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舌戰諸公(一)_我欲揚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我欲揚明 > 第三十七章 舌戰諸公(一)

第三十七章 舌戰諸公(一)(1 / 1)

我欲揚明!

大事既定,顧?輕鬆了下來,一邊招呼張居正和初幼嘉兩人隨意用些茶點,一邊考究他們的學問課業,還拿出師長的派頭,對他們這幾個月來耽於優遊,荒廢學業表示了強烈的不滿,讓他們即刻搬出舊院,搬到館驛與自己同住,既能參與機密之事,又方便日夜督促他們求學上進。張居正和初幼嘉兩人十分慚愧,而且,既然決定參與擁“遼”棄“益”之事,他們也不好意思再借宿何心隱之處,便唯唯諾諾地答應了顧?的提議。

就在這個時候,顧?的貼身長隨跪在門口稟報道“稟老爺,南京都察院張總憲(左都禦史的彆稱)、吏部董太宰、戶部韓司空(戶部尚書的彆稱)及幾位大人來拜。”

顧?命長隨進來,接過了他手上那厚厚一疊名啟,隨意地看了看,就笑著說“來了這麼多位當朝大僚,益王千歲倒是很給老夫麵子啊!”

張居正和初幼嘉兩人對視一眼顧公曾任南京刑部尚書,與這些人有同僚之誼,他們大概是新明朝廷派來當說客的吧!趕緊起身告罪,要先行回避。

顧?擺了擺手“來的這幾位老先生久讚中樞,輔政安民,可謂泰山北鬥,望重群倫,想必你等早已慕名已久。今日恰逢於此,就讓老朽來為你們引見引見。”見兩人麵露為難之色,他笑著說“老夫方才已說過,老夫一向視你二人等若子侄,凡事無有不可令你二人知之者,你等不必推辭。想必各位大人的轎子已經到了門口,快隨老夫出去迎候。”

張居正和初幼嘉兩人知道,來人定是要詰問顧?擁兵進京一事,或許還會因為擁“益”或是擁“遼”生激烈的爭執,在這種情形下,他們作為後輩士子,更不應該參與。但是,一來長者命,不敢辭;二來也是被年輕人那難以壓抑的好奇心所趨勢,便硬著頭皮,匆匆整理了一下衣巾,跟著顧?來到了大門口。

正如顧?猜測的那樣,門外已停滿了綠呢大轎,七八位緋袍冠帶的二、三品大員正站在門口等候主人出門迎接,見到顧?帶著兩位儒生服飾的人走了出來,他們不約而同地將驚愕、迷惑和生氣的眼神投向了張居正和初幼嘉兩人。

顧?仿佛沒有看出他們的不滿,熱情地說“諸公安好!一彆數載,音書兩稀,?深為掛念。本以為病廢之人,隻能遙寄相思之情,卻不曾想還能與諸公重逢於南都,更有辱屈尊拜望,?不勝惶恐感激之至。”一邊說著,一邊深深地長揖在地。

這句話在張居正和初幼嘉兩人聽來是非常正常的問候語,但來的那些人不是顧?的同年,便與之有鄉誼,以往的私交都不錯,加之南京上元一水之隔,本應時時走動,溝通消息才是。但是,自從顧?得罪了夏言,被勒令致仕還鄉之後,他們很自覺地與他拉開了距離。因此,當聽到顧?說“一彆數載,音書兩稀”之時,都象是被針刺了一樣不安起來,有兩三個人甚至紅了臉,一邊哼哼哈哈地打著招呼,一邊也躬身回禮。

顧?卻不象是有意嘲諷他們似的,見禮完畢之後,就將張居正和初幼嘉兩人介紹給各位大臣。兩人越聽越是心驚,來人之中光是南京的六部九卿就有三位都察院左都禦史張履丁、吏部尚書許子將和戶部尚書韓讚周;還有禮部侍郎馮石麟、翰林院侍讀學士顧元勳、兵科都給事中吳偉業等四、五位官員。這麼龐大的陣容,可見新明朝廷為了說服顧?,也算是煞費苦心了!

無論年歲還是官秩,張居正和初幼嘉兩人都與那些人相去甚遠,隻得一一行跪見大禮。

顧?帶著兩位青年士子出迎,本與官場禮製不符,那些人心中十分惱火,本想當即拂袖而去,但礙於顧?的麵子,又有大事在身,不好當場作,隻得勉強受禮。不過,當他們得知這兩位青年士子便是名滿天下的湖廣才子張居正和初幼嘉之後,也都收起了輕慢之心,一絲不苟地側身避讓並拱手回禮,鬨哄哄地折騰了好一陣子才見禮完畢。

一行人被讓進客廳,又重新見禮,並為著誰該坐什麼位置互相推辭,甚至爭執了許久,最後公推諸人中年歲最大、品秩最高的南京都察院左都禦史張履丁陪著顧?,分賓主坐在了上,其他人按照品秩分彆就座,張居正和初幼嘉兩人隻能坐在了下手的末座。

坐定、仆役奉茶、寒暄了幾句之後,坐在上手第一位的南京吏部尚書許子將衝顧?拱拱手,說道“東老(顧?號東橋)南來,我等未曾遠迎,實在失禮。但仆有一句肺腑之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顧?似乎沒有聽出許子將客氣中不失冷漠,更壓抑著幾許憤怒的語氣,拱手還禮道“先生請賜教。”

許子將說道“華玉兄(顧?的字),你我都是自束便受教於孔孟聖賢,更曾待罪官場多年,須知立君立儲之事,關乎國朝根基社稷存續萬民福祉,當由群臣集議,公推擁戴,方為正則!如今你悍然帶兵擁遼藩南來,分明是意在以武力脅迫。若持此而可得逞,朝廷綱紀何在?南都之威嚴何在?”

“宰豕(吏部尚書的彆稱,又叫太宰)所言句句在理,?實在無言以對。?行此非常之舉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其中鹵莽不周之處,萬望見諒。但?有一事不明,還請宰豕賜教。”顧?冷笑一聲“當初最早奮起維護倫常大義,倡議靖難以守祖宗家法的荊藩何在?”

顧?這句話問到了要害之處,許子將頓時啞口無言――當初最早收買軍鎮、倡議靖難的荊王朱厚綱等幾位藩王一進南京,就為了該由誰來承繼大統鬨得不可開交;而魏國公徐弘君、誠意伯劉計成等勳貴也是各懷鬼胎,都想獨攬擁立之功,幾方勢力爭吵不休,最後公開攤牌,爆了激烈的內訌。兵亂之後,幾位藩王宗親都不知所蹤,目前在南都監國的益王朱厚燁還是事後由那幾位勳貴和僥幸未死於亂兵之手的大臣們聯名簽署公啟,派出禮部司務官千裡迢迢趕到江西迎請來的。既然前事不遠,顧?如法炮製也就不能說是顛倒朝廷綱常,褻瀆南都威嚴。

張履丁與顧?既是同年,又有幾十年的私交,見許子將一開口就被顧?頂了回去,當即氣勢洶洶地說“顧東橋,你好大的膽子!身為聖人門徒,又是兩榜進士,科甲正途出身,在外做過封疆大吏,在朝掌過刑部正堂,屢蒙國朝之恩,怎能行此狂悖禍國之事!你莫非不知,眼下大亂方殷,人心浮蕩,朝廷隨時都會傾師南下,我輩既持定心誌,要維護倫常大義、祖宗家法,便要戮力同心,共襄國難。若不能同舟共濟,先自鬨將起來,局麵如何收拾?留都還要不要靖難?中興還要不要再造?”

顧?也毫不相讓地反唇相譏道“弟雖待罪山林,不問世事,留都如今之情勢卻也略知一二,年兄若要以此詰問於弟,弟倒想請問年兄一句莫非任由那幾位勳貴把持朝政,置六部如虛設,役百官如家奴,就能克成靖難大業,再造社稷中興嗎?”

顧?這句話又問到了要害之處――按照朝廷規製,公侯勳貴隻能出任武職,不能參與朝政,可如今留都大權卻全把握在那些勳臣貴戚手中,動輒對朝政指手畫腳,對科甲正途出身的文官更是頤指氣使,連六部尚書這樣的朝廷大員都受到他們的挾製,還公開宣稱,朝廷一應大事必須與他們商議,得到他們同意之後方能施行。尤其可惡的是,他們為了聚斂錢財而改選官任職為納貢捐官,公開賣官鬻爵,使一大幫不學無術的鼠輩位列朝班,許多可堪大用的賢良之才卻因拿不出銀子或不願意拿銀子賄賂,被堵塞了報國之門,不但是非混淆尺度全無,更將朝廷體統踐踏無餘,在江南官場士林之中引起了強烈的不滿。

在座諸人都是當朝大僚,這半年來更是深受其苦,此刻聽顧?這麼一說,不由得都在心裡暗自點頭,有心要替許子將扳回一局的張履丁也被噎得說不出話來。

顧?來勢洶洶,那些官員都知道此行絕不會輕鬆,因此來之前就曾商議過,與他一見麵就抬出朝廷綱常律法來打消他的囂張氣焰,然後再坐下來和他慢慢談條件。可是,兩記下馬威全被毫不留情地頂了回來,那些官員趕緊改變了策略,有人就出來打圓場“都是多年的老友,有什麼話不當說,卻要這樣吵嚷?縱然所見不合,也不必一見麵就吵個不停,讓後生小輩瞧在眼裡也不雅相。”

有人緩和氣氛,顧?也就不乘勝追擊,反而以一種勝利者的寬容姿態,對在座的諸位大臣團身一揖,懇切地說“天下安危,乃至大明中興,全賴我君子合力護持。我君子能否儘力於朝,全賴立君以賢。此事至關重大!那些勳臣貴戚奸邪成性,鷹狼為心,把持朝政,濁亂綱常,於我君子極儘輕慢排斥之能事,日後更必儘逐我君子而後已。諸位大人身係天下之安危、中興之成敗,江南士人百姓無不仰之如嵩岱,萬不能因一念之猶豫,而任奸邪得逞,致使仁人誌士報國之誌終成畫餅。望各位大人三思複三思!”

說完之後,他告罪起身,踱進了內室,將一大幫正皺著眉頭苦思苦想的朝廷大員留在了客廳裡。dd


最新小说: 穿越古代,藝術生的科舉之路 大明:我朱雄英來了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穿越獸耳原始部落,開局被驅逐 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 滿朝奸臣,朕從暴君殺成千古一帝! 重生清末之傲視列強! 哎!天道推著你發展 寧塵許舒顏 魂穿匪商,亂世謀權禦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