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為“阮”和“月”在古音裡非常接近,因此後來也漸漸有人把這種樂器換了個名字,這就是我們現在比較熟悉的“月琴”。
但是這個變化也是漸漸發生的,月琴被人普遍認識卻是在宋明以後,唐時的七賢圖裡,阮鹹手持的往往就是唐代大家認同的西域琵琶,這就是畫家學識不到位,受到了世俗稱呼影響的緣故。
這些細節處,既是磚畫和絹畫同出一本的明證,也是畫本出自無限接近東晉的南北朝,畫家無限熟悉晉朝事物,不像更往後的畫家根據典故文字憑空發揮想象,然後被世俗帶歪的明證。
當然區彆也不是完全沒有。
首先就是人物和他們背後的樹木畫麵雖然一樣,但是排序卻是經過了調整的。
周至的畫卷,畫麵上的人物排序是榮啟期、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
而磚畫上則是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鹹、榮啟期。
磚畫將王戎提到了山濤的後麵,將第一位的榮啟期放到了末尾。
而且在畫卷上,每位人物之間的距離是比較舒朗的,這也是南北朝此類人物畫像的標準畫法,每位人物可以獨立成畫。
而磚畫為了在有限的空間裡排布下八個人,又要讓人物足夠的大,因此完全沒有考慮留白等布局,將人物和任務之間的空白都給裁掉了,一個人物緊挨著一個人物,讓畫麵變得綿密異常。
這就有意思了,六朝四大家,本來就有疏密兩種畫風之分,這下被匠人把“疏本”應給擠成“密本了”。
不過要解決磚畫和絹本是否同出一個母本,周至現在已經有了更好的辦法。
將金陵博物館發來的傳真放進掃描儀,掃描成電腦圖片,再將手裡的畫絹用數碼相機拍下來,再將兩幅照片的數碼文件傳入到電腦上,就可以通過圖形處理軟件進行半透明化,然後進行縮放重疊對比了。
現在周至手上終於有了一台數碼相機,而且是一台真正的單反,已經具備了後世尼康數碼相機的標準形狀。
然而古怪的是這台相機卻是柯達公司和美聯社為了新聞攝影記者需求而聯合研發的。因此這台相機上,上邊是使用的尼康n90機身,打著非常明顯的尼康的logo,下半部分則是與上半部分大小相當的存儲單元,打的則是柯達的logo。
而柯達的這個存儲單元,其實隻是一個盒子,主要是提供內部記憶閃盤和相機間的接口,說白了就是個貼著柯達logo的代工產品,真正的生產者是虹安數碼集團,而內部的閃盤每一個都可以通過tpec接口熱拔插,上麵卻打著一個變形的四葉草logo。
這台相機擁有130萬像素,並且擁有1600so值的高感光度,方便記者們在有限光源下使用。
溫哥華太陽報配備這台相機後,現在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全部使用數碼照相機的報紙媒體。
這台相機的售價非常可怕,一萬七千九百五十美元,即便是對美聯社會員,內部優惠價也僅少了一千美元。
好在周至沒有花這個冤枉錢,作為存儲單元的製造商,他拿的這台算是樣品試驗機。(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