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微服私訪遇良將(二)_我欲揚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我欲揚明 > 第三十四章 微服私訪遇良將(二)

第三十四章 微服私訪遇良將(二)(1 / 1)

我欲揚明!

儘管已是義憤填膺,但朱厚熜還是壓抑住滿腔的怒火,問“既然如此,俞將軍為何來到京師?”

“實不相瞞,咱家雖閒居在家,報效家國之心未已,聞知廣東左布政使朱紈朱大人通曉軍事,便求到朱大人門下。朱大人不以咱家粗鄙,給在京中兵部任職的同年作書,由咱家到京裡來找門子謀起複。”

“哦,可有結果?”

“唉!”俞大猷長歎一聲“雖有朱大人書信,象咱家這樣一無顯赫出身二無權貴引薦之人,紅口白牙就想要個缺,兵部那些司官老爺能輕易許了咱家麼?莫說是應允咱家,便是請他們賞臉吃頓酒,這都過了一個時辰,武選司連個六品主事也不肯來……”

朱厚熜根本不相信自己手下還能有“拒腐蝕永不沾”的好乾部,忙問“這又是為何?”

俞大猷早已認定朱厚熜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富家公子,便耐著性子跟他解釋說“去歲年末九邊督帥例行進京述職,新正剛過,武選司便要循例依平日考功,對九鎮並全國衛所各級武職詮選調配,各省都指揮使與各衛所守備紛紛托人說項爭相宴請,武選司那幫司官老爺們忙得腳不沾地也應付不過來,怎有餘暇來赴咱家這等微末小校之筵席?”

看著主子越來越陰沉的臉,黃錦生怕這個牢騷滿腹的俞大猷再說出什麼犯忌諱的話惹主子生氣,忙說“俞將軍也不必如此頹喪,今上聖明天縱,朝廷政清人和,也不致使明珠蒙塵,累及將軍報國無門。”

其實不用他提醒,俞大猷也不會多說什麼。誰不知道東廠和錦衣衛在京城各處,尤其是各大茶樓酒肆撒下了眾多番子,查究官吏百姓的言行,動輒就以“妄議國事,誹謗朝廷”的罪名將人緝捕下獄,在這種嚴密的特務統治下,誰能那樣不長眼色的說些不該說的話呢?!

見俞大猷悶頭吃酒,朱厚熜問“俞將軍,你所說的朱大人又是何人?可與你是鄉誼?”

“朱大人名諱單字一個紈,正德十六年(1521年)兩榜進士,為官二十年來曆任景州知府、南京刑部員外郎,剛從四川兵備副使任上調到廣東任左布政,他是蘇州人士,與咱家並無鄉誼。”

科甲正途出身的文官最看不起武人,朱紈與俞大猷又無鄉誼,能主動為他寫信給自己的同年舉薦俞大猷,可見他肯定是感念俞大猷的才華,朱厚熜心裡暗自記下了這個慧眼識英雄的朱紈的名字。

“在下還有一問,還請俞將軍恕罪,”朱厚熜說“若是此次謀不到缺,俞將軍又做何打算?”

“唉!”俞大猷長歎一聲“若是還不能如願,咱家也隻好回去了。”

朱厚熜說“在下聽說南京兵部右侍郎張經張大人也是福建人氏,他正管著江南軍務,俞將軍為何不去他那裡尋個缺?”

封建官場最重鄉誼,一說是同鄉立刻就親近幾分,朝中先達也無一不以提攜同鄉後進為己任,這一點在黨爭尤甚於前朝的明代尤為突出,各省隻要出了一個內閣大學士或是六部九卿這樣的高官顯貴,立刻就能在身邊聚攏起一大幫的小同鄉,形成諸如浙黨、閩黨之類的政治集團,引為朋黨,互為聲援,大小有事也好互相有個照應,在跌宕起伏、波詭雲諉的朝局風波之中地位也牢固上幾分。這固然是封建官場的一大特色,明朝動輒行起大獄,朝臣時刻都有朝不保夕之虞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前年咱家就找過張大人,張大人也曾有意要起用咱家,卻被南京都察院的禦史老爺攻訐為援引同鄉,令張大人很是為難,”俞大猷歎了口氣說“張大人為官清廉,又通曉軍務,在我福建所出官員之中聲望最高。咱家一個微末小校,怎好再給張大人惹出禍事?”

朱厚熜原本還奇怪有張經這尊大神在,俞大猷何必舍近求遠要求那不相乾的朱紈,看來張經倒不是一個武大郎開店式的人,而這個俞大猷也太過剛直老實,不肯趨炎附勢,難怪他的仕途一直坎坷呢!他安慰俞大猷說“有道是錐處囊中,必脫穎而出。朝廷如今正值用人之際,俞將軍定能大有作為。”

俞大猷隨口答謝,卻顯然還是信心不足,朱厚熜便不再說這個話題,又問俞大猷對於抗倭有何見解。

俞大猷說在他看來,倭寇雖來自海上,卻專精於6戰,於水戰反而不熟,對付這樣的敵人,加強沿海要隘的守備隻是消極防禦之法,更有效的戰術應該是以戰船殲滅敵於海上,不使其有登6的機會……

朱厚熜大喜,說“俞將軍所言甚是,海戰之法可有良策?”

俞大猷很不好意思地說“咱家隻是一名微末小校,未有機會領軍作戰,還不知曉海戰之法。”

朱厚熜笑著說“海上之戰無他術,大船勝小船,大銃勝小銃,多船勝寡船,多銃勝寡銃而已!”

俞大猷渾身一震,念叨著“海上之戰無他術,大船勝小船,大銃勝小銃,多船勝寡船,多銃勝寡銃而已……”突然,他站了起來,抱拳在頭單膝跪地“一語道破天機,先生真乃神人也!”

做人要厚道,剽竊了彆人的學術成果還要受人家的大禮參拜,臉皮再厚的人也做不出這種事,朱厚熜趕緊伸手將俞大猷攙扶了起來,說“俞將軍快快請起,在下班門弄斧而已,貽笑大方,貽笑大方……”

俞大猷換成了崇拜的眼神看著自己,讓朱厚熜不好意思再跟俞大猷談論軍事——怕終究會被人看穿自己濫竽充數的真麵目,轉而詢問福建廣東的風土人情。

拜那個時代看過的閒書所賜,朱厚熜知道有三大高產農作物番薯、玉米和馬鈴薯是明朝中後期傳到中國的,這三種農作物適應性強、產量高、又不需要多麼肥沃的土地,能夠生長在很惡劣的環境中,是中國老百姓賴以活命的“救命糧。立誌要做一位好皇帝的他當然先要解決老百姓的溫飽問題,也就格外關心這三種農作物的種植情況。沒有信任的外官可以托付如此機密而又匪夷所思之事,他不惜動用錦衣衛遍布全國的番子進行了秘密調查,調查結果讓他很失望,現在隻有被叫做“番麥”的玉米已經由南洋引種傳入沿海諸省,番薯和馬鈴薯都還沒聽說過。可是他不相信那些五穀不分,隻知道聽牆根、抓人打人的廠衛特務的農業知識水平,如今逮著了來自福建的俞大猷,自然要仔細查問。

俞大猷搖搖頭“番薯?沒聽說過。”

不會吧?番薯可是你們福建的一大特產啊!朱厚熜還不死心,又問“它又叫山芋,這麼大個……真沒有聽說過?那就算了。馬鈴薯呢?哦,又叫洋芋,要不就叫土豆,有沒有?”

俞大猷還是搖搖頭“也沒聽說過。”

怎麼都沒有?看來自己的運氣還不算很好,穿越回來的時間早了一點,老百姓的吃飯問題還得再動些腦筋才行。好在玉米已經傳到了中國,得趕緊派人6續引種到全國,尤其是乾旱、土地貧瘠的山區;番薯和馬鈴薯都是從東南亞一帶傳過來的,就為這兩種高產農作物,也得派人下一趟西洋,一定要儘快把它們引種回來。遇到災荒之年,老百姓活命全靠它們了!

在座幾人都有心思,也無心多吃酒,熱菜剛剛上齊,黃錦搶著付了帳,朱厚熜和俞大猷互道一聲“叨擾”,就散了這場偶遇而起的筵席。

出門之時,朱厚熜裝著隨意地問“俞將軍可是在驛站下榻?”

俞大猷臉一紅,說“咱家非是到京公乾,未有兵部勘合,便不能投宿官驛,如今住在福建會館。”

“好,”朱厚熜衝著俞大猷一抱拳,說“今日在此彆過,祝俞將軍鵬程萬裡!”

俞大猷苦笑一聲“王兄見笑了。”說著,搖搖頭轉身走了。

看著他孤單落寞的背影,朱厚熜咬牙切齒地說了一句“野有遺賢,當國者難辭其咎!朕看那兵部尚書丁汝夔這官也是當到頭了。”

“老大,”黃錦緊張地左右看看,低聲說“這等話,老大還是回宮再說的好……”dd


最新小说: 她死後,渣男父子瘋了! 饑荒年代:我靠空間發家致富! 就兼個職,你通緝我一千五百萬? 撿個灰蝙蝠家人們[綜英美] 恒星時刻 荒年賣女兒?我反手掏出肉肉肉肉 都市玄門醫婿 吞噬劍帝 靈霄逆途 宇智波,從毀滅忍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