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陽北。
張郃引殘兵急急而奔。
斜刺裡忽然殺出一支兵馬,為首者正是馬超。
“張郃,可認得我西涼馬超?”
馬超提槍躍馬,傲然大呼,身後的三千羌兵呐喊高呼“神威”“神威”“神威”。
若是平日裡,張郃或許還會回懟幾句。
今夜事急,張郃可沒閒情去跟馬超鬥嘴,快速的吩咐王雙:“這些羌兵皆無甲胄,速攻可破。我纏住馬超,你速速破陣。”
王雙躍躍欲試:“左將軍,不如我來纏住馬超。”
張郃瞪了王雙一眼:“執行命令!”
你來纏住馬超?
我可不想替你收屍!
張郃大喝一聲:“馬超,可敢與我鬥將!”
馬超大笑:“正有此意!”
然而。
令馬超沒料到的是,張郃口中喊著鬥將,卻是讓身邊十餘騎一同壓上。
馬超猝不及防,被張郃引十餘騎纏住,不由大怒:“張郃匹夫,你敢欺我!”
張郃卻是冷笑:“那是你蠢!”
有張郃纏住馬超,王雙迅速引兵破陣。
這些羌人雖然驍勇,但並非是有組織的正規軍。
這就是一群遊兵散勇,因為仰慕馬超威名才自發跟著馬超來,被王雙這一衝,直接就亂了陣型。
馬超無奈,奮力衝出張郃的圍殺,將帶來的百騎聚在一起。
“張郃匹夫,讓你知曉我的厲害!”
隻有馬超一人,最多叫匹夫之勇,可有了百騎的馬超,戰鬥力瞬間飆升到令人恐怖的程度。
百騎突陣。
魏兵陣型瞬間被撕開。
張郃雖然也有騎兵,但作戰了一夜本就疲憊,壓根不是馬超這群以逸待勞的精騎對手。
見張郃危急,王雙引騎兵衝殺回來:“休得傷左將軍,王雙來也!”
張郃麵色大變:“王雙,誰讓你回來的?”
王雙卻是麵有死誌,衝殺到張郃前方,急聲大喊:“左將軍,末將出身卑微,幸得有你提攜厚愛。今日有死而已,請左將軍速速離開!”
見王雙已經引騎兵跟馬超交手,張郃咬了咬牙,恨恨勒轉馬頭,引騎兵穿過羌兵陣型突圍而走。
見張郃突圍離去,馬超憤怒的引兵圍住王雙等騎:“伱這小賊,竟不怕死嗎?”
王雙大笑嘲諷:“你為保自身性命,先害父母宗族被誅,後害得妻兒殞命。”
“薄情寡義的反複小人,又豈會明白我中原義士為義赴死的決心!”
馬超被戳到痛處,怒而大喝:“好賊子,竟敢妄言!”
交手數招,馬超一槍刺死王雙。
雖然惱怒王雙揭短,但見王雙為了替張郃斷後寧死不屈,馬超的內心也是多了幾分敬意。
這些年在蜀中,馬超跟著劉備的時間越久,也逐漸明白何為“情義”。
“雖是敵人,但此人忠義,令人生敬。”
“傳令,今日之戰,皆論功勞;不得再砍下這些魏兵的首級。”
“將這群死義之士,合葬。”
馬超揮槍一指,製止了部下砍首級記功的行為。
又令降卒挖坑,將這群死去的魏兵合葬。
張郃留下來的輜重錢糧,馬超儘皆分給了身後的羌兵,惹得一眾羌兵再次高呼“神威”。
看了一眼張郃離去的方向,馬超輕歎一聲,讓眾騎卒將魏兵的旌旗帶上,引兵往略陽而走。
突圍而走的張郃,見王雙久久不歸,也猜到了王雙多半凶多吉小。
清點歸來的將士,隻剩下兩千步騎還在,張郃的心中更是激憤。
“孟達豎子,害我大魏損兵折將。”
“七萬大軍,也不知道能有多少人能逃得性命!”
“先帝啊,你賜我符節,我卻未能阻止孟達,我心中有愧啊!”
“倘若孟達逃回,我拚著一死,也要讓孟達為大魏的將士贖罪!”
想到昔日的曹操,再想到今日的慘敗,張郃心中倍感淒涼,對孟達也更加惱恨了。
城池丟了可以搶回來,可這將士折損了,不是短時間內能打造的。
這些將士可不是新兵,而是曹操征雍涼和漢中時的老兵!
“速往臨涇!”
臨涇是安定郡的治所,張郃必須儘快趕到臨涇,組織兵馬提防諸葛亮再搶安定郡。
到了晌午。
參與略陽之戰的各路兵馬,相繼返回略陽城。
這一戰的戰果有些超出諸葛喬的預料。
原本諸葛喬以為,這一戰最多能奪回張郃搶劫的兩郡錢糧,讓孟達因為缺糧而退回長安。
結果。
先有孟達不願放棄輜重,後有斷後的張郃拋棄孟達向北突圍,再有孟達不去隴山險道卻在街亭駐紮,甚至還有孟達的援兵抵達街亭後又迅速撤走。
多方麵的因素,最終導致孟達被擒,數萬大軍或降或死或逃。
光是降卒就有近兩萬人!
雖說這軍爭贏了,但隴右的麻煩也不少。
尤其是張郃縱兵劫掠兩郡,讓兩郡多了數萬流民。
這些流民若不能安置好,就必然會影響漢室在隴右的威望。
雖然奪回了大量的錢糧,但諸葛亮的五萬大軍要吃喝、近兩萬降卒要吃喝、數萬流民要吃喝,這還不包括對有功將士的賞賜和陣亡將士的撫恤。
諸葛亮來不及論功行賞,緊急召集眾將討論。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眾將雖然都有些建言,但對這隴右十餘萬要吃喝的軍民而言,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見眾人束手無策,諸葛喬進言道:“丞相,我有一計,或許能解決糧食的問題;隻是這一計可能會引起隴右部分人的不滿。”
眾將紛紛看向諸葛喬。
張飛說得最直接:“伯鬆,你既然有良計,就彆賣關子了,速速說出來,先將眼前的難題給解決了。”
諸葛喬淡笑:“車騎將軍,我隻是說有一計,沒說有良計,也可能是毒計。”
毒計?
張飛一愣:“有多毒?”
諸葛亮蹙眉:“伯鬆,你且先說說看。”
諸葛喬掃了一眼眾人,徐徐而道:“劫富,濟貧!”
張飛愕然:“劫富濟貧?伯鬆的意思,是讓我們直接去搶?”
趙雲蹙眉:“若是搶糧,那我等跟張郃又有什麼區彆?”
眾將亦是心驚。
說好聽叫劫富濟貧,說難聽就是飲鴆止渴。
真要這麼搶,整個隴右的富戶豪強都得舉兵反叛。
諸葛亮卻是仔細的琢磨諸葛喬的獻策,凝聲問道:“伯鬆要怎麼劫富濟貧?”
眾將更驚。
什麼情況?
丞相這是要同意搶糧?
趙雲急勸:“丞相,搶糧之舉不可取!隴右民心本就沒有真正依附,若是搶糧,隴右必反!”
諸葛亮輕搖羽扇:“子龍稍安勿躁,且聽伯鬆詳說。”
知子莫如父,諸葛喬這一開口,諸葛亮就知道諸葛喬又想玩詐了。
諸葛喬笑道:“這劫富濟貧,分為文劫和武劫。”
“所謂文劫,就是勸諭地方殷實之家捐獻物資,朝廷給予道德和名望上的表揚和獎勵。”
“譬如傳檄隴右諸郡:富戶出米五十石以上者,旌為‘義士’,出米五百石者,旌表其門。”
“雖說目的是在濟貧,但這計策本質上是劫富,因此必會有豪家巨室不願響應。”
“這個時候就得用武劫了。”
“所謂武劫,就是‘閉糶者配,強糴者斬’,囤積糧食的豪家巨室都要拿糧食出來賣,且不得坐地起價,否則皆要發配;不論是官還是民,皆不得強行向有糧食的居民買糧,亦不得哄搶,否則皆要斬首。”
“雖說此計推行,能暫時解決問題,但因為本質上的劫富之意,必會令隴右的豪家巨室心生怨恨。”
“故而我才會說,這一計,會引起隴右部分人的不滿。”
諸葛喬這文劫和武劫的說法,頓時讓眾人陷入了沉思。
願意主動賑災的進行道德和名望上的表揚和獎勵。
不願意主動賑災的則讓其不得閉糶圖利來抬高糧價,同時又重刑約束買糧的官民,以保證糧食買賣的正常秩序。
先禮後兵,文武並行。
但也正如諸葛喬說的一樣,這一計本質上就是劫富,隻要是“劫”,就必然會引起被劫人的不滿。
諸葛亮沒有立即對諸葛喬的劫富濟貧做出評價,而是看向眾人,先詢問眾人的意見。
張飛直言道:“俺也不知道這計策好不好,俺就想知道,誰來負責執行?”
這話一出,原本還在沉思的眾人,紛紛看向了諸葛喬。
諸葛喬臉頰抽動:“諸位,我是軍中武將,這統兵我在行,治政我可不行。”
張飛大笑:“伯鬆,俺還是車騎將軍呢,在場諸位,誰不是軍中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