟韓信比的,但襄樊之戰的戰績就不同了。
以三萬兵,不僅擊敗曹操的征南將軍、軍中號為“天人”的曹仁;更是借助漢水之勢,水淹七軍擒了曹操的左將軍、有假節鉞的於禁。
單論影響,關羽敗曹仁擒於禁,猶勝於昔日韓信濰水斬龍且。
法正雖然有吹捧意味,但不可否認的是關羽這一戰的戰果太大了。
“雲長隻是僥幸借助天時地利,又豈敢與淮陰侯相比。”劉備嘴上雖然謙遜,然而這心中卻是難掩欣喜。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