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第150章 北伐選帥,諸葛論兵(求追)_三國:臥龍嗣子,我的嶽父是關公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三國:臥龍嗣子,我的嶽父是關公 > 150.第150章 北伐選帥,諸葛論兵(求追)

150.第150章 北伐選帥,諸葛論兵(求追)(1 / 2)

第150章北伐選帥,諸葛論兵求追)

跟諸葛亮比劃?

關羽在襄陽、張飛在閬中、魏延在南鄭、馬超在武都督巡未歸、法正在越嶲未歸。

在場如趙雲、黃忠、吳班等將,且不說能不能在理論上比劃贏,就算真的能比劃贏,誰會在這種時候去跟諸葛亮比劃啊!

諸葛喬剛將劉備北伐親征的念頭堵死,這個時候為了證明比諸葛亮厲害要跟諸葛亮比劃,那不是犯眾怒嗎?

劉備一雙虎眼緊緊的瞪著諸葛喬。

諸葛喬卻是氣定神閒:“大王,你看。家父眾望所歸,當為北伐主帥!”

劉備瞪了諸葛喬片刻,本想說可讓張飛主帥。

又想到張飛素來敬重諸葛亮,這萬一張飛來句“俺聽軍師的,俺全力配合軍師北伐,兄長你就安心坐鎮成都,等俺和軍師歸來。”,那親征就更沒希望了。

想到這裡,劉備虎眼變得柔和,麵帶笑容的看向諸葛亮:“讓軍師當北伐主帥倒也沒問題,不知軍師何時北伐?我好擇選吉日,登台拜將!”

劉備心中打著如意算盤:軍師肯定沒想過當北伐主帥,隻要軍師拒絕了,那北伐主帥就隻能是我了。

黃權這次沒有再急著開口,而是看向氣定神閒的諸葛喬,靜待諸葛喬的下文。

一旁的諸葛亮抬頭望天。

坑爹啊!

這不是將我架在火上烤嗎?

我怎麼知道什麼時候北伐?

我就沒想過當北伐主帥!

諸葛喬完全沒有正在坑爹的覺悟,搶著替諸葛亮回答:“隻要大王想北伐,今日就可登台拜將,明日家父就可出兵北伐!”

劉備眯了眯眼睛:“阿喬,你說話可一點都不老實!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不齊,如何能明日出兵北伐?”

諸葛喬卻是耍起了無賴:“大王莫要憂慮,如今府庫糧草雖然貧瘠,但有大王在成都,籌措北伐所需的糧草輕而易舉。”

“有大王保證北伐的糧草不斷,家父一個月內定能率軍殺向長安城,生擒叛賊孟達!”

“扶救天子還於舊都,指日可待!”

劉備臉色變黑。

北伐糧草不斷?籌措糧草輕而易舉?

沒有軍師在成都助我籌措糧草,我怎麼保證糧草不斷?

就光喊口號是吧!

又被阿喬這小子給帶溝裡了!

良久。

劉備歎氣:“阿喬和軍師留下,其餘人暫且到府外靜候。”

黃權暗暗鬆了一口氣,看向諸葛喬的眼神多了幾分讚賞。

隻要劉備肯聽勸,那就是好事!

就怕劉備一意孤行,在這種軍民疲敝的時候舉益州之力去爭關中。

待得眾人退去。

劉備盯著諸葛喬:“阿喬,方才眾人皆在,我知道伱話中有隱瞞。”

“現在僅有我三人在,將話挑明吧。”

“以你的才智,不可能不明白我為什麼要急著北伐。”

諸葛喬淡笑拱手:“大王,我並不反對北伐;若時機到了,大王親征也無妨。”

“然而,此時的確不是北伐的最佳良機。”

“大王當務之急,不是北伐,而是內修政理,修生養息,囤糧練兵以待天下之變。”

劉備蹙眉:“曹操都死了,難道還不能算是天下之變嗎?”

諸葛喬搖頭:“曹操雖死,但曹丕尚在,曹操留下的文武群英尚在。”

“曹丕以雷霆之勢拉攏了曹操舊部,又強奪了曹彰兵權,聲勢正旺。”

“如今又部署重兵在司隸和雍涼,以親信孟達督長安諸軍,目的就是等著大王出兵秦川。”

“曹丕初任魏王,急需一場勝利來樹立軍中威望。”

“孟達初降曹丕就居高位,同樣急需一場大勝來樹立軍中威望。”

“大王若是匆匆北伐,反會遂了曹丕和孟達的意圖。”

“兵法有雲:敵欲急戰,我則慢戰。拖延時日,其勢必竭。”

劉備眉頭更是緊鎖:“可如此施為,豈不是顯得我懼了曹丕和孟達?”

諸葛喬笑道:“正因如此,我才會說大王不適合擔任北伐主帥。”

劉備輕歎一聲:“阿喬伶牙俐齒,我說不過你。可你想讓軍師擔任北伐主帥,方才的理由可不夠!”

諸葛喬氣息泰然:“大王可還記得,昔日高祖是如何擊敗關中的雍王章邯的?”

劉備沉吟一陣:“高祖采納張良計,燒毀了棧道,以表示不再回關中,以此來麻痹項羽和眾諸侯。”

“待項羽作亂,高祖又采納韓信計,派幾百軍士修複棧道,假裝要走棧道進擊,卻暗中偷襲陳倉。”

“章邯猝不及防,讓陳倉失守,最終被高祖擊敗。”

“可今非昔比,如今的陳倉守將張郃,是深諳兵法的驍將,又豈會不作防備?”

諸葛喬笑道:“兵無常勢,暗度陳倉隻是兵勢之一。”

“我要說的,是高祖南鄭拜將!”

“當時,章邯乃秦末名將,而韓信隻是無名小卒。既無名氣,亦未曾統兵。”

“在章邯眼中,高祖拜韓信為將,等同兒戲。”

“兵法有雲:驕兵必敗。小覷韓信,才是章邯兵敗的根因。”

微微頓了頓,諸葛喬又道:“自古以來,能謀戰略者必知兵事。”

“隆中對句句要理,若非深研兵事,又如何能讓大王鼎足三分?”

“善戰者除卻天賦外,以智慧、將德、時運為重。”

“高智慧的人,即便平日裡的精力不會花在軍事上,但隻要需要,他們就能在三五年內達到常人一輩子的高度甚至超越。”

“有將德的人,深諳智、信、仁、勇、嚴。既足智多謀,又賞罰有信,更兼愛護士卒,能勇敢果斷,亦嚴明軍紀。”

“有時運的人,即便從未統兵,也能受恩主賞識和信任,如千裡馬遇伯樂,亦如韓信遇高祖。”

“家父深諳兵法謀略,又善於統籌計算。”

“大王出征在外,家父留守督後方。不論是官吏調遣還是賞善罰惡,大小事務,皆無任何差池。”

“軍政雖有差彆,但又殊途同歸:核心都在於人力物力的計算和調配。”

“在天賦上,家父與韓信各有所長;若隻論智慧、將德和時運,家父與昔日在南鄭遇高祖的韓信又何其相似?”

“高祖能用韓信定三秦,大王為何不能讓家父出秦川?”

劉備凝神沉思。

諸葛喬又道:“大王征戰多年,用兵風格大抵固定。孟達久居大王麾下,對大王及麾下諸將都頗為了解。”

“孟達對大王又心有怨恨,如今替曹丕鎮守長安,必會有所針對。”

“大王卻不了解孟達的用兵風格,知己不知彼,如犯兵家大忌。”

“可由家父擔任北伐主帥,孟達知己知彼的優勢就蕩然無存。”

“孟達又素來自矜,總以為能比肩樂毅,若知家父擔任北伐主帥,必生小覷之心。”

“北伐中原,並非關中一戰就能成功;我深知大王用兵難有對手,可大王之後,誰能統兵?”

劉備頓時了然。

以目前的身體狀況,即便北伐親征,也最多再打一場關中爭奪戰。

可打了關中爭奪戰後,誰能接手北伐的重任?

諸葛喬雖然有天賦有時運,但智慧和將德還有欠缺,年齡太小,曆練太淺,威望也不足。

想要接手北伐大任,諸葛喬需要成長的時間。

那麼在諸葛喬成長起來前,劉備還需要一個能絕對信任且能謀全局又懂軍務的北伐主帥。

想到這裡,劉備將目光看向諸葛亮:“軍師,若我拜你為北伐主帥,你可有信心奪取關中?”

諸葛亮沉吟片刻:“大王若不催我急戰,我必為大王奪取關中!”

雖然諸葛亮沒想過當北伐主帥,甚至連北伐的具體方略都還沒認真考慮過,但如今箭在弦上,不容諸葛亮有片刻的猶豫。

若不接下這個重任,劉備必然會親征,甚至還可能因為北伐後繼無人而追求急戰。

用兵若是太急,就容易遭敵手算計。

倘若出現意外,那劉備的王業就會遭受極大的打擊。

當務之急,得先把劉備親征的念頭徹底打消才是最緊要的。

隻要劉備不犯險,諸葛亮篤信:拿下關中隻是時間問題。

就如同諸葛喬所言:高智慧的人,平日裡精力不在軍事上顯示不出太明顯軍事才能,可一旦全力研究軍事,三五年就能達到常人一輩子的高度甚至超越。

給諸葛亮時間,軍事素養就能以跨域式的速度提升。

“好!”

劉備見諸葛亮和諸葛喬,父子都是泰然篤定,這心中亦願意給諸葛亮的機會:“我會傳令益州諸將,一個月後,我將在南鄭登台拜將,挑選北伐主帥。”

高祖有魄力讓從未統兵的韓信當大將軍,劉備同樣有魄力讓從未統兵的諸葛亮當北伐主帥。

至於軍中威望不夠、資曆不夠、將士不服等等,那不是劉備應該憂心的。

劉備不會盲目的聽信諸葛喬對諸葛亮的吹捧,但也不會武斷的去否定諸葛亮的才能。

劉備有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檢驗方式:實踐出真知。

倘若給諸葛亮一個月時間準備,都無法在登台拜將那一日讓軍中的驕兵悍將俯首聽命,那諸葛亮也就沒資格擔任北伐主帥!

劉備的命令下達後,黃權匆匆尋到諸葛喬:“伯鬆,大王怎麼還是要北伐?”

諸葛喬負手而笑:“黃治中,不是大王要北伐,而是大王要挑選北伐主帥。”

“北伐一直都是大王的誌向,硬要阻止是阻止不了的,我等隻能順著大王的想法,然後儘可能的拖延北伐的具體時間。”

“若是大王急眼了執意親征,黃治中能勸得了嗎?”


最新小说: 大唐太子:開局硬剛李世民 隊魂 邪君一劍,起風雲,乘歸墟 穿書年代,炮灰原配攜崽隨軍去啦 遊戲融合現實,我能一劍開天 全球災變:我有一座恐怖屋 以一龍之力打倒整個世界! 剛上大學,我成了兼職奶爸 抗戰:天下第一孔二楞 某太陽神的模擬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