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複雜有複雜的好處,因為製作的木模,線條是用陰線技法刻出的,故而壓出的磚上的筆畫線條就是凸出於磚麵的。
金陵博物館現在傳過來的,就是線條非常明顯清晰的墨拓,和陰文墨拓的黑底白文不一樣,這個磚畫拓本和傳統畫作類似,還是白底黑線條。
當然經過了兩次翻模後,線條會變得更加粗糙,類似於現代的版畫,不可能做到如畫筆的筆觸那般精細,但是大的構圖和線條卻還是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畫中采用散點透視法,繼承了以往的繪畫傳統,技法嫻熟,線條流暢。八個人物均席地而坐,比例勻稱,姿態肆意,神情生動。
上麵部分的磚石畫麵上是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下麵一塊則是向秀、劉伶、阮鹹、榮啟期四人。
每個人物之間用青鬆、闊葉竹、銀杏等植物加以裝飾。
榮啟期與竹林七賢上下差了上千年,榮啟期活動於春秋時期,傳說與孔子都有過交往,當然不可能和七賢坐在一起喝酒,將之放在同一幅畫中,既有將其視為楷模之意,主要還是起平衡畫麵之用。
人物造像的風格上可以看出風靡南朝的人物風格,那就是寬衣博帶、秀骨清像的風流名士形象和純淨精巧、纖麗飄逸的風格特征。
雖然比繪畫差了很遠,但是雕刻線條勁挺而飄逸,神形兼備,也彌補了很多細節上的損失。
至少在磚石畫像這一門上,“六朝神品”當之無愧了。
因為畫像非常的清晰,因此周至隻看了一眼,就知道和自己手上的畫作是同一母本,所有的大線條和可以看到的部分,都完全一樣。
比如人物之間以銀杏、鬆槐、垂柳相隔。又比如八人均席地而坐,且各呈現出一種最能體現個性的姿態,將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表現的淋漓儘致,形象都能夠與畫卷上現在還可以辨析出來的那部分完全的重合。。
關於七賢有個典故,叫做“嵇琴阮嘯”。這塊磚畫中的阮籍側身用口作長嘯之狀,很顯然一幅囁嚅忘形的樣子。而山濤是個酒鬼,有“飲酒至八鬥方醉”的記錄,因此在畫麵上手執一個酒碗,而王戎手舞如意,赤腿,並特意配以錢箱、姿態懶散悠閒。
這裡是一個細節,王戎是最恨錢的,一般的竹林七賢圖絕不會給他配錢箱,如果配了錢箱,那也多半應該讓王戎流露出厭惡的揮蒼蠅一樣的動作表情,這幅畫非常的特殊,給畫成了全不在意的樣子。
其實這可能是畫家想要表達的更深層的內涵,竹林七賢嘛,追求的本來就是心靈的自由,連身體都不能成為羈絆,又怎麼能被身外之物羈絆呢?
而且這裡還有一個細節,就是王戎手裡的如意,真的就是一隻癢癢撓,前麵有個小手,後麵是個直直的長杆子,加上王戎手持的姿勢,乍一看還以為是一個抽旱煙袋鍋的老頭,仔細看才會發現是一隻“老頭樂”。
這一形象在後世的畫作裡也是不可能出現的,竹林七賢嘛,玄理深思,高雅自命,麈琴在側,詩酒縈懷,怎麼可能拿著老頭樂玩兒呢?
所以在後來的文人畫裡,如意就變成了靈芝狀的那玩意兒,再看不到老頭樂的影子了。
反正除了現在這個,周至就沒見過哪幅高士圖裡,拿如意的高士,手裡的如意是老頭樂的造型。
同樣比較獨特的還有阮鹹,阮鹹通音律,擅彈琵琶,當然這裡所謂的“琵琶”,也與現在的琵琶大不相同,這種彈撥樂器在後世直接被稱為“阮琴”,彈奏阮琴有個雅稱叫做“撥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