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算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吧,所謂衣食住行,我們想到吃是每個人都必不可少的,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做點什麼文章呢……”
張旭濠把這個他不知道講過多少遍的故事又分享出來,女記者一邊聽一邊做著簡單的記錄。
其實王珂采訪之前是做過功課的,這些資料很多都已經準備到了,所以聽完之後自然地把話題轉向林一。
“林一你今年才,哇十八歲,真是一個讓人懷念的年紀。我沒記錯的話你才念大一吧,是怎麼想到這麼早就出來創業的呢?”
林一知道王珂提問不是天馬行空而是有目的的,就是反應稍微有點誇張,可能是想活躍下氣氛吧。
這個環節問的應該是“初心”。
“我們跟餓了嗎在很多地方有相似之處,比如說我們也是三個人合夥創業,比如說我們都不是那種安分守己的學生。”
“其實我很早就有創業的想法,在上大學之前就已經開始準備了,所以說並不是一個臨時起意的決定。”
王珂鋪墊了一句:“那個時候大家應該還在為高考而拚搏吧,你已經在考慮創業的事情了嗎?”
“隻是一個想法。”
林一為臨中吹噓了兩句:“可能我比較幸運的地方在於我的高中不是那種非常嚴厲的學校,校長一直告訴我們高考不是教育的目的,所以能有空間做一些自由的暢想。”
“我上高三的時候蘋果公司的喬幫主去世了,那段時間大家都在很熱烈地討論這個人,還有一個同學送了我一本喬幫主的傳記。”
王珂對林一追問得多一些並不是因為更感興趣,而是林一此前沒有過公開的采訪所以資料更少。
“那你是看了喬幫主的傳記才萌生了創業的念頭的嗎?”
林一就知道會產生這樣的誤解:“不完全是,因為那本傳記是英文原版的,而且很厚,對我來說讀起來太吃力了。”
這句話把另外兩個人都逗笑之後,他接著說道:“喬幫主當然是很了不起的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改變了世界。”
王珂很耐心地繼續拋出問題:“所以你是打算像他那樣在矽穀的地下車庫裡麵改變世界嗎?”
“不是隻有矽穀才能改變世界。”
他轉向身邊的張旭濠:“其實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在大洋對岸就找不到成功的先例。”
張旭濠點頭表示同意。
林一接著說道:“雖然喬幫主本人以及蘋果公司都很了不起,但我無意於效仿他們。蘋果手機雖然樣樣都好,但還是有一個重要的缺陷的。”
他停頓了一下,在女記者恰到好處的疑惑眼神中說出了:
“那就是貴。”
王珂和張旭濠都笑出了聲,前者還把自己本來放在桌上的蘋果手機收了起來,他們知道林一的話還沒說完。
“我永遠不期待隨便成為一家像蘋果那樣的公司,因為在我心裡科技不是少數人昂貴的玩具,而應該走到每一個普通人的身邊,點亮萬家燈火。”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