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傷卒附和,聲音也變得大聲。
鄧賢眼見事態擴大,當即下令弓箭手上前,喝道:“我看你們都是被諸葛亮給收買了,想來亂我軍心。”
“我念及你們是左將軍麾下悍卒,不忍傷你們;可你們竟敢聚眾鬨事,哪怕左將軍今後來質問,我也要軍法處置了你們。”
見周圍都是弓箭手,傷卒更是心驚。
眼見弓箭手張弓搭箭,一傷卒發狠大呼:“你不就是怕我等泄密嗎?既然孟達不仁,我等就不用再守義了。”
“漢衛將軍黃忠已經去取陳倉了,今日我們雖死,但用不了多久你們也會給我們陪葬。”
“好恨啊!早知如此,我不如降了漢兵!”
鄧賢大驚失色,直接取箭射殺了這個發狠的傷卒。
“敢妄議陳倉,該死!”鄧賢大呼:“其餘人都給我聽好了,我這就去向孟將軍請命,絕不會少了你們的賞賜。”
“可你們若再敢妄動妄議,這就是下場!眾軍聽令,再有妄言者,直接射殺!”
鄧賢的反應雖然很快,也暫時平複了有暴亂趨向的傷卒,然而黃忠取陳倉的消息,還是泄露了。
眾弓箭手麵麵相覷,眼中都有驚疑和擔憂。
鄧賢連忙來見孟達,具言此事。
“你跟了我多年,怎會連這點事都處理不好?”孟達氣急。
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一事不順,事事不順。
鄧賢這心中也是憋屈。
軍令是你下達的,我執行軍令還有錯了?
“將軍,不如先給些賞賜,安撫傷兵。”鄧賢小聲請命。
孟達卻是眼神一冷:“給賞賜?給了賞賜他們就不會生亂了嗎?”
鄧賢小聲再問:“那該如何?”
孟達喝道:“你是忘了我的軍令了嗎?妄動妄議,壞我軍法,自然就得軍法處置!”
鄧賢心中戰栗:“若是軍法處置,恐怕會讓軍士驚懼。”
孟達冷笑:“若不讓軍士驚懼,還真以為我治軍鬆懈,一群傷兵都敢視我軍法如無物了。”
鄧賢見孟達凶狠,這內心也是戰栗不安。
“末將這就去辦!”鄧賢連忙離開。
孟達素來驕矜,又自視甚高,最忌有人質疑,若不是因為鄧賢是孟達的外甥,早就被喝退了。
“諸葛村夫,竟敢屢屢戲弄我!”孟達再也忍不住憤怒,一腳踢飛眼前的桌案。
軍法處置傷卒,雖然能保證機密不泄,但卻也變相的嘲諷了孟達在治軍上的無能。
這小小的一場心理戰,孟達被諸葛亮完敗!
若孟達隻統帥四千私兵部曲,是不會出現這種士卒暴亂的情況。
可如今的孟達,都督的是雍涼十萬之眾,來到略陽後也是治軍六萬餘眾。
這六萬餘大軍,孟達是不可能對每個將士都噓寒問暖拉攏人心的。
將和帥的區彆就是,將側重於安撫軍士讓軍士效命,而帥更側重於安撫將校讓將校效命。
這也是孟達對李輔和鄧賢不滿的原因。
給了兩人權力,兩人卻不能替孟達約束好軍士。
冷靜之後,孟達開始琢磨諸葛亮的用意。
“諸葛村夫煞費苦心,無非是想讓我誤以為陳倉守不住。”
“這等拙劣伎倆,又豈能瞞我。”
“你越是如此,我越就不會相信陳倉會失守。”
“若我守陳倉,隻需千餘人在,就足以擋住數萬大軍。”
“費曜有五千人,又有郭淮在,黃忠又能有什麼本事,能取陳倉?”
“隻是接連被諸葛村夫小覷,著實可恨!”
“還得設法引漢兵出城!”
孟達仔細的盯著地圖,準備尋一個合適的地方設伏。
引漢兵出城不難,隻要佯裝大軍打大冀縣,諸葛亮必然派兵營救。
難的是,如何在引漢兵出城後,設伏反殺。
若是沒有合適的伏擊點,也留不住出城的漢兵。
畢竟這人不是死物,見勢不妙會退。
隻要漢兵陣型不亂,想要大規模殺傷是很難的。
想了半夜,孟達也沒想到合適的伏擊點,這心中也是煩躁,遂在帳中小覷。
到了五更天。
鄧賢急急闖入:“將軍,緊急軍情!”
孟達被驚醒,起身喝問:“可是諸葛村夫出城了?”
鄧賢搖頭,急言道:“諸葛亮並未出城,是陳倉軍情!”
“郭刺史被黃忠射殺了,陳倉事急,費將軍遣副將鄧俊緊急求援!”
孟達大驚失色:“郭淮被射殺?這怎麼可能!鄧俊何在?”
鄧賢連忙招手,讓軍士將鄧俊攙扶入內。
見到鄧俊慘狀,孟達驟然心一沉,喝道:“鄧俊,速速陳述陳倉軍情。”
鄧俊喘著氣:“漢衛將軍黃忠,和漢驃騎將軍馬超,齊聚陳倉城。”
“郭刺史在城頭激勵軍士,被那黃忠尋到機會一箭射殺!”
“陳倉城內民心已亂,費將軍為了安撫人心,與眾官吏士民立誓,五日後援軍不到,便自刎城頭。”
“我突圍時,帶走了陳倉內的全部騎兵,如今隻有我一人僥幸逃脫。”
“請將軍速速發兵!”
孟達正欲再問事,卻見鄧俊頭一栽,昏死過去。
鄧賢連忙讓軍士將鄧俊扶下去休憩,又向孟達請命:“將軍,馬超本在褒斜道,如今卻出現在陳倉城。”
“這必是諸葛亮一早就計劃好了的,漢兵的目的不是取隴右,而是明取隴右,暗奪陳倉。”
“請分我一支兵馬,我前往馳援陳倉!”
孟達沒有立即同意,而是蹙眉凝思:“如此大事,為何不見關隴大道的斥候返回?”
鄧賢道:“斥候是李輔在管,可召李輔一問。”
不多時。
李輔抵達。
見孟達反問,李輔忙道:“我也正欲向將軍彙報,剛得到消息,關隴大道上的斥候,有十餘騎未能返回,極有可能遭到了截殺。”
鄧賢急道:“將軍,這必是陳倉的黃忠和馬超,封鎖了關隴大道,不想讓將軍知道陳倉的軍情。”
李輔吃了一驚:“鄧賢,黃忠和馬超怎麼會出現在陳倉?”
鄧賢簡要的將陳倉軍情告知李輔,李輔也是麵色大變:“如此說來,諸葛亮昨日出城,是為了試探我軍是否分兵陳倉?倘若將軍分兵,諸葛亮必定會引兵出城。”
孟達此刻,下意識的想起了郭淮那句“當心諸葛亮,隴右是陷阱”。
“諸葛村夫,到底是作何打算?”
孟達忽然發現,他判斷不出諸葛亮的意圖了。
取隴右?
還是取陳倉?
若是取陳倉,大軍跑到隴右,那不就是在瞎折騰嗎?
可若是取隴右,為何又派遣重兵去取陳倉,連褒斜道的馬超都去了陳倉!
良久。
孟達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鄧賢聽令,分你一萬兵馬,速速去支援陳倉城。”
“到了陳倉,擇有利地形立寨,不要與黃忠和馬超對戰,隻需讓陳倉城內知道有援兵抵達即可。”
“黃忠和馬超奇襲陳倉,糧草必然不多,待其糧儘,必然退去!”
鄧賢領命而去。
孟達又吩咐李輔:“派人通知清水的夏侯儒,放棄攻打清水,立即引兵走入隴小道。”
“漢兵若是拿不下陳倉,必會走入隴小道撤回,可擇險要地形伏擊漢兵。”
“敢去奇襲陳倉,我就讓爾等有去無回!”
李輔遲疑:“那黃忠和馬超都是驍將,夏侯儒未必能抵擋。”
“那清水漢將若見夏侯儒離開,或許會偷襲夏侯儒後方,不如我再引一兵前往支援?”
孟達沉思片刻:“可以!我再分你五千兵,若清水守將出城,就趁機奪清水。”
“若清水守將不出城,你留下兩千人防守,再馳援夏侯儒。”
“同時通知臨渭的蘇則策應。”
孟達本在略陽有六萬餘眾,張郃分走一萬,夏侯儒和蘇則又分走一萬,中途又遣將增援五千,如今鄧賢分走一萬,李輔分走五千。
孟達在略陽的兵也隻有兩萬餘眾了。
雖然很無奈,但孟達又不能不救陳倉!
想到忽然出現在陳倉的馬超,孟達心中又是一陣怒氣滋生:“楊秋這蠢貨,兩萬餘人在郿縣,竟然還能讓馬超抽兵去陳倉!蠢材壞我大事!”
孟達這次調兵太多,又是天明調兵,根本瞞不住略陽城的漢兵。
聞訊的諸葛亮立即登上城樓,見孟達將北門大營和南門大營的魏兵都集中到了西門大營。
諸葛亮不由放聲大笑:“伯鬆的分兵計成功了!孟達如今在城外的兵馬,不會超過三萬人!倚仗兵力優勢圍了我這麼多天,真以為我不敢出城嗎?”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