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公公一聽,一開始有點不樂意,可一想似乎也沒有什麼辦法,道:“咱家剛剛確實過了,那蘇聖平是陛下欽點的探花,是天子門生。如果隻是想發表一些言論,被我們隨意抓捕,說不定還引起亂子。就按童大人說的辦吧!”
於是乎陸勇草草寫了一份奏章,三人簽名後,連同《新知》一道立即送往江寧。和童益民、陳公公不同,陸勇作為傳統的讀書人,是知道那篇文章的厲害的,這是從根本上在挖皇權的根,蘇聖平這麼做,沒有很深的政治目的,說出來誰也不會相信。一想到這,送走兩人後,回到書房就趕緊給自己所在的江淮黨大佬們寫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泉州書院,部分學子提前返回學校,加上放假沒有回家的先生,還有一些家住府城的學生,此時正圍坐在一起,熱烈的討論蘇聖平的文章。他們所在的位置,正是蘇聖平他們當年舉行辯論會的地方。
現場卻不是在辯論,氣氛顯得有些凝重。大家看了蘇聖平的文章後,一開始同樣感覺這是大逆不道之言。可一旦想要批駁蘇聖平的文章,在有心人拿出蘇聖平此前的文章之後,連貫起來一看,除了能夠引用聖人之言給予反駁之外,那虛無縹緲的天子之論,反駁起來更是顯得蒼白無力。
何況就算是聖人之言,同樣有很多具有民本思想的言論,如:“博施於民而能濟眾”;“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施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與蘇聖平的民本又有何不同。隨著懷疑、辯論、思考、再懷疑,在場的學生從一開始的批駁,慢慢的變成了有點認同。
這些學生不是不知道府城外那所學校,隻是他們很多人一直認為那是蘇聖平的一個玩物,那是考不上書院,日後無望參加國考的人才會去的,學的多是一些不入流的雜學。聽說蘇聖平平常都會在學校上課,給學生講各種奇怪的理論,是不是自己也要去聽聽看。是不是日後通過不了院試,通過不了國考,也能到那學校去入學。
書院院長林翰增同樣沒有回家,更沒有參與學生的討論。作為一個曾經做過高官的人來說,他深知皇帝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他知道蘇聖平寫的這篇文章對皇權的打擊有多大。現在,他擔心的不是這篇文章會給蘇聖平帶來什麼,會給書院帶來什麼變化。而是這篇文章會給這個朝廷、國家、民族帶來什麼。他迫切的想要知道蘇聖平後續會有什麼動作,會再寫出什麼樣的文章。
泉州李福生家中,今日正巧約胡苗雨、王少傑、白瑞源、秦誌剛等人在家中小聚。原本每年這樣的聚會都是談論海商的大計,今年眾人卻是人手一本《新知》,正在熱烈討論蘇聖平的文章。
他們這些人名為商人,實際上各個都是家族費儘心力培養出來的,年輕時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又有幾十年的人生閱曆,加上海商本來就重視契約。對蘇聖平的文章更有深刻的見解,紛紛從文章當中看出了對自己的好處。
就如文章當中所說的,民眾通過律法這種契約自願受官府統治,那麼民眾自然就對律法的製定有發言權。而民眾這個概念太大了,需要有人代表民眾說話。以前,代表民眾說話的隻能是皇帝認可的讀書人,那按照蘇聖平的理論,商人同樣可以,有強大財力支持的商人就更有發言權了。不過,現在說這些還早。
眾人討論來討論去,除了佩服蘇聖平的膽量和見識之外,更加堅定了蘇聖平即將造反的事實。也不管王少傑在場,紛紛表示現在和蘇聖平隻能是合作關係,還不到徹底站到他那邊的時候,還要再等等看。王少傑除了擔心自己的兩個兒子,得趕緊讓他們回來之外,對其他的都不置可否。
隨著《新知》逐漸流傳到外地,蘇聖平的文章就不止在泉州、寶島引起震動,同樣給更多的讀書人、商人帶來了不小的衝擊,讓他們開始思考,開始懷疑。
喜歡南風緊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