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攻心為上_我欲揚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我欲揚明 > 第六章 攻心為上

第六章 攻心為上(1 / 1)

我欲揚明!

嚴嵩恍然大悟皇上一番雷霆震怒的背後,竟埋著這樣一篇大文章!看來如今朝局不穩,迭生變亂,皇上已經不放心他們這些外臣,而改以自己最信任的大伴督率傾國之師南下平叛!仔細想來,皇上方才那樣小題大做,或許便是此刻正垂站在皇上身後不聲不響的那個呂公公在背後進的讒言!

儘管心裡著實惱怒,但他斷然沒有與皇上最為信任的大伴爭寵的膽量,趕緊說“皇上聖明!呂公公忠勤敏達,德高望重,遠勝臣與李閣老百倍,以他監軍,必能使六軍上下效死用命,江南逆賊望風披靡……”

嚴嵩既然已經表態,朱厚?就不再和他多費口舌“既然嚴閣老讚同此議,明日朝議,就由你上奏朝廷。”

嚴嵩自然知道,內官提督京營或任各軍鎮監軍之例,起於宣宗宣德年間而廢於嘉靖初年,當初廢弛之時,朝野上下無不拍手稱快,也算是當今皇上順應人心革除舊弊的一大德政;如今皇上要自食其言,委派自己的大伴任平叛軍監軍,還真有點說不出口,就象當初與韃靼議和一樣,將這件棘手的事拋給了自己,讓自己來承擔朝野上下的非議與詰難,但一來內閣輔臣本就應該查缺補漏,為皇上分憂解難,內閣輔則更要甘當替罪羊,為皇上分謗免譏;二來這何嘗又不是討好呂芳以及呂芳背後的皇上的大好機會?因此,他欣欣然地說“臣謹領聖諭。”

朱厚?打了一個長長的哈欠“大概已近醜時了,明日早朝還要議事,有些事你們內閣還要先通通氣,嚴閣老早點歇息吧!”

嚴嵩明白皇上想必知道李春芳對督師一職誌在必得,讓他於早朝之前將此事告知李春芳,省得他在朝堂之上公然反對,鬨得皇上和內閣都下不了台,當即躬身說“皇上也請儘早就寢,臣告退!”

“呂芳,代朕送送嚴閣老。”朱厚?說“以後也賜給嚴閣老一麵出入宮禁的腰牌,求見朕就不必請旨了。”

次日朝會之上,嚴嵩代表內閣上奏朝廷,建議平叛軍以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師英國公張茂為帥,左軍都督府右都督、少輔威遠侯陳世昌副之;以京師營團軍為先鋒,營團軍副指揮使戚繼光為前軍指揮使;其他各軍指揮使及以下將佐由兩位正副帥會商酌定。朱厚?準其所奏,敕令諸位將帥戮力同心,督率六軍共赴國難。張茂等人出班,慨然奏曰願為朝廷效死用命,此番南下,定能將江南逆賊一鼓擒獲,獻俘闕下。

參加朝會的五府及各部院司寺所有官員都明白,這是早已議定之事,不過走個過場而已。但接下來嚴嵩所奏之事,卻令絕大多數的人大吃一驚“江南叛亂,波及南都、中都及皇上龍興之地湖廣安6,太祖文皇帝與睿宗先帝陵寢更不知能否保全,令皇上及臣等百官萬民夙夜憂歎、寢食難安。茲事體大,臣懇請皇上擇派親信內官代帝巡視兩都及安6,謁孝、顯兩陵,並監平叛軍事。”

滿朝文武尚在驚愕之中,禦座上的朱厚?開口了“嚴閣老所奏深契朕心。朕躬德薄,禦極二十四年來未成大治,致使兩都淪陷、太祖及朕的皇考皇妣陵寢皆落入賊手,每每思之,不勝激憤之至,恨不能親率六軍南下平叛,克複兩都,祭告太祖及睿宗先帝,卻為諸位愛卿以家國大事所阻,實在愧對列祖列宗!如今派遣內官代為成行,也算聊儘後嗣子孫之責了。隻不知當派何人為使,嚴閣老可有合適人選?”

“臣以為乾清宮管事呂芳久侍皇上,又曾侍從於睿宗先帝左右,以其為使最為相宜。”

乍一聽嚴嵩方才的奏議,滿朝文武多有不滿內官監軍之舊製已被廢止,何必要再讓那幫閹寺重掌兵權,禍國亂軍。此刻聽了這一番君臣奏對,大多數人都釋然了皇上掛念太祖,尤其是本生皇考、皇妣的陵寢,派出自己的大伴拜祭,這也是儘人子的本分,外臣可不好橫加乾涉啊!

當然還有另外一些人就想得更為深遠一層薛陳謀逆,司禮監掌印呂芳擔罪被貶,但皇上還是想讓他繼續擔任“內相”,就要給他立功的機會。既然如此,誰還敢在這個時候觸皇上和呂公公的黴頭?

屬於夏言一黨的幾個六科給事中昨日已知道內閣原定以李春芳為督師,但嚴嵩如今卻又舉薦呂芳出任監軍,想必是不願讓李閣老獨攬大功,抬出呂芳來搶位子,便有心要出班諫爭,彈劾奸臣弄權,卻看到站在第一排內閣輔臣隊伍之中的李春芳紋絲不動,安若泰山,也就不好強行出頭了。

既然沒有人公開反對,朱厚?便說“此事就準嚴閣老所奏。江南乃朝廷財政之源泉,處置得當與否,於國家未來得失甚大,不可不慎重斟酌。朕今日想與諸位愛卿議一議江南叛黨亂民處置一事。”

這個題目實在太大太敏感,無論是已經受命執掌平叛軍的各位將帥,還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三法司的官員,乃至那些與江南有著這樣那樣關係的官員,都把耳朵豎了起來,誰也沒有心思去探究內官擔任監軍妥當與否了。

朱厚?緩緩地說“朕以為江南之於國家,譬如倉廩庫藏之於人家,縱有二三強梁之徒鼠竊竄據其中,若非迫不得已,必先儘力設法撫而出之,誘而縛之,斷無驟然舉火焚倉,縱兵毀庫,自敗其才之理。如今些許宵小占據江南,逆天作亂,便等同此例。朝廷此前曾擬定‘政治宣傳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總體方略,進而又為平叛軍定下‘撫剿並舉,以撫為主’的平叛方略,一以貫之便是要力避焚殺破毀,保全庫藏,以利國家振興富強之大計。但方略難免空泛無當,需具體細化為各項政策措施,諸位愛卿若有良謨在胸,自當坦陳建言。甚或具體到一人一事,但凡是出於公心,有利國家,也不妨道來。”

見滿朝文武左顧右盼,竊竊私語,卻還是沒有一個人敢率先出班陳奏,朱厚?又說“江南不隻是朝廷財賦重地,更是國朝斯文元氣之地,江南士子如何處置便關乎國朝文昌教化。朕以為,尋常士子,隻要未受偽朝官職,無論有無附逆之情事,也應網開一麵,不予追究。朕還聞說那些亂臣賊子為了聚斂民財以逞私欲,竟賣官鬻爵,準許士子納貢捐官。如此褻瀆國家名器,朕聞之不勝駭然之至!對於那些自願買官、侮辱斯文的士子,朕委實痛心不已,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也念其求學不易、上進有心,隻要他們不附和那幫亂臣賊子負隅頑抗,且能真心悔過,朕也一個不殺,大部不抓!”

皇上的話如同向平靜的池塘中扔了一塊石頭,朝堂之上頓時沸騰起來謀逆是十大不赦大罪之,為的自不待言要抄家滅族,那些接受偽明政權封授的官職的人,等若自願加入逆黨,貶謫充軍、甚至身送東市明正典刑也在情理之中,如今皇上竟說“一個不殺,大部不抓”,顯見得是有意要赦免其附逆之罪,如此心量氣度,古之賢君也不過如此啊!

此外,皇上推行嘉靖新政,要求官紳士子一體納糧當差,被全天下的讀書人視為淩辱士人之亂政,朝廷命官雖說礙於忠君思想的束縛,沒有多少人參與謀逆作亂,但心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滿,這道恩旨一出,足見皇上並非不尊禮教,而是迫於國朝財政難局,不得已才頒行新法。滿朝文武立刻跪了下來,齊聲高呼“仁德寬厚無過皇上!”包括嚴嵩在內的全體江南籍官員更是禁不住熱淚盈眶,不迭聲地喊道“吾皇聖明,聖明啊!”

看著滿朝文武十個人中少說也有六、七個眼中有淚光閃爍,朱厚?心裡苦笑一聲即便朕不知道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的重要性,就憑你們江南籍官員占了大明官場一大半的人數優勢,朕也不敢輕易對全江南的士子動刀子啊!他謙遜地一笑“也說不上聖明不聖明。朕是天子,是萬民的君父,就要為江南,更為國朝保存一點斯文種子!”

接著,他進一步啟說“朕以為平叛是大事,戰後重建也不容忽視。諸位愛卿有江南人氏,也有曾在江南為官者,貴親誼、同鄉、同窗或當年治下子民,若有真才實學者,可將姓名開列清單,能保全的朕都保全,有願意為國家效力者,朝廷也大開方便之門,我大明朝要國運昌盛,長治久安,人才總是多多益善的好!你們可修書於他們,讓他們安心保全性命,王師不日即可南下,救他們於水火之中。若有傳送軍情、捐資助軍者,朝廷從厚論賞。”

皇上把優撫江南士子百姓的調子定了下來,滿朝文武就尋著這個思路開始建言獻策,並為之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後定下來處置江南叛亂諸人的總原則仍遵照皇上平定京城薛陳二逆謀逆之事頒布的聖諭“惡必除,脅從不問”,對於江南逆天作亂的那幫藩王宗親、勳臣貴戚,自然絕不姑息,要嚴懲不怠以正國法、儆效尤。但對於附逆的各級官吏、將士、士人、百姓,則有許多恩撫之策,比如鼓勵叛軍將士及各地百姓在王師到來之際殺官起事或助軍殺敵破賊;鼓勵江南豪紳富戶大力捐助軍糧;鼓勵叛軍各級將佐率軍投誠或戰場起事,以及各地官員獻城投降,以上人等不但赦免附逆之罪,還可論功行賞。同時,各地官吏若格於叛軍勢大,不能起事或獻城,隻要恪守臣職,保境安民,並妥善保管典籍、黃冊、倉廩,也可酌情減免其罪等等。

對於這些建議,朱厚?無不準奏,指令翰林院、國子監將這些優撫政策撰文,刊登於《民報》之上,通過各種渠道送到江南廣為分,並明確指示,各級官府衙門務必要將各項恩撫之策落到實處,日後但有朝廷官吏不照此辦理者,江南士子百姓可持《民報》到上司衙門直至京城告狀。dd


最新小说: 吞噬劍帝 靈霄逆途 宇智波,從毀滅忍界開始 風華鑒 長生修仙:我的天賦有點多 我有九千萬億渣男金 廢土世界的女子指揮官 無儘複活後,我能傷害轉移 韓城:我與未來有扇門 諸天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