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郡。
夏季的熱風尚未完全抵達,鄉間的山路上還有陣陣涼風。
一支兵馬徐徐而行,如遊山玩水般,頗為悠閒。
正是偷奪陳倉城後,又悄然出兵安定郡的諸葛喬一行。
諸葛喬一手握著韁繩,一手搖著羽扇。
隻是這羽扇頗為奇怪,除了羽毛是鵝羽,其餘部位包括插羽毛的凹槽都是鐵製的。
如果去掉羽毛,竟隱隱跟某求生中的平底鍋頗為相似。
“伯鬆,我們都在這安定郡晃悠十餘日了,到現在走了不到兩百裡。”
“我們到底是來奇襲安定郡,還是來安定郡度假的啊?”
黃忠扛著長槊,難以理解諸葛喬的用意。
諸葛喬笑容和煦:“安定郡的山民,能歌善舞,又極為好客。”
“這山裡山間的,又相互有親戚,我去了前一家不去後一家,會讓這些山民誤以為我傲慢無禮。”
“正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多個朋友多條路。”
“盛情難卻啊!”
黃忠眼一瞪:“你帶著五千兵去做客,那些山民敢不好客嗎?”
諸葛喬笑道:“老將軍,彆在意細節!”
“開頭不重要,過程也不重要,這最終的結果最重要。”
“這些山民,都稱呼我為天將軍,願意用跟我做朋友。”
“甚至還有山中美人想要以身相許的。”
“然而,大丈夫隻患功名不立,何患無妾。”
“我豈能耽誤了這些山中美人。”
“唯一愧疚的是,驃騎將軍心中可能不太舒服。”
“不過,以驃騎將軍的器量,想必是不會跟我搶這天將軍的稱號的。”
黃忠見諸葛喬張口即來的胡謅語,不由扶額:“你都問那些山民有沒有未嫁且無相好的美人,山民能不讓那些美人以身相許嗎?”
諸葛喬正色道:“老將軍,你又誤會了。”
“我的本意是,如果山民中有未嫁且無相好的美人,可以許配給軍中的兒郎們。”
“我說的山中美人指的也是山中未婚的女人,這是禮貌和尊重的用詞。”
“誰知道他們會錯了意,竟然將最美的美人給我送來,其中有幾個山頭的還有相好。”
“要不是我拒絕得快且又當了主婚人,那些個山中小夥都要視我為橫刀奪愛的仇敵了。”
黃忠無奈:“老夫不理解你們這些年輕人的想法,你也彆跟老夫瞎扯。”
“你就老實告訴老夫,我們來安定郡,到底是來做什麼的?”
諸葛喬斬釘截鐵:“趁著張郃未歸,奪取安定郡!”
見黃忠眉頭一挑,諸葛喬立即改了說辭:“老將軍,豈不聞‘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安定郡多有羌胡義從,有西羌人,也有匈奴人、鮮卑人。”
“這些羌胡義從,本就是仰慕敬畏大漢才內遷依附的。”
“曹丕改朝換代,這些羌胡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真心依附偽魏的。”
“不得民心,又如何能掌控安定郡?”
黃忠若有所悟:“所以,伯鬆你這一路走來,見山頭就強迫山民接待,為了安撫羌胡的民心?”
諸葛喬咳咳幾聲:“老將軍,你這強迫一詞,用得不妥!”
黃忠虎眼一瞪:“伱都不在意開頭和過程了,還在意老夫用詞不妥?”
正說間,糜照自前方返回:“將軍,此地距離月支城不到三十裡,是否要催兵搶城?”
諸葛喬輕斥:“搶什麼城?我們是去月支城作客的。”
《諸夏侯傳》中曾有記載,諸葛亮北伐時,安定豪族楊氏人楊條挾持月支城郡民響應諸葛亮。
後來因為馬謖在街亭被斬,曹真又前往月支城平叛,楊條又選擇了歸降曹魏。
去年北伐,因為諸葛喬勸諸葛亮改變了策略,放棄了奪取安定郡而是改為針對郭淮,故而並未有安定郡的豪族響應。
這次諸葛喬繞道六盤水以北一路走羌胡聚集的區域,日行十裡或十餘裡,除了守羌胡部的民心外,也是有意去月支城碰碰運氣。
倘若能策反月支城的豪族楊氏,那就是賺了。
即便不能策反,諸葛喬也不虧。
劉備在五丈原跟曹彰的對峙,短時間內是分不出勝負的。
諸葛喬有的是時間在這安定郡轉悠。
日行十裡或十餘裡,也是為了能保證無當飛軍的體力,避免張郃忽然跑回安定郡殺個回馬槍。
這次入安定郡,諸葛喬是準備了大量的輜重糧草的。
輜重車上裝了新式農具和大量的提花綾錦,在貨幣體係未統一的時候,這些都是可以用來以物易物的。
為什麼那些山頭的羌胡人會載歌載舞?
除了諸葛喬有五千兵外,也是因為諸葛喬拿出了農具和提花綾錦當禮物。
簡而言之。
諸葛喬這是將安定郡當絲綢之路來走了。
論攻心,諸葛喬自問還沒服過誰。
作為新社會熏陶過的後世人,即便是畫餅,諸葛喬都比曹魏的官員畫得更大更真實。
再加上兩漢餘威尚在,而曹魏的對羌胡的影響力還不夠,這讓諸葛喬一路順風順水幾乎沒遇到什麼阻礙。
偶爾有些不長眼的山賊土匪,也是在見了諸葛喬這五部飛軍後默默的選擇了離開。
月支城外。
這裡是安定郡大姓楊氏安定分支的聚居地。
被馬超乾掉的楊秋,就是出自安定郡大姓楊氏。
這也是為何,曹操會留著楊秋、恢複楊秋的爵位,目的就是為了讓楊秋借助在安定郡大姓楊氏中的影響力去安撫安定郡士民。
到了月支城地界,諸葛喬故技重施。
引著五千飛軍來楊氏的聚集地,且令王平投上了拜帖。
忽然出現五千漢兵,將安定郡的這個豪族楊氏嚇得不輕。
誰家投拜帖會帶上五千兵馬?
你確定這是拜帖?
楊氏不敢怠慢。
畢竟如今這漢魏交鋒,誰知道這五千漢兵是什麼目的?
本著不得罪的想法,楊氏派出了族中俊傑楊條,帶著禮物來見諸葛喬,打探諸葛喬的用意。
見楊條牽了幾頭牛來自報家門,諸葛喬熱情的迎上:“楊兄,你這是誤會了。”
“我聽聞這月支城有豪族楊氏,是弘農楊氏的分支,論傳承比弘農楊氏還正宗,特意來拜訪。”
“牛乃耕種用的,少一頭牛就得少耕幾百畝地,你送什麼牛啊。”
“我是真心實意來拜訪的。”
楊條聽著諸葛喬的胡謅,臉頰也不由抽了抽。
帶著五千兵馬來拜訪我一個小小的月支城楊氏?
什麼弘農楊氏的分支、比弘農楊氏還正宗,我可不敢這麼想。
最多是幾百年前的祖上沾親帶故了些。
“將軍折煞小民了,不知將軍如何稱呼?”楊條可不敢讓諸葛喬稱兄。
諸葛喬撫掌:“你瞧我這激動的,見了楊兄都忘記自報家門了。”
“我隻是琅琊一村夫之後,複姓諸葛單名一個喬字,楊兄可稱呼我諸葛賢弟,也可稱呼我的表字伯鬆。”
諸葛喬?
楊條怔在當場,語氣也多了幾分急促:“你是大漢涼州刺史、輔漢將軍、隴右羌胡人敬畏如神明的諸葛喬?”
諸葛喬哈哈一笑,輕輕搖晃手中的羽扇:“都是眾人抬愛,其實我也沒那麼威風。”
抬愛?
誰信誰傻子啊!
月支城雖然偏遠,但對於楊條這樣的豪族子弟而言,諸葛喬在隴右的名聲那是如雷貫耳。
曹魏的西線都督孟達被生擒、涼州刺史被張既被生擒、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就讓隴右羌胡敬畏如神明。
連左將軍張郃都不敢對諸葛喬有半點兒的小覷。
更可怕的是,諸葛喬如今也才堪堪十八歲!
楊條十八歲的時候連家族事務都沒正式接觸呢。
“小民楊條,拜見輔漢將軍。”
楊條可不敢跟諸葛喬稱兄道弟,連忙再行禮。
諸葛喬見狀,遂也收起了戲謔。
既然楊條不敢稱兄道弟,那諸葛喬自然也得換個姿態來應對了。
隻是刹那間。
諸葛喬的氣質就有了變化。
方才的和煦瞬間多了幾分殺伐果斷。
“我直言來意吧。”
“大漢的皇帝親征關中,誌在必得。”
“這月支城的士民是準備為偽魏效死,還是響應大漢,我想聽句實話。”
楊條不由心中一驚,手心也嚇出了冷汗。
這變臉速度也太快了些。
楊條遲疑不決。
畢竟這等涉及家族存亡的大事是不能輕易下決定的。
“輔漢將軍,請恕小民無禮,這事小民做不得主。”楊條硬著頭皮,一邊說一邊觀察諸葛喬的神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