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風而起!
“家父平生最喜歡書寫的三句話,‘實業報國’,‘人才第一’,我想我們已經做到了。”李健熙說道“對於已經發展壯大起來的三星來說,最後一句‘合理追求’,卻顯得更難,因為它已經上升到了從道德層麵和社會責任層麵,要求我們對貪念予以約束。”
“聽說老會長喜歡《論語》,孔子在《論語》裡說到過‘克己慎獨’的概念。”周至趁機補充道“後來的思想繼承者,又發展出‘克己慎獨,守性明心’的理念,而《易經》中的‘含章可貞’一句,解釋的也是這個道理。”
“老會長的漢學修養,當真讓人敬仰,實在是歎為觀止啊……”
南韓之前用的漢字,其實直到現在他們依然在用漢字,尤其是身份證上的姓名,不用漢字隻用拚音,會導致許多麻煩。
因此當李健熙讓周至將這三句話寫出來,再講解翻譯了一下,李健熙頓時就覺得,這三句話,其實就是對於自己父親“合理追求”這句話疊加上高端buff無價之寶。
“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含蓄地為人處事,保持住美好的德行,如果去從政,則不居功,不顯耀,必然會收獲到最好的結果。
這句話,既解釋了“合理追求”四個字的道德基礎,屬於對三星第一代創始人思想的繼承和發揚,更重要的還完全可以作為三星接下來發展的正麵形象大旗,可以用來作為對抗將三星目為托拉斯的不利輿情。
最關鍵是為三星接下來乾涉政治,了合理解釋——從王事換個好聽的說法,就是切實履行應儘的社會責任嘛!
雖然李健熙並不怕負麵輿情,但是隻要是大佬,誰不想有個好名聲,多給自己刷幾層光環呢?
如此老會長喜歡書寫“合理追求”,新會長喜歡書寫“含章可貞”,算不算克紹箕裘,發揚光大?
當然算。
李健熙看著周至寫下的三句話,心想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把書法練一練了。
再看周至,就越來越順眼,不過大佬事務實在繁忙,定下基調以後,就在眾人的掌聲和目光中離場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除了李在鎔和尹富根,三星的大佬剛剛都在場,也對自己總會長的講話予以了肯定,因此剩下的就是將講話落實成會議成果而已。
周至也暗暗為李健熙的手腕喝彩,雖然看上去是自己幫了李健熙,但是從始至終,李健熙都沒有給自己任何機會改變他的想法,而是將自己的意誌,直接而讓人沒法拒絕地加到了他的身上。
這也是一種話術技巧,是一種和自己賣力地說服崔誌成他們的話術技巧截然不同的方式,讓周至感覺這次出行又學到了不少經驗。
“精誠合作”的基調定了下來,雙方合作的意向談定,四葉草拿到三星自研流片工程軟件的使用權,三星會派遣技術小組進駐四葉草,幫助四葉草技術人員消化掌握兩個軟件,同時還會津海廠的掩膜設計和其餘工程文件,雙方共同組建技術攻關小組,針對國產晶圓,設計富含兼容性的新款掩膜。
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技術成果i核,由三星和四葉草按照貢獻度進行占比分配,在設計驗收通過後,三星會繼續投資張江,為晶圓廠引入一條最新的亞微米製程晶圓生產線,同時還要改進原有生產線的缺陷,提升完品率和產能。
作為利益交換,三星也會占股之前僅由華虹和四葉草投資收購的晶圓廠,同時三星和津海合資的dra芯片廠也要繼續擴大,估計還得布置一兩條新的生產線。
還要作為升級款cl的記憶體供應商。
這讓三星的高端存儲芯片有了一個符合其身份的應用切入點,對於提升三星存儲在業界的認知地位,是非常具有好處的。
談定了這些,這次考察的內容才能夠更加地切實和具體。中方的意圖得以具體的實現。
胡長風和周至更多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來考察這家成功的巨型企業,作為他們這樣的管理者,具體的技術細節,反而不是他們關心的。
周至比胡長風還稍微要好一些,胡長風關心的是統籌管理,他倒是更關注一些關鍵的部門協作模式,就好像出發前與張思洛討論過的,將三星的id模式分割成一個個部門來觀察,同樣也可以看出產業協同模式的方法論和底層邏輯。
這樣內部的產業協同,甚至比外部協同更加簡明,更加方便觀察,更加易於總結規律。
這些還是屬於項目工程管理的內容,但是絕不是普通的“項目經理”就能掌握的學問。
曼哈頓工程,同步軌道空間站,與農村自建房,說到底都是項目,都需要工程管理,但是你如果硬要說他們都叫“項目經理”,理論水準和技術經研究都是一回事兒,那就是可笑了。
經過上一世的工程經驗積累和這一世主導瀚文大字庫的研發,周至的水平早已不是吳下阿蒙,三星集團的組織協同,在大多數透明開放的情況下,讓周至看了個驚喜交加。
三星集團發展到現在,已經出現了大量的無效增熵,一個部門,都可以出現兩百來個製度文件,用來保障部門的有效運行。
每一個製度,應該說都是積累在曾經的錯誤帶來的經驗教訓之上的,在每一個時期看來,都是有用,甚至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這樣的製度越來越多,帶來的問題就是……哪怕是對製度最熟悉的部門人員,都不能完全熟悉和厘清所有的製度要求。
製度太多到無法有效執行的時候,製度就成了虛設。
接下來就是“八股時代”,製度成了流於形式,導致流程繁瑣,效率低下,耗費精力,卻毫無效果的“企業毒瘤”。
李健熙也是長期浸淫在三星企業管理層中的人,甚至可能本身曾經就是受害者,對這樣的“大企業病”可謂是深惡痛絕,因此一朝大權在握,第一件事就是掀起一場“管理革命”,用“打破一個舊世界,創造一個新世界”的勇氣,來上一場徹頭徹尾的深刻改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