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路上的時候,曾得到關羽的第一份戰報。
由於諸葛喬提議報憂不報喜,劉備擔心荊州有失,路上都不敢多耽誤。
結果到了白帝城後,劉備遣人往江陵一打探,卻驚聞關羽斬龐德、敗曹仁、水淹七軍擒於禁、威震華夏。
劉備再對比關羽那份報憂不報喜的戰報,內心五味繁雜:我這急得不行,你給我來個威震華夏?
若不是法正洞悉了關羽威震華夏後孫權的反應,力勸劉備;再加上諸葛喬提前報送給諸葛亮的書信,劉備甚至都想返回成都了。
倒不是劉備氣得想返回成都,而是劉備興奮得想返回成都,迫切的想告訴成都那群質疑荊州用兵的:我二弟,天下無敵!
如今聽得法正將關羽比作韓信,劉備心中如吃了蜜一般。
政務有軍師將軍諸葛亮,軍謀有護軍將軍法正,統兵有前將軍關羽,何愁不能再現高祖偉業!
正議間。
人報江陵有信使到來,劉備遂令其上城樓。
見到來人,劉備微微驚訝:“子均,你怎會來此?”
王平恭敬一禮,遞上諸葛喬的書信:“末將與喬公子奉令回江陵,行至中途,喬公子又令末將折道來永安給大王送信。”
劉備取出密信,快速的掃了一眼,雙眸瞬間變得如刀一般的銳利。
隨後。
劉備將密信遞給法正,靜立不語。
待得法正看完,劉備這才徐徐開口:“孝直,你認為阿喬的布計,可有疏漏?”
信中,諸葛喬記述了引蛇出洞的具體部署,包括抽調南郡駐兵、取湘關米養於禁那兩萬餘降卒、以公安為誘餌等等。
在返回江陵的途中,諸葛喬反複的推演了整個計劃,考慮了多種可能出現的意外。
臨近南郡地界時,諸葛喬在深思熟慮後,又覺察到應對呂蒙的心態出現了問題。
雛鷹雖然需要獨自翱翔,但不意味著雄鷹就會袖手旁觀,有劉備和法正在永安去不請教,那就過分的自矜篤信了。
街亭的馬謖就是因為過分的自矜篤信,聽不進旁人意見,無視了理論跟實踐的偏差,最終導致街亭失守。
諸葛喬在反省後,遂將引蛇出洞的具體部署記述,令王平星夜前往永安。
法正逐字不漏的看完密信內容,沉吟片刻,道:“白帝城距離江陵,乘船最快也得半日。”
“白帝城戰船又不多,五千人也難以全部抵達江陵。”
“可令趙將軍暗引兩千兵入秭歸,戰事若起,趙將軍走陸路,大王走水路,水陸並進,一日內就能馳援江陵!”
劉備點頭:“阿喬不知我軍是分批而來,並非全是走成都乘船而至,部署有所疏忽也在情理之中。”
“就依孝直計,先令子龍引向寵、趙融、杜路、劉寧四將,合兵兩千人前往秭歸待命。”
法正又道:“其餘的部署,基本都符合兵法要理,運用上並無不妥。唯有取湘關米以養降卒一事,恐會惹來非議。”
劉備冷哼:“孫權小兒暗奪三郡時,雖然歸還了不少官吏士民,但三郡府庫的糧米卻一粒未歸還。”
“如今阿喬去取湘關米,就當是孫權歸還搶走的糧米了,我不與他計較,他難道還想跟我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