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世家!
也裡慶的大軍比征北軍早出發五、六日的時間,這一路楊燭明帶兵著實追的辛苦。即便有斥候留下來的線索,他們也足足追了八、九日才遠遠地見到了也裡慶大軍的旗幟。
當追到人之後,楊燭明反倒不急了,與也裡慶的大軍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同時加派斥候監視也裡慶大軍的一舉一動。根據關外地圖所示,在追蹤了兩、三日之後,楊燭明基本可以確定也裡慶是要回到他們的中都落城去。
落城是草原難得的一塊寶地,水草豐茂,牲畜眾多,仿中原建造寬大的城牆,內裡可以容納眾多的將士落腳,是也落部最重要的後方城鎮,補給來源之一。數代大汗在此定都,是名副其實的中都之地。
從也裡慶行進的方向到落城,有一條必經的峽穀地帶,叫做九龍盤大峽穀。穀內隻有短短百裡地,九個大彎,曲曲折折猶如九條盤旋在此的天龍一般。此地是伏擊的絕佳場所。曆代也落部大汗也知這個位置的重要性,終年派人在此看守。不過百年間,從未有中原勢力打到這裡,漸漸地也就成了一個象征性的險地,不過每年還是會派一些士兵在此守候,確保安全。
在仔細地研究之後,楊燭明終於下達了來到這裡的第一條戰鬥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搶先占領九龍盤。
通過日夜不停的趕路,楊燭明大軍終於趕在也裡慶前麵來到了九龍盤這個地方。他沒有貿然派人進入,而是繞大圈將此地團團圍住,然後再分兵三路,兩路軍負責清除峽穀上麵南北兩側的敵軍,趁夜色先埋伏在敵軍的左右;一路軍負責清除穀內的敵人,等待時機出戰。
在修整了一夜後,翌日午時,楊燭明先派二十名士兵喬裝行商直接從穀內走過,以確定穀內敵軍的人數和位置。
也許真的是太平日子過久了,值守的也落部士兵根本沒有想過會有敵軍天降,麵對這些偽裝成行商的士兵隻略作詢問,便拿了好處放行了。
此地畢竟離落城較近,楊燭明不敢以烽火作為信號,便以響箭為號,約定申時,天色將暗之時發動突襲。
計劃進行的很順利,突然的襲擊打了這些人一個措手不及,零星幾個落跑的也被外圍的士兵擋住,沒有放跑一人。
三日後,也裡慶的大軍終於來到了峽穀前。大約已經不是第一次通過這條峽穀了,他們顯得很放鬆。軍隊一路前行,在通過三分之一的地方時,也裡慶才終於想明白哪裡不對。
“這穀內怎麼沒有士兵把守?”
也裡蠻無所謂道“定是這些家夥在偷懶。”
牙切爾也道“將士們不耐嚴寒,多半是躲在城內不肯出來。”
城內有香噴噴的烤全羊,篝火晚會,還有溫暖的房屋,誰願意在這種大冷天的去把守一座空穀。
也裡慶心知他們說的是人之常情,但不知怎麼的就是心裡不安,他下令道“傳令全軍,加快速度通過峽穀。”
“是。”
好在一路有驚無險,眼見著出口的地方離他們已經不到十裡之遙了,也裡慶心下不禁鬆了一口氣。
而就在此時,楊燭明下令進攻了。
如人身大小的巨石紛紛滾落,嚴嚴實實地堵住了峽穀兩側的出口。也落部的士兵受此驚嚇,紛紛抬頭向上看去,隻見得檑木、礮石、土灰,甚至是乾枯的樹木等紛紛傾瀉而下,劈頭蓋臉將他們打了個正著。馬匹受驚將身上的士兵甩了下去,互相奔逃,不知有多少士兵被踐踏而亡。
此處乃是峽穀地帶,無可躲藏,幾乎全麵暴露在征北軍的視線內,地形狹長崎嶇,也不利於作戰和逃跑,人群擁堵,陣型大亂,直接被砸死的士兵足有上萬人。
半個時辰後,檑木、礮石似是用儘了,也落部的士兵這才喘了口氣。不過,對方的土灰、塵沙仍舊在不斷傾瀉,漫天飛舞間,讓敵軍無法睜眼。
而當土灰也停止時,箭矢如雨般再次席卷而來。無物遮擋的也落部士兵幾乎成為了活靶子一般,死傷枕籍。
當箭矢也射完的時候,征北軍的士兵們才以繩索係腰,在上麵士兵的掩護下,降落下來,向著還未死絕的敵兵繼續發動攻擊。
這一戰一直持續到了第二日的正午才算全部結束。也落部將近二十萬的大軍永遠地埋葬在了這座山穀之中。而此戰,征北軍僅僅損失不到千人。
在整理戰場之時,楊燭明見到了身上被射成靶子的也落部的大王子也呼先的長子也裡慶。還有他身旁被檑木砸中身死的副帥牙切爾,就是不見二王子也裡蠻的蹤影。
在峽穀內尋找了一日還是一無所獲的楊燭明,最終決定暫時放棄尋找也裡蠻,向不遠處的落城發動了新的攻擊。
楊燭明命令一隊千人的士兵集體換上也落部士兵的鎧甲,帶著也裡慶的屍首,騙開了城門。這些士兵進城後迅速占領了城門,楊燭明隨後率大軍緊跟著進城,徹底占領了落城。
此時東征的事情才算暫時告一段落。楊燭明讓將士們暫且在此地修整,同時一西一東兩封書信分彆傳到了定北城和晉陽。
王兆安接到書信後大為興奮,楊燭明一戰全殲也裡慶二十萬大軍,還斬下了也裡慶的首級,讓他大感安慰。同時他也知道了楊燭明在落城落腳的事情。他明白楊燭明的顧慮,沒有催促,而是將這份信也暫且壓下,沒有上報晏平帝。繼續與晏平帝派來的使者鬥智鬥勇,拖延時間。
不過晏平帝似是鐵了心地要召人回京,這次的欽差裝備齊全,侯英也阻攔不得,隻得派人追回楊燭明。不過草原大了,侯英也不知道楊燭明在哪兒,自然也不能給他們指引,所以這封聖旨能不能到楊燭明手裡還是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