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兵臨城下_我欲揚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我欲揚明 > 第五十章 兵臨城下

第五十章 兵臨城下(1 / 1)

我欲揚明!

客觀地說,眼下這場足以危及大明朝生死存亡的戰爭確如高儀當日所言,是由總督三邊軍務的兵部侍郎曾銑倡議恢複河套地區而引起的。

曾銑常年總督三邊軍務,曾在陝西、山西等地多次率軍抗擊過韃靼的入侵,他認為,韃靼俺答部占據河套地區之後,屢屢出動軍隊擾驚陝西、山西等地,邊民飽受蹂躪,如被動防禦則處處守製於人,不如主動出擊,收複威脅整個西北邊境的河套地區。因此,他於今年年初向朝廷上《請複河套疏》,提出“中國不患無兵,而患不練兵。複套之費,不過宣大一年之費。敵之所以侵軼無忌者,為其視中原之無人也。”的主張,建議朝廷集中兵力收複河套地區,一舉拔掉蒙古進窺中原的落腳點,確保邊城安寧。這一建議得到了朱厚熜和內閣輔夏言的讚同,自五月份以來,在曾銑的統一指揮下,明軍延綏、寧夏和固原三鎮兵馬相繼出塞襲擊韃靼湧入河套地區放牧的部眾,俘虜人畜,激怒了韃靼領俺答。俺答便興師大舉進犯明朝邊境,為了獲取最大的戰果,他沒有選擇兵出偏遠的陝西,而是選擇進擊大同,其目的在於拿下大同占領山西之後,富庶的北直隸便是他的囊中之物,至於近在咫尺的明朝國都北京,他似乎還沒有那麼大的野心和胃口。

大同重鎮的守軍一開始進行了堅決的抵抗,一連三天的激戰使得韃靼軍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俺答幾乎有放棄進攻退回蒙古的念頭,但一次征近乎全族精壯男子動一場戰爭,斷然沒有輕易敗退的道理,俺答咬著牙命令部眾再次起進攻,一定要襲破大同,打開南下的大門。

到了第四天,大同的城門樓上突然掛起了一麵白旗;接著,大同城門也打開了,讓韃靼軍隊大吃一驚。疑心有詐的俺答直到大同總兵仇鸞出城拜見之後,才確信自己得了這天大的彩頭。

輕而易舉奪取大同重鎮,令俺答十分高興,仇鸞的投降更使他懷有僥幸的心理,就沒有乘勝督率二十萬大軍大舉進攻北京,而是駐軍大同,派出小股部隊四處搜山,大肆虜掠軍民男婦作為奴隸,還聽從仇鸞的建議,派出使者勸說自大同至京師各處關隘守將投降。

各處關隘的守軍均義正詞嚴地拒絕了俺答和仇鸞的誘降,將使者梟示眾,在加強城防的同時,還派出部隊積極進擊往來剽掠的韃靼軍隊,使敵人未能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反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失去了趁虛趁亂進攻北京的機會。

派到各處勸降的使者一去不複返,聽到的儘是剽掠軍隊被伏擊的消息,俺答終於明白了明朝軍民堅決抗戰的決心,這才醒悟過來,於九月十六日兵三路,一路繞過宣府、洪州堡,攻破居庸關以西的白羊口後,直逼北京;一路兩萬人從古北口、密雲出;俺答與仇鸞親率主力,攻破紫荊關,向北京進。駐守各城池關隘的明軍皆因積弊重重,導致兵疲將弱,戰力低下,遇到兵強馬壯的韃靼大軍皆是一觸即潰,偶有死守之臣也因兵不耐戰,也未能守,終致韃靼大軍一路直殺至京師,數十萬百姓或喪生敵手或被掠為奴隸,僥幸逃出生天的也隻能流亡異鄉,山西、河北局勢一片糜爛。

各處關隘的守軍儘管未能完成守土抗戰的使命,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遲滯著韃靼軍隊的進攻,為北京保衛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包括河北和順天諸府衛所軍、漕軍以及山東沿海備倭軍士在內的十五萬軍隊已相繼趕往北京;從京城並順天各府之中緊急征招的近五萬精壯之士也已編練成軍,目前京城已經聚集了近三十萬的軍隊,正在日夜加緊操練,嚴陣以待敵人的進犯。

可是,明朝整軍備戰的過程也並不順利。

京師營團軍遇到的刁難隻是其中一例,積弊難除的大明官場在國家風雨飄搖的危難之時,還生了更為嚴重也更為搞笑之事。最讓朱厚熜啼笑皆非的是,此事還是一直深得他信任和賞識的戶部尚書馬憲成和署理兵部的侍郎曾銑兩人引起的。

各地勤王援軍雖會聚京師,但因倉促出,都沒有帶糧食,又因調度駐防、劃分防區,一時也顧不上去往通州軍糧庫領取糧秣,兵部便要求戶部先行幾日之需,再從各軍糧餉中扣除即可;戶部卻說當日禦前議事定下來各軍若先敵抵達京師,該當自行前往通州領取,前期緊急調運到京師的存糧要做戰時儲備,輕易不得動用。公文轉來轉去,轉了好幾天也沒有著落,兵士們隻領到幾張乾餅充饑,士氣受到很大影響。戶兵兩部鬨到內閣輔夏言出麵也還是各持一辭,互不相讓,最後將官司打到了禦前,朱厚熜大雷霆,責令戶部先給各軍放十日存糧,不能讓士卒餓著肚子去打仗。後來兵部見韃靼尚無立刻進兵之意,便安頓各軍分批去往通州軍糧庫領取糧秣。各軍士卒便有怨言,說什麼曆來從征吃的皇糧皆是由各地官府衙門征調運送,如今卻要他們自家搬運;而順天府征民夫運糧尚有腳力銀,他們卻未見分毫,朝廷處事如此不公,令將士齒冷心寒雲雲。兵部奏報朝廷之後,朱厚熜隻好下令犒軍。但戶部聲稱江南夏賦尚未解送京師,太倉存銀和周邊數省當年征收的夏賦在整修城防工事及招募鄉勇時業已告罄,犒軍錢糧和諸項費用無從可出,朱厚熜再次大雷霆,聲稱再拿不出銀子就要抄了戶部自尚書馬憲成至吏員一乾人等的家挪作軍用,戶部這才將原來打著埋伏準備用於臨時救急的五十萬兩銀子拿了出來,跟皇上搜空內庫找出了四十五萬兩湊在一起,很寒磣地給每位將士和義勇軍民一人了二兩銀子。

九月二十八日,韃靼三路大軍相繼攻至北京近郊,京師告急。朱厚熜再次召集內閣學士、六部九卿及京城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集體商議京城保衛戰具體事宜,並專門將高拱、俞大猷和戚繼光三人從軍營中叫了回來,參加這次最高級彆的禦前軍事會議。

由於早就定下了堅決保衛京城的方針,在這次會議上,沒有人敢再提遷都的話,所有人的言都圍繞著如何打好北京保衛戰,至少從表麵上顯示出了萬眾一心,誓死抗戰的決心。隻是在具體的作戰方式上爭論的十分激烈,有人建議完全拆除北京城外的軍民房屋以便屯兵,也有人建議在北京城外挑築深壕,防備韃靼騎兵突擊。

雖說朱厚熜隻是個紙上談兵的軍事燒友,但就以他這半吊子的水平,也知道提出這樣建議的人根本就不懂作戰。先第一個拆除房屋的建議就很荒謬,完全拆除城外的軍民房屋,雖然有利於明軍屯兵,卻更利於韃靼騎兵衝鋒,明軍以步卒迎戰騎兵,哪能這樣因小失大?要不是因為提出這個建議的人是一個久經考驗、已經官居二品的某部尚書,朱厚熜還真以為他是韃靼打入明朝內部的高級特務!與之相反的在城外挑築深壕的建議倒是對韃靼軍隊的特點有一定的認識,知道可以用這種方法削弱騎兵的衝擊力,可是也太過消極了一點挑築深壕固然令韃靼騎兵無法直擊城下,卻更不利於明軍出擊——等明軍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想對敵軍起反衝鋒的時候,還得先填平這些砦壕,有那些時間人家韃靼騎兵早撂開蹄子跑了,明軍就喪失了這千載難逢的聚殲敵軍於城下的機會,憑人家的機動力,明軍還要等多少年才能等到這個機會呢?

這個時候,新上任的兵部尚書,也是朝廷默認的北京保衛戰前敵總指揮曾銑言了,朱厚熜本來很看好曾銑的軍事才能,沒想到曾銑的言令朱厚熜更是大失所望。可能是對以匆匆拚湊起來的三十萬軍隊迎戰韃靼軍隊信心明顯不足,他竟然建議將全部軍隊撤入內城,關閉九門,堅壁清野以避敵人鋒芒。

這個建議簡直比剛才那個在城外挑築深壕的建議還要保守,根本就是放棄了京城周邊地區及數以百萬計百姓的安危,將三十萬大軍龜縮在城中,坐等韃靼軍隊剽掠之後全軍撤走。

按他的建議倒是完全可以保全京城及軍隊的安全,可這樣非但不能予敵人以重創,更給京師百姓帶來巨大的損失。而且,這樣示敵以弱將會對軍心民心造成巨大的打擊,這場戰役將會成為大明王朝以及明朝軍隊永遠也無法抹平的傷痕!

朱厚熜當初提拔曾銑,是看他通曉軍事且具有一定的戰略眼光,沒想到涉及到具體作戰,他竟然是這樣保守怯懦的人!朱厚熜真不知道自己是看走了眼還是明軍的戰鬥力實在讓人難以放心。

朝臣們爭議了半天,越說越讓朱厚熜生氣,索性就不聽他們的了,直接點名“俞大猷、戚繼光!”

兩人還是身披甲胄,聽到皇上點名,站起來躬身抱拳行禮,應道“末將在!”

“你二人可有信心出任前鋒抵擋韃靼大軍?”

俞大猷和戚繼光對視一眼,堅定地回答說“末將定能大敗敵軍於城下!”

聽到他們這樣的保證,朱厚熜微微點頭,自禦座上站了起來,慷慨激昂地說“當年瓦刺兵鋒何其之盛,於廷益尚能率疲憊之師大敗其於北京城下,今日奈何示弱退避內城,使敵益輕我?當與敵決勝於九門之外!”當下分付眾將,率軍二十二萬,列陣於京城九門之外,與韃靼軍隊來一場硬碰硬的野戰,隻留下了不足八萬的老弱病殘士卒守衛內城。

看他的安排,簡直是以大明王朝的生死存亡為賭注,要背城一戰定勝負!諸位大臣心驚肉跳,當即一齊跪下,懇請皇上三思。

朱厚熜惡狠狠地說“朕意已決,卿等不複多言!”dd


最新小说: 穿書女配跟反派大佬領證劇情崩了 我是蘇柒柒 主動替嫁,我成了少卿的心尖寵 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 大唐最強太子:開局怒懟李世民 諸天大佬聊天室 乖乖女又在末日遺跡掉馬甲 替嫁後,病危世子被撩得活蹦亂跳 新婚前夜,我綠了皇帝後殺瘋了 穿越成農家婦,帶三娃囤糧登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