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說的這事兒是熊廠剛剛從陳一洲手上收購了糯米的全部股權,把這家第二梯隊的團購網站徹底收歸旗下。
而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基於熊廠所謂的“bs+o2o”戰略,糯米的內部架構是放在這個由熊廠地圖升格而來的bs事業部之下的。
打車行業也算是o2o,而且就目前而言熊廠地圖對於萬裡出行的地圖定位以及導流都是重要的,所以假如二者合並的話還真會被放到bs事業部。
彆說林一是李羅賓麵前的紅人,這個家夥更是。
“嘿嘿!”
對方聞聲一笑,仿佛心事被看穿的樣子,沒有再糾結於收購萬裡出行的話題,而是問道:
“你在羅賓麵前很說得上話嘛,我聽說你曾經給他建言做外賣?”
“沒錯。”
這事兒沒什麼好遮遮掩掩的,林一把之前給李羅賓的建議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
對方聽了若有所思,他倒不是要根據林一的建議去做事,而是在心裡判斷李羅賓會不會采納林一的建議,從而好為熊廠下一步的戰略做準備。
大公司的生存法則跟創業還是很不一樣的。
年輕人有一種普遍的迷思叫作“隻要我個人能力強業務做得好,就誰也用不著巴結”。
這種認知水平把自己限製死了。
稍微靈活一點的,就會承認“自己乾得好,不如老板覺得自己乾得好”,並且努力做到“向上管理”。
這位負責人在腦海中盤算了一番,才想起旁邊的林一繼續聊到:“既然你今天過來了,看來羅賓已經答應你繼續出錢了?”
打車大戰的價碼,從最開始萬裡出行跟熊廠的1億,到嘟嘟和鵝廠的兩億,到最近一次是快嘟跟a廠直接叫到5億,層層加碼的事情他當然知道。
跟他媽的拍賣會似的。
既然李羅賓對內對外都承認了萬裡出行是熊廠的一員,那麼在這場補貼大戰中自然不能袖手旁觀了。
無論最後發展到什麼樣子,隻要另外兩家還沒有放手,熊廠也隻有堅持到底一條路。
否則的話萬裡出行固然是雞飛蛋打一場空,但是外界已經普遍把萬裡出行當成在熊廠在打車市場上的代理人,他們會怎麼看待這個決定呢?
熊廠不敵at,認輸退場?
這是李羅賓無論燒多少錢,都不能夠承擔的看法。
看到林一確認的點頭,這讓bs事業部的負責人很感慨:“5億,羅賓還是真舍得下本錢啊。”
嚴格來說這裡麵隻有一半是熊廠出的,另外一半是萬裡出行的,不過萬裡出行上一輪融資又主要是熊廠出的錢,裡外裡也不能算錯。
其實熊廠收購糯米花的錢更多,但畢竟他隻是個打工仔,而林一是萬裡出行的創始人和大股東,不可同日而語。
林一沒有說李羅賓實際上也猶豫過,一開始他對補貼大戰的態度還比較淡定,為鵝廠而追加那次已經有所擔心,a廠出手之後就更加明顯了。
倒不是說這個金額熊廠承擔不起,而是照這個趨勢下去很可能還要繼續加碼,那下一次得是多少了,10億?
再下一次呢?
無論如何,從李羅賓手上要到錢的林一又給自己續了一波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